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读者们已经知道,我国正在积极实 施“嫦娥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登上 月球。其实不仅是我国,世界上其他国家, 如美国、欧盟、日本、印度也都在积极筹划 新一轮的月球探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大 家对月球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兴趣呢? 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未知世界求 知的欲望。大家知道,在人类的早期,人们 就对每日夜晚东升西落的月亮充满了疑惑和 想像。嫦蛾奔月的故事,战国时期大诗人屈 原的疑问:“日月安居?列星安陈?”就是 人们渴望了解月球的具体表现。今天,空间 技术的发展,虽然已使我们对月球有了许多 崭新的了解,但仍然有许多月球之谜在等待 着我们去破解。譬如,月球到底是怎样形成 的?它是地球的挛生兄弟,还是地球的儿 子?或者,它只不过是地球俘虏的一个伴 侣?再比如,月球自形成以来,曾经发生过  相似文献   

2.
《华东科技》2014,(1):10-11
“嫦娥奔月” 北京时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阳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3.
王鸣阳 《科学世界》2007,(10):82-95
日本的月球探测器“月亮女神”于9月14日发射升空。这是自阿波罗工程以来,为解开遗留的“月球疑团”而实施的最大的探月工程。“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本应于2003年发射升空,有鉴于火箭在发射其他卫星时发生故障导致发射失败,遂决定推迟发射。现在,“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终于发射上天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科技界声音     
我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嫦娥”一号的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出色。“嫦娥”一号原定1年的工作任务已经超期完成,并且非常出色地实现了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的四大目标,即绘制月球0°到南北纬70°的全月球影响图:测定月球表面多种元素分布及测定其中的矿物:研究月球表面内层土壤的薄厚分布:探测月球环境,了解月球表面以及空间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火星探路     
有过几番成败1962年,苏联人首次向火星发射空间飞行探测器“火星1号”,尽管发射失败,却引发了六七十年代苏美两国进军火星的竞赛。1964年~1965年,美国发射两枚飞近探测型火星探测器“水手3号”和“水手4号”,后者首次成功地在距火星9920公里的宇宙空间拍摄并发回22张显示火星地貌的珍贵照片。画面显示,火星表面有众多环形山,恰似月球,也是一片死寂。1969年,美国连续向火星发射飞近探测器“水手6号”和“水手7号”,在距火星表面仅3000多公里的宇  相似文献   

6.
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这标志着“嫦娥一号”卫星在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后开始实施的各项在轨测试任务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1957年,苏联卫星一号成功升空绕地球运行,一场面向太空的“跳高”比赛在美苏两强间正式拉开帷幕。1961年和1962年,尤里·加加林、约翰·格伦先后“蹦”入太空潇洒走一回。此后,美苏两国逐渐把目标锁定在与我们不即不离的月球上。成千上万一流的科学人才投身浩大的登月工程。一艘艘凝聚人类智慧和财富的宇宙飞船试探着冲向月球。1969年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踏上尘埃厚积的月球表面,这场空前的科学竞赛终以财大气粗的美国获胜告终。 踏上月球的那一刹那,阿姆斯特朗  相似文献   

8.
科技短讯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孙来燕最近透露,中国已经启动月球探测计划。这个计划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都属于不载人探测活动。目前实施的第一期工程(“嫦娥一号”绕月工程)的目标是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月球探测卫星将以‘东方红3号’科学实验卫星为基础制造。自从几千年前“嫦娥奔月”后,人类就梦想到月球上一游。当年的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土地时,嫦娥给他们吃了“闭门羹”,使其失望而返。如今,家乡亲人们就要来喽!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已经“万事俱备,整装待发”。三年后,“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将被送上天;十几年后,中国人将乘坐太空船与嫦娥见面。  相似文献   

10.
小玲玲:听说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成功地撞击了月球,是吗?老博士:是的。“智能1号”在格林尼治时间9月3日5时42分22秒成功地撞击月球“卓越湖”的火山岩平原,结束了它近3年的太空旅程,也奏响了人类新一轮探月高潮的前奏。小玲玲:这次撞击会不会伤害月球?老博士:不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贵阳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说,中国将首次对月球精确“画像”,测绘覆盖全月球的三维月球图像。欧阳自远说,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的首项科学目标,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虽然个别国家已做过类似的工作,但立体图像  相似文献   

12.
新闻·视点     
由国际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近日在京召开的“嫦娥工程”第一次工作会议暨大总体协调会议首次明确,“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及其运载火箭将于2006年10月完成全部研制工作,力争2006年12月发射升空,目前工程五大系统的研制工作已全面展开。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工程立项后,经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根据设计要求.月球探测卫星重量为2350公斤,有效载荷总重量130公斤,在轨运行寿命为一年。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三、探测月壤特性:四.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3.
戚发轫 《科技潮》2005,(4):15-15
“搞创新、搞探索,是不可能次次都成功的,肯定有失败”,戚发轫提出要给科研工作者一个宽松的空间,不要让他们背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包袱,他认为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发射于2018年12月8日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经过26天的飞行,于2019年1月3日顺利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内,成为人类首颗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嫦娥四号将利用月球背面得天独厚的环境,开展一系列地质考察和天文观测。嫦娥工程是我国首个月球探测项目,也是首个深空探测项目。嫦娥四号原本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计划中的第二期—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备份任务,如嫦娥三号没有成功,则将再次挑战相同的探测。由于嫦娥三号任务  相似文献   

15.
月女神(SELENE,是SELen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Explorer的缩写,意为“月球探测工程”。而SELENE一词,又恰巧是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故译为“月女神”)月球探测器上,装备了15种观测仪器。主卫星将在月球上空100千米的极地圆形轨道上,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整个月球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各种观测。  相似文献   

16.
正“哎呀!又失败了!”阿奇博士用力地挠了挠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小助手乐乐轻手轻脚地推开实验室的大门,说道:“博士,这些闪闪发亮的金属片,是由‘探险者’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据说只有外星人才能创造出如此奇特的东西来。”阿奇博士点了点头,说:“是的。每一块金属片都是由两个边长为厘米的正方形牢牢地粘在一起组合而成的,它们又轻巧又结实。可是我尝试了无数种方法,都不能将它们做成任何一件东  相似文献   

17.
正自"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2007年成功发射以来,已经过去整整八年,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也稳健地进入了"绕、落、回"三步曲的第三步,即将启动的月面采样返回,将进一步证明我国的空间探测技术和科学研究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都获得了大量科学探测数据,总体上实现了科学目标."嫦娥一号"获得了全月球影像图和月球标准基础地图、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DEM)和三维月球地形图;建立了月球影像数据和激光高度  相似文献   

18.
去年,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内,让月球上诞生了5个“中国地名”:“嫦娥四号”着陆点被命名为天河基地,着陆点周围的3个环形坑分别被命名为织女、河鼓和天津,着陆点附近的中央峰被命名为泰山。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知识》2008,(21):11-11
当地时间10月22日6时22分,印度用一枚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将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一号”发射升空。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一切跟踪数据正常。该项目是约一千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耗时四年的成果。耗资8000万美元.总重1.38吨的“月船一号”将在今后两年环绕月球,勘察整个月球表面,为印度计划于2020年前实现载人太空船登月做准备。  相似文献   

20.
“嫦娥一号”的今生 中国“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卫星在地球轨道上经历3次调相轨道变轨,于10月31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奔向月球,并于11月5日进入月球捕获轨道后,经历3次近月制动,进入127分钟工作轨道。11月下旬卫星将传回第一张月球图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