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碱光电阴极制备中中间层光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碱阴极制备中,中间层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的工艺过程,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成品阴极。该文利用自动光谱测试仪研究了多碱光电阴极制备中的光谱响应,初步分析了中间层光谱响应的规律及其对成品阴极光谱响应的影响,指出形成高质量阴极必须有良好的中间层结构。对如何进一步揭示中间与成品阴极定性关系,文中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用光电阴极反射率预测和确定多碱阴极的厚度与成分,并用反射率和光谱响应对其进行控制。如果用520nm单色光源来测量反射率和光谱响应,则“超Ⅱ代像增强器”的光电阴极的厚度应约在120nm,即峰值BM3出现后J/Smax约为60%时。根据(Rml,Rm)和(Rm,Rm2)确定n、k值及光电流在光谱响应峰值前的稳定上升和峰值后的近似线性下降规律,可通过调节锑、钾、钠源蒸发速率控制阴极成分。  相似文献   

3.
S25系列光电阴极的光谱响应计算机拟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该文根据多碱光电阴极的光谱响应理论表达式对S25系列阴极(S251,S252,New S25,Super S25)的光谱响应曲线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得到了这些阴极的有关特性的内在机理与可能采用的工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新型反射式Si光电发射材料(Si-Na3Sb-Cs)-O-Cs,(Si-K3Sb-Cs)-O-Cs,(Si-csasb-Cs)-O-Cs和(Si-Na2KSb-Cs)-O-Cs的激活技术.给出了新型Si光电发射材料的逸出功、灵敏度及其稳定性并与Si和Na2KSb(Cs)光电材料的性能进行比较,简要讨论了影响灵敏度和稳定性的一些因素.叙述了为制备新型Si光电发射材料所设计并加工的碱金属源、锑源、氯源及其激活系统.  相似文献   

5.
关于含砷、锑、锡硫化碱溶液中Na2CO3测定方法的研究报导甚少。本文叙述了气体容量法用于含砷、锑、锡硫化碱溶液中Na2CO3的测定装置及手续。Na2S、Na2SO3、Na2S2O4、Na2Sx及其他钠盐、AsⅢ、Ⅴ、SbⅢ、Ⅴ、SnⅣ、Ⅱ的存在不干扰。方法简便快速,测定一个试样仅需6~7分钟。方法准确度、重现性满意。对于20~100毫克Na2CO3的测定,结果相对误差小于3%。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工艺的难易程度,残余气体对锑层的污染,玻璃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等几方面分析了碱金属前处理阴极基底的作用。认为其作用在于提高了多碱阴极的灵敏度,改善了光谱响应,相当于在阴极和基底之间引进了一层增透膜。  相似文献   

7.
根据多碱阴极理想模型:Na_3KSb+K_2CsSb+sb·Cs 偶极层,提出用 Cs_2O 取代 K_2CsSb+Sb·Cs 偶极层,很可能形成 p—n Na_2KSb—Cs_2O异质结光电阴极。用研制的氧发生器,以常规的碱金属源在超高真空系统中制备了 Na_2KSb,然后采用 NEA 光电阴极的激活工艺,用铯、氧交替激活 Na_2KSb,获得 p—n Na_2KSb—Cs_2O 光电阴极。结果表明,这种光电阴极在紫外—红外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量子产额,其长波截止超过1.06um,达到1.1μm。  相似文献   

8.
锑在弱碱溶液中阳极成膜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亿良 《江西科学》1996,14(2):76-80
利用恒电位阳极极化电流与极化时间的关系、线性电位扫描及X射线衍射研究了锑在2.5×10-5mol/m3NaHCO3+2.5×10-5mol/m3Na2CO3+5.0×10-4mol/m3Na2SO4溶液中(pH=9.1,30℃)于1.2V(VS.SCE)阳极成膜3h,阳极成膜规律及膜相组成与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本工作中的阳极膜主要由Sb2O3(斜方)晶体构成,成膜规律为锑的溶解与锑氧离子SbO+的生成→锑氧化物膜的形成与增厚→氧化物膜的钝化。  相似文献   

