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首次将AP-PCR应用于DNA多态性研究。研究了AP-PCR的反应程度,找到实现稳定扩增的适宜条件,并发现模板DNA浓度的变化在相当范围内不会改变扩增图谱;对肿瘤瘤周组织以及正常组织进行分析,在11个引物中发现2个引物的扩增结果是多态的。初步结论:多态现象与癌变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鹅5个品种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分析中国鹅的5个品种一皖西白鹅、太湖鹅、浙江白鹅、四川白鹅和狮头鹅的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 从34个10-寡核苷酸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14个引物对每一品种的总基因组DNA进行了单引物PCR扩增,结果 5个品种共扩增出174个DNA片段,其中48个(占27.6%)在5个品种间表现多态性,根据扩增DNA片段的异同计算了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指皖西白鹅和  相似文献   

3.
用DNA合成仪合成了分别带有PstI位点和SalI位点及终止密码子的2个用于扩增hIGF-1cDNA的PCR引物.利用合成的引物,700bp长的hIGF-1cDNA模板和Taq聚合酶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电泳鉴定后克隆进M13mp18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CR产物含已发表的hIGF-1成熟蛋白的编码序列和5'端的PStI位点及3'端的SaiI位点及终止密码TAG.用加端PCR技术成功地扩增和改造了hIGF-1的编码序列.  相似文献   

4.
半套式PCR技术在植物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PCR方法在分离克隆已知序列的基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要求目的基因片段与引物间的同源性几乎是100%,一旦引物序列与目的基因间存在有差异,便往往会导致扩增的特异性不强,扩增效率不高,给克隆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常规PCR基础上,若所分离的基因在不同植物间存在保守序列,依据这一序列再合成一对引物,进行半套式PCR则能大大提高扩增的特异性及扩增效率.对于较长的基因片段而言还能同时完成亚克隆.本文依据南瓜GPAT(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cDNA序列及比较拟南芥菜、豌豆间在该基因内的保守区段序列合成相应引物来分离克隆黑子南瓜及西瓜GPAT基因的cDNA片段为例来说明半套式PCR技术在植物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瓢虫干标本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验对保存多年的瓢虫干标本进行了基因组 DNA提取和 RAPD-PCR扩增。结果显示 DNA分子的提取与保存年代长短无直接关系;RAPD-PCR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子量大小约为 1984bp~630bp;不同种瓢虫的 DNA用同一引物,扩增片段是多态表现,同一种瓢虫的干标本保存时间虽不同,但扩增产物中均具有相同的DNA片段。  相似文献   

6.
一种家猪基因组PCR—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家猪血样为DNA提取材料 ,建立了用改进方法提取DNA为模板进行PCR-RAP 分析的最佳条件,获得稳定而理想的PCR-RAPD扩增结果。  相似文献   

7.
用DNA合成仪合成了分别带有PsI位点和SaiI位点及张终止密码子的2个用于扩增hIDGF1cDNA的PCR引物,利用合成的引物,700bp长的hIGF-D1cDNA模板和Taq聚合酶进行PCR扩增。  相似文献   

8.
几种番茄品种基因组DNA的相似指数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4种随机引物(10bp),对普通番茄5个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并对其RAPD带谱进行了统计处理,发现不同随机引物扩增出来的RAPD标记所表现的相似指数有所不同,综合考虑,普通番茄种内不同品种同DNA多态性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用RAPD-PCR扩增到61个标准株、生产用菌株及24个蜡状芽孢杆菌参比菌株的全DNA指纹图,通过计算多态性扩增片段的大小,利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蜡状芽孢杆菌菌株并未形成独立于苏芸金芽孢杆菌的聚群,这是此近缘种DNA分子水平高度同源的新证据.61个苏芸金芽孢杆菌的聚类结果表明:其DNA指纹图与H-血清型有一定相关性.与引物0955-03相比,引物0940-12对苏芸金芽孢杆菌不同亚种及蜡状芽孢杆菌菌株具有更高的鉴别价值,大多数特异株DNA全指纹图有菌株特异性,证实RAPD-PCR技术是苏芸金芽孢杆菌及蜡状芽孢杆菌种下分类和鉴定的简便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Keratin19cDNA的套式引物建立了巢式RT-PCR扩增Keratin19mRNA的体系及PAGE-银染检测扩增产物的方法;对扩增体系进行优化后,分析了扩增特异性及检测敏感性,并对临床样品作了初步检测.结果表明:该扩增体系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10-6μgRNA,即可从105个淋巴细胞中检出1个胃癌细胞;对临床样品检测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显示该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寻找与罗汉果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筛选了130个10 bp的随机引物,发现有4个引物(S60、S90、S100、S343)能在雌、雄株DNA间扩增出5条差异性片段,大小在300~1 300 bp之间,表明这些特异带可被用来作为性别鉴别的特异性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人工合成的PCR随机引物,对本单位培育的HFJ和MIJ近交系大鼠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建立 HFJ和MIJ大鼠RAPD扩增特征图谱;选择常用近交系大鼠Lewis和F344作为对照品系,观察HFJ和MIJ大鼠与 对照品系大鼠的RAPD多态性。方法 用酚-氯仿法分别提取4个不同品系大鼠的基因组DNA,从60条随机引 物中筛选能够得到清晰扩增条带的30条引物,对HFJ和MIJ大鼠DNA进行扩增。再从30条引物中随机选择12 条,对4个品系大鼠基因组DNA扩增,并对扩增条带多态性比较分析。结果 30条引物对HFJ和MIJ大鼠DNA 进行扩增,均能获得1~7个较清晰条带,除引物0~08外,条带的分子大小均在200~1 100 bp之间,两品系的引 物0-08扩增结果,均在2 000 bp以上的近原点处扩增出1条清晰的条带。HFJ和MU大鼠品系内个体间和两个品 系之间,扩增的结果均完全一致;用12条随机引物对4个品系大鼠同时扩增,HFJ和MIJ大鼠扩增结果一致,与 Lewis和F344比较,有5个引物出现差异条带。结论 用30条随机引物建立了HFJ和MIJ大鼠RAPD扩增特征性 图谱。由于两品系来源于同一对Wistar封闭群大鼠,虽然遗传特性有显著差异,但是在所选30条引物扩增时,未 发现多态性。两品系与Lewis和F344之间存在多态性条带  相似文献   

