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Snort,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规则挖掘方法.这种方法希望帮助Snort入侵检测系统,自动从检测的攻击数据中生成误用检测规则,实现自动检测最新攻击和异常攻击的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功能,设计了一个规则挖掘模块,它能够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收集的检测攻击包中提出新的攻击规则,并且转化到Snort系统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针对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Distribut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面临的协作和自身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个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和多组件入侵检测系统间的数据共享策略和合作访问控制策略模型。在模型中将每个主机的数据共享策略定义为由访问控制策略、完整性策略、合作策略组成的三元组,用这些策略形式化定义了主机间的关系。通过Take-Grant改进模型将主机间关系和权限联系结合,形成了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的合作集合和识别广泛攻击的规则。该策略模型对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中组件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提供了一个安全保障。各参与主机通过合作集合检测广泛入侵并抵御复杂攻击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
将网络管理系统与入侵检测系统相结合,建立基于管理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框架结构。研究管理代理的自治性、协同性以及管理代理间消息通信机制,建立管理代理的功能结构,设计基于遗传算法的调度Agent算法。从网络的各个层次分析管理信息库中与入侵检测有关的管理对象,建立检测规则库。完成分布式多层次结构化的具有自安全性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开发,达到管理代理对网络和主机监听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攻击的本质特征,使用从管理信息库的统计数据中获取检测规则的方法,能有效实现对隐蔽和复杂攻击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遗传算法嵌入入侵检测模型中来进行入侵检测规则的学习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入侵检测系统中入侵特征的提取和攻击规则生成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互联网中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无法对未知攻击作出有效判断,而造成信息误报和漏报的问题,从入侵检测和蜜罐的基本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蜜罐技术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协作模型,通过引诱黑客入侵,记录入侵过程,研究攻击者所使用的工具、攻击策略和方法等,提取出新的入侵规则,并实时添加到IDS规则库中,以提高IDS检测和识别未知攻击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网络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6.
入侵检测技术是解决网络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文中提供一个基于规则和神经网络系统的入侵检测模型。主要思想是利用神经网络的分类能力来识别未知攻击,使用基于规则系统识别已知攻击。神经网络对DOS和Probing攻击有较高的识别率,而基于规则系统对R2L和U2R攻击检测更有效。因此该模型能提高对各种攻击的检出率。最后对模型存在的问题及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宋婉娟  张剑 《科技信息》2009,(23):56-56
在网络入侵检测中,机器学习可以看作是为了通过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攻击检测系统的性能而建立的计算机程序。机器学习应用于网络入侵检测,对网络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学习算法自动产生规则,从而使网络具有自动识别攻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免疫机理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比较了生物免疫系统和入侵检测系统的相似性后,在入侵检测系统中引入了免疫相关机理,建立了一种基于免疫机理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并对系统模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模型检测器的生成规则中首次提出并运用了n-r规则,在检测器的生成算法中将克隆选择、否定选择和思维进化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算法。理论分析表明该系统模型能有效检测已知和未知的攻击活动,也为解决入侵检测系统的高误报率和缺乏自适应性的难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警报量大、误报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Snort的入侵检测警报分析系统改进模型。该模型以开源入侵检测系统Snort为基础,利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建立正常警报行为模式和异常警报行为模式,提高了系统的检测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对未知攻击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入侵检测中模糊技术应用和移动模糊推理方法的研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移动模糊推理的DoS攻击入侵检测系统.首先,描述了移动模糊推理方法与模糊推理步骤;其次,详细阐述了用时间差与IP地址分布变化的DoS攻击检测方法与基于移动模糊推理的攻击检测系统,创建了用于检测的模糊规则,确定网络攻击.最后,把DoS攻击工具与DARPA 98数据集作为入侵检测数据集,对基于移动模糊推理的方法与现行方法进行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