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报道了用气液色谱法研究脂肪醇和脂肪胺在角鲨烷中的表观分配常数KR和真实分配常数K.在相应系列碱中这些值随碳数增加而增大,但加合反应的K1值变化规律相反.计算了其热力学参数△H和△S,对变化规律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用气液色谱法 ,在不同温度下 ,测定了 Lewis碱溶解平衡常数 k0R,表观分配常数 k R和加合反应的平衡常数 k1,计算了△ H和△ S,对变化规律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气液色谱法研究了Ni[(C_8H_(17)O)_2PS_2]_2与四氢呋喃加合反应的热力学性质。测定了333-363K范围内加合反应的平衡常数,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反应的△H和△S。加合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用下列经验公式描述: lgK=-4.2787+1402.3/T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用气液色谱法研究脂肪醇和脂肪胺在角鲨烷中的角观分配常数KR和真实分配常数KR^0。在相应系列碱中这些值随碳数增加而增大,但加合反应的K1值变化规律相反。计算了其热力学参数ΔH和ΔS,对变化规律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P~H电位法研究了在0.1MKNO_3水溶液中(30.0±0.1℃)的银(Ⅰ)—NH_3—NS(亚氨基二磺酸钾)的加合反应,并测得了这个加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_(111),混合型络合物积累生成常数β_(111),讨论了P~H滴定曲线,混合型络合物的稳定性以及实际NS镀银液中各种络离子随溶液P~H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用气液色谱法研究了双-(O,O′-二正辛基二硫代磷酸酯)合镍(Ⅱ)与乙酸乙酯加合反应的热力学性质,测定了333.2-363.2K范围内加合反应的平衡常数,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反庆的△H和△S。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五种长碳链的正烷基亚氨二乙酸(Cn H_(2n+1) N(CH_2COOH)_2,其中n=6,8,10,12,14)的合成。在25±0.1℃,表观离子强度0.1(KNO_3)的条件下,用pH电位法测定了上述各酸根离子的三级加质子常数。用HClO_14标定pH计求取了混合溶剂中H~+的浓度;推导了线性回归法计算K_2H和K_3H的公式。  相似文献   

8.
Ni[(C_4H_9O)_2PS_2]_2与氮碱加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谱法研究了Ni[(C4H9O) 2 PS2 ]2 与咪唑、邻菲咯啉在乙醇溶液中的加合反应 ,测定了反应的平衡常数lgβn 及加合分子数n ,在 32℃时 ,与咪唑反应lgK1 =2 .85± 0 .0 7,lgβ2 =5.69± 0 .0 9;与邻菲咯啉反应lgβ2 =7.68± 0 .1 1 比较了咪唑与吡啶类化合物的平衡常数值的大小 ,得到了平衡常数值不仅与氮碱的 pKa值有关 ,而且和其空间效应有关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碱性介质中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羟基二高碘酸合镍 (Ⅳ) 配离子 (DDN) 于25 ~ 40 ℃区间氧化异丙醇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 DDN 为一级,对异丙醇为正分数级.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 随[OH-]增大而增大,随[IO4-]增大而减小.有微弱的正盐效应,未检出自由基.提出一个包括 Ni(Ⅳ) 和异丙醇生成加合物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导出的速率方程满意地解释了所有的实验事实,并计算出平衡常数、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及相应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10.
对兖州和义马两种高硫煤在H2/Ar等离子体热解过程中的脱硫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等离子输入功率、停留时间和供煤速率对H2S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2S产率随等离子发生器功率的增大而增加;随停留时间的延长H2S产率先增加,然后降低;反应后焦样的n(S)/n(C)比原煤的n(S)/n(C)小,表明硫的反应活性较碳高,容易转化进入气相.XRD结果显示含氢等离子体煤热解过程和加氢热解过程中硫的转化机理不同,含氢等离子体煤热解过程无机硫全部转化成气相产物.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二(二烷基甲基)胺(7203)在盐酸介质中萃取Pt(Ⅳ)、Pd(Ⅱ)的平衡规律,通过考察7203浓度、氯离子浓度和温度对Pt(Ⅳ)、Pd(Ⅱ)分配比的影响,确定了萃合物组成和萃取反应方程式,测定了萃取反应的表观平衡常数K、焓变△H、自由能变△G和熵变△S。  相似文献   