13.
大鸨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与种内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大鸨(Otis tarda)6个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共筛选出有效随机引物14条,利用所得的随机引物对每只大鸨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327个扩增片段,其中共有片段150个,根据聚类分析所得到的树状图确定了6只大鸨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笼养蓝孔雀两个种群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英吉利孔雀场和广州动物园两个蓝孔雀Pavocristatus种群进行了分析。用 2 3个随机引物 ,共获得 173和 15 7个扩增片段 ,多态率分别为 47 40 %和 9 5 5 %  相似文献   

15.
丁鱼岁遗传多样性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5个丁鱼岁养殖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有16个引物可以扩增出稳定且清晰的条带,其中S103、S104和S105为多态引物.16个引物共扩增出65个DNA位点,片段大小在200~3 000 bp之间,其中多态性位点6个,多态位点比例为9.23%.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067 4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28 6.结果显示,丁鱼岁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6.
草鱼基因组随机扩增多态性引物及多态性位点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建立草鱼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的指标体系,应用RAPD技术,从180条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31条能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的引物。用这31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了327条重复性好、带型清晰、分辨率高的谱带。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范围在400—2000bp之间。单一引物扩增条带为5—14条。用这些多态性引物在草鱼基因组DNA中检测到了93个多态性位点,并对这些多态性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这31条多态性引物和所检测到的93个多态性位点初步为草鱼基因组的多态性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RAPD的藏马鸡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测定7只笼养藏马鸡的亲缘关系,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7个个体进行了分析.选用53个10bp的随机引物对每只藏马鸡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获得14个有效引物,并得到226个扩增片段.根据聚类分析所得到的树状图,确定了7只藏马鸡的亲缘关系,证明RAPD可以用来鉴定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5组2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重复性好的多态引物,对四川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共计572只个体,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研究.结果表明,16个引物扩增出125条带,其中102条带呈现多态,多态率为81.61%.不同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在各品种(群体)中的分布频率不同.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间相似系数为0.7533~0.9642,遗传距离指数为0.0358~0.2467.引物OPQ-06(序列为GAGCGCCTTG)未在乐至黑山羊中扩增出900bpDNA片段,而在其他8个黑山羊品种(群体)中出现率均为1,可作为区分乐至黑山羊和其他8个黑山羊品种(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引物OPK-03(序列为CCAGCTTAGG)未在江安黑山羊扩增出550bpDNA片段,在其他8个黑山羊品种(群体)中出现率均为1,可用于区分江安黑山羊和其他8个黑山羊品种(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9.
茄子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的胞质DNA和核DNA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茄子(Solanum melongenaL)雄性不育株“正兴1号”(S)和可育株(F)的总DNA为模板,对6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筛选,找到5个其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扩增产物在茄子雄性不育系和对照材料间存在稳定差异的引物.将该5个引物同时扩增总DNA、核DNA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以总DNA为模板时得到多态性片段9个,以核DNA为模板时得到5个,以mtDNA为模板时得到9个.以总DNA为模板时得到的9个扩增片段中,有5个在总DNA和mtDNA中同时出现,而在核中没有出现,即认为来自mtDNA,这5个片段中,有4个来自可育株,1个来自不育株,说明不育株和可育株在mtDNA上存在差异;有4个片段同时出现在以总DNA和核DNA为模板的扩增中,但在以mtDNA为模板的扩增中却没有出现,认为是来自核DNA,这4个片段中,有3个来自不育株,一个来自可育株,说明可育株和不育株在核DNA上也存在差异.结果初步表明:新发现的茄子雄性不育可能是核质相互作用所引起.  相似文献   

20.
杜氏藻种间关系RAPD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7株杜氏藻,即:D.salina、D.bardawil、D.minuta、D.bioculata、D.parva、D.peircei和D.primolecta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用30个10聚随机引物进行多态性扩增和筛选,其中23个引物(76.67%)可获得清晰的多态性条带。选择其中能够得到清晰、重复性良好的18个引物共扩增产生150条可区分的DNA条带。根据种间Nei遗传相似系数计算分析,构建杜氏藻属部分种的聚类分析图。分析结果表明:D.salina、D.bardawil和D.minuta聚为一类,D.bioculata、D.parva、D.peircei和D.primolecta聚为另一类。由于两类之间存在较远的亲缘关系,把这两类杜氏藻称为两个种可能更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