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连线>杂志报道,正如美国最著名的幽默专栏作家、普利策奖得主戴夫·巴里说过,他不打算再婚,但如果非要结婚的话,他打算宁可娶个机器人.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08,(1):52-54
机器人:艾什 影片:<异形>(1979年) 经典对白:"我不愿在你们成功几率这个问题上撒谎……我只能向你表示同情."--在机器人身份败露之后,"诺史莫"(Nostromo)号商业太空拖曳船的科学官艾什表达了对船员生还几率的担忧.  相似文献   

3.
1963年9月,我考入武汉大学附属中学.我们在班主任、政治课老师的教育下,学习<哲学常识>课.这位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指导我们学习毛泽东同志两篇哲学著作:<矛盾论>、<实践论>,学习徐寅生同志文章"关于如何打乒乓球",要求我们参照徐寅生同志的文章,写学习心得体会"关于如何搞好学习".  相似文献   

4.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列出了"史上十大怪异科学实验".英国<泰晤士报>网络版援引文章作者的话说:"除了怀疑、惊讶和恶心,这些实验更让我发笑.但是,这其中可能隐藏着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5.
我与<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的相识有十余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我还是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时,<通讯>是我哲学学习的最好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通讯>已届而立之年.而我与<通讯>的缘分也几近28年,尽管这其中经历过几次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30年了.我手头上现存最早的<自然辩证法通讯>是1993年出版的,这就是说,我订阅<自然辩证法通讯>至少有14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8.
《夏小正》的语译和评估--与郭文韬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文韬的<试论〈夏小正〉及其天地人物的和谐与统一>是一篇研究<夏小正>中农业内容的论文.该文中关于<夏小正>经文的语译部分,经核对,有差错和误解的共计30条,有些差错是严重的.文章对其一一提出商榷,指出正确的语译和依据,并对某些经文的深刻含意做进一步的分析和阐发.该文还用现代农业生态学的观点对<夏小正>经文进行分析,认为<夏小正>具有天地人物和谐统一的思想,其论述言之无物,且概念错误.文章对<夏小正>经文作了统计分析,并以少数民族物候资料为对比、联系农业生产的纵向发展和地域分布进行深入探讨,希望有助于对<夏小正>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 收到你们的<中国科技术语>第一期,非常感谢.读了这期文章,深感不仅是刊物名称的改动,也看到内容的拓宽与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我在2007年9月才接触到<中国科技术语>.起因是我构思一篇<推荐使用的煤炭科技名词>,在上网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中国科技术语>.随后给<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发邮件询问一些投稿事宜,很快就得到张晖编辑的回复,令我很感动.作为一名作者,我为<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能在第一时间给作者答复所深深折服,因为我也耳闻目睹作者将稿件投出去后,有的杂志社两三个月无任何音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自幼生长在临江滨海的苏中平原,长江冲积下沧桑巨变的奇迹,萌发了我日后试图破解大自然变化之谜的志趣.老解放区学习革命理论的浓烈气氛,阅读<大众哲学>、<我的人生观>,特别是<矛盾论>、<实践论>的油印本,滋润了我大脑皮层中的哲学细胞.  相似文献   

12.
商业模式与科研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活动与科研活动是性质不同的活动,但是,二者之间也有相通之处.为什么这样说?早在1 960年,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西奥多.莱维特(他的经典著作<市场想象>已经用11种语言出版)就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市场近视症>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6,(3):15-19
1.中国仿人机器人首次亮相能舞刀耍拳 中国仿人机器人在2005年9月18日举行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上亮相,其可爱的造型和表演立即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两位名叫"汇童"的机器人在展览现场表演了问答对话、刀术、太极拳等动作."汇童"仿人机器人,身高1.6米,重63公斤,外形酷似美国影片<机器战警>中由真人扮演的机器人警察.  相似文献   

14.
最近,美国<商业周刊>刊登了一组文章,总题为<21世纪的21种设想>,其中第四篇与纳米技术有关,题为<分子机器并不是幻想--只需问问五角大楼就知道了>.这种设想的关键是纳米盒,但在2020年以前这一设想可能不会实现,不过有关技术已经取得了具体进展.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5.
明末的天文历法著作<古今律历考>由于在清初受到梅文鼎等学者的贬抑而一直被学界评价不高,至今鲜有专题研究.文章指出,邢云路与魏文魁曾共同研习古代历法,但<古今律历考>的主要工作系由邢云路完成;该书不但对历代历法尤其是<授时历>和<大统历>进行系统总结和评判,而且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历法思想;其对<授时历>的讨论主要源自<元史·历志>以及周述学的<神道大编历宗通议>,并对<授时历>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汉语将科学和技术简称为"科技"的批评时有所闻,我也曾同意过.比如1999年<科技术语研究>编辑部征集意见时,我就建议将刊名直接叫做"科学技术术语研究".但是后来,我又觉得这在汉语中其实不是问题.读中国科学院邹承鲁和王志珍二院士<科学与技术不可合二为一>(参见<科技日报>2003年8月5日)一文,由于文中涉及到"科技部""科技处"这些建制的称谓问题,我同时认为还涉及到<科技术语研究>这个刊名问题,才感到问题有些大了,应该讨论讨论.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近年来,于光远先生提出了"四种消费品"理沦,主要观点曾先后发表在<北京日报>、<中外名家论坛>、<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11期)上,作为一个新的学术思想引起了学界同仁的兴趣与关注. 2004年4月28日编辑部组织召开了一个<于光远:我的四种消费品理论>一书座谈会,与会者都发表了各自的观后感.现通过笔谈形式发表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是<科技术语研究>更名为<中国科技术语>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科技术语>加入商务印书馆期刊方阵的第一年.这一年,我和她经历三次"亲密接触",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6年前,在香港汪惠迪先生的推荐下,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开始给我定期寄来了<科技术语研究>.这是我接触<中国科技术语>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说来有缘,我与<中国科技术语>的关系基本同步于该刊的创立与发展.具体说来,有刊缘、人缘和学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