9.
该文根据多碱光是阴极光学信息和光电流监控原理,给出了理论模型,研制了测试仪器,例举了测量结果,并对此作了简单分析,理论的多碱光电阴极光学反射率R(d)和实测的R(d)比较可以控制阴极成分,并给出阴极厚度的信息、多碱光电阴极的单色光电流I(d)、光电子逸出深度以及大量的工艺信息,借此可以调整工艺,改善光电阴极的光谱响应。  相似文献   

10.
多碱光电阴极单色光电流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碱光电阴极的单色光电流实质上反映的是其在该单色光照射下的量子产额。该文阐述了单色光电流的测试原理和影响量子产额的因素,介绍了多碱光电阴极多信息量测试系统,该系统可在多碱光电阴极制备过程中在线测试、处理阴极的单色光电流,测得的曲线有助于分析和指导工艺,从中还可得到光电子逸出深度的信息。该文给出并分析了在该系统应用于玻璃阴极实验管制备过程中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1.
该本研究了S-25与New S-25光电阴极的红外光谱响应特性,分析了New S-25光电阴极红外延伸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850~1000 nm范围内New S-25光电阴极红外光谱响应明显提高,主要归因于阴极层较厚,具有较大的阴极结构参量和截止波长。这既是New S-25光电阴极的创新之处,也代表了碱锑光电发射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NEA光电阴极性能评估的目的就是求出NEA光电阴极有关特性参数,从而进一步分析光电阴极性能优劣的原因。动态光谱响应测试技术为NEA光电阴极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估提供了实时直观的参考,是获得高性能光电阴极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对NEA光电阴极光谱响应的在线测试,采用曲线拟合方法,实现了电子表面逸出几率、扩散长度、后界面复合速率及积分灵敏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NEAGaN光电阴极的产生背景,介绍了NEAGaN光电阴极的结构以及工作模式,研究了GaN光电阴极的光电发射机理以及NEA特性的形成原因,P型GaN经过Cs、O处理后的有效电子亲和势约为一1.2eV。分析表明:充分激活后形成的双偶极层是表面真空能级降低的原因,体内产生的光电子按照光电发射的“三步模型”逸出到真空中。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化学传感器检测折射率小于1.4介质时的灵敏度,实现对一氧化氮(NO)气体的高灵敏度检测,采用在常规长周期光纤光栅包层外镀上折射率大于包层折射率的SiO2-WO3薄膜的方法,运用四层阶跃折射率耦合模理论,分析长周期光纤光栅谐振波长的光谱特性.当膜厚为最佳值时,谐振波长变化率最大,灵敏度最高.在室温下,用镀有不同膜厚的传感器检测体积分数为2%的NO气体.结果表明,只有镀3层膜的传感器谐振波长红移4.77 nm,灵敏度达3%,元件响应时间10 s,恢复时间20 s,其他膜厚的传感器谐振波长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一种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高精度、低成本适合于地震勘探和矿山安全等工程领域的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系统。该系统利用加速度改变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原理工作,可以有效消除温度漂移对动态应变测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频响在2-100Hz,灵敏度1.2pm/με,动态范围达80dB,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光纤加速度传感系统。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PVC膜为支持体系,以四(4-溴)苯基铂卟啉为敏感物质的荧光猝灭氧传感器对分子氧的响应特性.该氧传感器敏感膜的最大激发波长为402nm,最大发射波长为664nm,分子氧可以有效地猝灭四(4-溴)苯基铂卟啉敏感膜的荧光.在100%N2和100%O2中的荧光强度之比大于40倍;在N2饱和和空气饱和的水中荧光强度之比大于14倍,有较高的灵敏度,其寿命大于3个月。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计算NEA光电阴极电子表面逸出几率的新方法,选用双偶极层表面模型,计算了GaAs:Cs-O NEA光电阴极的电子表面逸出几率,比较了2种双偶极层模型的异同点,计算结果显示电子表面逸出几率受第一偶极层的影响较大,并粗略推测了该偶极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