12.
用实验数据总结出下述规律:Cis-[Co(etaH)(en)_2]Br_3与[Fe(CN)_6]~(4-)间外界电子转移反应的表观速度常数kobsd、离子对形成常数kos和电子转移速度常数k_e均随pH值增大而增大。这说明,配体加合质子作用是被研究反应动力学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酸性介质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研究了铈(Ⅳ)离子在铬(Ⅲ)离子催化作用下,于25~40℃区间氧化异丁醇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铈(Ⅳ)离子为一级,对异丁醇的表观反应级数为正分数.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催化剂[Cr(Ⅲ)]增加而增大,亦随[H+]增加而增大,但随[HSO4-]增加而减小.在氮气保护下,反应不能引发丙烯酰胺聚合,说明在反应中没有自由基产生.提出了催化剂、底物和氧化剂间生成双核加合物的反应机理,通过kobs与HSO4-的依赖关系,找到本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活性物种是Ce(SO4)2+,并计算出平衡常数、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及相应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14.
用P2S5、i-C3H7OH和NiCl2·H2O为原料合成了(Ni[i-(C3H7O)2PS2]2),光谱法研究了它与1,10-菲啰啉的加合反应,并应用直线法确定此加合反应的稳定常数为8.24×107和加合物组成比为1:2.  相似文献   

15.
用P2S5、i-C3H7OH和NiCl2.H2O为原料合成了(Ni[i-(C3H7O)2PS2]2),光谱法研究了它与1,10-菲啰啉的加合反应,并应用直线法确定此加合反应的稳定常数为8.24×107和加合物组成比为1∶2。  相似文献   

16.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一种新的尾式卟啉钴——间-[邻-(4-二乙胺基丁酰氨基)苯基]三苯基卟啉合钴(Ⅱ)[缩写为meso-MDBPTPP Co(Ⅱ)]与含N有机碱(咪唑,吡啶,脂肪胺等)的加合作用,测定了这些有机碱同卟啉钴的加合平衡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原来是五配位的尾式钴卟啉与含N有机碱可一步形成1:1的加合物,从而生成六配位的配合物;同时发现伯胺类的平衡常数与BH~+的酸常数K_a之间的关系式为:lgK=3.82pK_a+9.58  相似文献   

17.
采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铁锰复合氧化物在不同pH值、离子强度、温度条件下对Cd2+的吸附行为及其特征.研究表明:铁锰复合氧化物吸附Cd2+性能较好,吸附率最高达85.23%;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方程较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更好;离子强度和温度相同时,铁锰复合氧化物在pH 4.0~8.0范围内对Cd2+最大吸附量Qmax和吸附平衡常数K均随pH值升高而增大;相同pH值和温度下,铁锰复合氧化物对Cd2+吸附量随离子强度升高亦增大;35℃时的吸附量均大于25℃时,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铁锰复合氧化物对Cd2+的吸附,且两温度下热力学参数标准Gibbs自由能变△Gθm0,焓变△Hθ0,熵变△Sθ0,表明吸附反应是自发且吸热的,升高温度促进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分子荧光法、分光光度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磺胺甲基嘧啶(SM1)和磺胺二甲基嘧啶(SM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SM1和SM2对BSA的荧光猝灭均为静态猝灭过程,并得到不同温度下猝灭反应的平衡常数K0、结合数n、结合常数KB与结合距离r.计算了25℃和37℃时的热力学常数ΔH和ΔS,据此得出SM1、SM2与BSA结合作用力均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结合反应前后BSA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BSA的二级结构均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系列溴代烷烃修饰的尾式锌卟啉,以此为主体,研究了尾式卟啉对含氮类客体吡啶、DABCO 和吡嗪的轴向配位反应,测定了这些轴配反应的缔合常数.结果表明:四个主体对同一客体的平衡常数顺序为 Kθ(ZnTPP)>Kθ(ZnPC2Br)>Kθ(ZnPC4Br)>Kθ(ZnPC6Br);而三个含氮类客体对于同一主体平衡常数顺序为 Kθ(pyridine)>Kθ(DABCO)>Kθ(pyrazine).主体与所有客体的配位数均为1.不同主体体系缔合常数的顺序与主客体结构均有关,是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的综合结果.研究了温度对缔合常数的影响,发现各类配位反应的平衡常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根据不同温度下的Kθ,确定了配位过程的热力学函数△rHθm,△rSθm,发现反应均为放热、熵减过程.  相似文献   

20.
乙二胺合钴-尿素络合法脱除NO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半连续的鼓泡反应器中,对乙二胺合钴-尿素络合法脱除烟气中的NO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向尿素溶液中添加乙二胺合钴可以增大溶液中NO2的氧化度和NO的溶解度,使吸收液的脱硝率有较大的提高;增大氧气浓度、Co(en)3+3浓度、NO进口浓度,脱硝率也随之增加;增大尿素浓度,脱硝率增加的幅度较小;增大烟气流量不利于NO的吸收;当p H值为10.4,温度在60~70℃之间时,吸收液可以保持较高的脱硝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