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字化生存与人文操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认为数字化生存具有两重性,它以虚拟的方式突破了现实生存的局限和制约,极大地张扬了人类的表现空间,激活了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为人类社会普遍尊崇的人文操守向数字化的虚拟世界延伸及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但是,数字化生存又充斥着许多非人性、非人道的思想意识,它的负面效应也引发了人文精神的失落,从而导致人的生命意识的颓萎。因此,在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非常有必要强调人文操守对于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建构与意义支持。  相似文献   

2.
技术的边界与人的底线--技术化生存的人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今世界发生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浪潮,不仅是人类社会的重大科技革命,而且也是一场人类生存方式的重大革命.现代科技对社会的支配性、扩张性影响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社会已形成技术化生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一、当今世界发生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浪潮,不仅是人类社会的重大科技革命,而且也是一场人类生存方式的重大革命。现代科技对社会的支配性、扩张性影响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社会已形成技术化生存的局面。在技术化生存境界中,技术的无度扩张已突破人的底线,造成  相似文献   

4.
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虽然确立于半个世纪之前,但是,作为一种针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富有洞察力的哲学体系,在数字化的今天,仍然能够启发我们审视赛博空间中的人类的生存。在广义的“生存哲学”语境中,“数字化实存”作为一种生存样式,远离了生存自由,只有在数字化的生存共同体中,才能得以超越。  相似文献   

5.
网络伦理难题和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网络社会一方面为人类展现了美好的“数字化生存”的前景;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社会结构缺陷,社会规范脱节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导致了观念的、规范的和行为的三个层面的伦理难题,与此相适应,网络首先建设必须从道德观,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入手,惟其如此,网络社会才能在有序中实现发展。  相似文献   

6.
技术手段并不能消除自身产生的社会后果,需要进行社会性建构。本文在考察当今社会如何回应“数字化生存”的挑战问题时,提出了一个生活方式分析框架,认为生活方式在解决数字化高科技可能给人们的生存方式带来的意义缺失、“生活风险”等负面影响时,具有重要的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7.
资源与环境科学是直接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应用基础科学,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支柱之一,但资源和环境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乐园”中的“阴影”:网络社会问题的面相与特征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网络以及相应的网络社会生活的出现,既为人类展现了一种美化的“数字化生存”的前景,同时也导致了各种各样非秩序化的、病态的网络行动和网络社会现象──网络社会问题的出现。作为一种在网络社会的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被人们普遍而广泛地感受和认识到的网络病态社会现象,网络社会问题在网络变迁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形式与面相,呈现出了其不同于一般性社会问题的特征,由此也就构成了网络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  相似文献   

9.
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与科学转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刘益东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4):50-55,F004
本文提出致毁知识这一概念并初步论证了致毁知识的增长是不可逆的,而且在科技、经济、社会的现行的观念、机制和制度下,致毁知识的增长和应用也是无法阻止的。这意味着人类面临毁灭的危险是不断累加和递增的。这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大危机和挑战,它关系到人类能否持续生存。这一挑战将迫使科技、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发生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本文仅对其中的科学转型及其给我国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科学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类活动,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成就最为独特而显著的一种文化形式。科学及其物化的技术是构筑当代人类社会生活最为重要的维度之一,它不仅塑造了近代以来人类生存的现实背景,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也规定着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可能前景。凌顶无低山,曲高和不寡。当此之时,科学受到来自其他文化形式的审视与反思,就是最符合它的本性的、水到渠成的现象。当丹皮尔从历史的角度称赞“再没有什么故事比科学思想发展的故事更有魅力”的时候,人们同样可以从现实的角度期待科学能够成为社会学的适当题材。因此,作为学科的社会学一旦成熟,就立即把目光投向了科学,催生了引人注目、生气勃勃的科学社会学。高建明教授广泛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的数学史研究需要有一个转折,即从书斋走向课堂.这种转折的必要性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数学史研究与数学史教育目的的需要、数学史研究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和数学史研究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历史生存论:马克思的新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新自然观是历史生存论的自然观。这种新自然观为人类对自然的解释提供了生存论的价值基础和历史主义的解释原则。在当代人类面对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等人类新的生存问题的历史条件下,近代理性主义主体性哲学的自然观已经失去了合理性,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3.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是否具有只重视经验证伪而完全否认经验“证实”的片面性,学术界对此的回答基本上是肯定的;而他的科学哲学思想是否前后一致,则是学术界的一个重大分歧。本文试沿着波普尔的思想轨迹,通过对他先后提出的三个理论评价标准的深入剖析,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工作中,专名的处理不同于通名的处理。本文对专名的收录、专名的定名、专名的定义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说的“科学革命”,实际上指的是“基础科学革命”;应用科学对于科学、应用科学革命对于科学革命像是个婢女,处于从属的、被掩盖的和被漠视的地位;这实际上为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脱节,以及为基础科学的大部分成果很难或几乎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埋下了隐患。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就排列表明,历次应用科学革命之后实际上都发生过应用科学的革命性发展,因而导致历次技术革命的发端,只是由于“婢女”被漠视,才使人感到科学与技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之间的关系好像断了线。文章根据搜集到的大量历史事实,加以排列,认为不论从历史事实还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逻辑关系考虑,都应该将这个空缺补上。为此,提出了应用科学革命与基础科学革命的区别、应用科学革命的必要性、应用科学革命的范式结构和历史分期。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看到:过去所谓的“科学革命”实际上是基础科学的发展和变革的产物;世界科学中心在国家间的转移经常是由应用科学的发展和变革引起的;所谓“大国崛起”不过是产业革命发展的阶段性变革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索知识文明和创新意识的本质关联.今天,随着高技术日渐在社会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时代正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过渡.同时,创新意识已然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知识文明和创新意识同步形成和发展,并非偶然,两者本质关联的纽带是知识观念之更新.  相似文献   

17.
发明社会学是技术社会学研究的早期阶段,发明社会学研究内容涉及否定发明的英雄理论、发明的组合累积模式、发明过程以及发明与社会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探索。发明社会学研究代表了半个世纪前的技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高峰期,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当代学界的重视和认可,今天重新审视发明社会学,对于技术社会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逻辑经验主义向当代的自然主义与实践哲学的转变,背后实现的是对逻辑经验主义的理论预设的超越。就范导这一超越所遵循的路线和依据而言,图尔明的超前于科学哲学主流的工作占有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9.
“重心”和“形心”是两个科学术语。它们的出现比较早,前者出现于1623年的《职方外纪》,后者出现于1627年的《奇器图说》。两个词都来自拉丁语,分别是centrum gravitatis和centro figure(或geometrica centrum)的仿译。“重心”后来还传到了日本。但“形心”一词,在《奇器图说》之后的300多年时间里,一直没有人使用。后来在1935年的一本数学名词汇编中再次出现,但它是《奇器图说》中的那个词的沿用,还是后来另行创造的,现在还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20.
在技术哲学内部,技术与价值问题曾成为一个主题被凸现出来,这是技术自主论批判在技术领域内的表现,但是技术价值论所蕴涵的意义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技术认识论的兴起,使技术价值论已经显示出某种衰落的迹象。但随着社会建构论研究的深入,技术价值论又显示出其技术自主论批判的新的生长点。对技术价值论兴衰过程的反思涉及到技术哲学的范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