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19年3月启动"百校(院)联千企引千人"专项行动以来,海宁深化推进产学研合作,拓展引才引智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马鞍山市"企业帮扶年".日前,为配合"企业帮扶年"活动的开展,马鞍山市直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以"送才智、解难题、保增长、促发展"为主题的"百名专家帮百企"帮扶活动.该活动将通过"帮技术攻关、帮项目谋划、帮市场开拓、帮管理创新"等形式,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从2008年开始,江苏省每年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省直机关选派优秀年轻的教授、博士等相关专家组成江苏省科技镇长团分赴全省100个县市区进行挂职,搭起了高校与地方、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新纽带。该文从科技镇长团选派的背景、目的、形式和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进行产学研活动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双方产学研合作双赢的新措施,该方案已在江苏大部分地区付诸实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潘勇 《华东科技》2009,(5):65-65
今年是马鞍山市“企业帮扶年”。日前,为配合“企业帮扶年”活动的开展,马鞍山市直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以“送才智、解难题、保增长、促发展”为主题的“百名专家帮百企”帮扶活动。该活动将通过“帮技术攻关、帮项目谋划、帮市场开拓、帮管理创新”等形式,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 《今日科技》2013,(7):12-13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解题"的工作思路,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浙江省科技厅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面向企业、面向需求、面向基层,于2013年4月中旬起,集中一个月左右时间,实施了"百局千人万企"专项调研活动,即组织全省100家以上科技管理部门、1000名以上科技管理干部和专家、深入10000家以上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服务。据统计,此次活动全省科技系统100多家管理部门共组织了1300多名科技管理干部和专家,  相似文献   

6.
近日,陕西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第六批入选陕西"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名单的通知》,公布了陕西省第六批"百人计划"评审结果,在陕高校共40人入选,西北大学12人位列其中。截止目前,西北大学共有42人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占在陕高校入选人数的24%,位列第一。  相似文献   

7.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高等学校要为社会培养复合型的综合人才,这就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通过长期选派大学生入企挂职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综合人才。  相似文献   

8.
潘慧 《广东科技》2016,(1):23-26
正【专家简介】杨海东,博士,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调创新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第七批省级培养对象。2005年,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并留校任教;2011年7月,调入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08-2009年,在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2009-2011年,在惠州仲恺高新区挂职任管委会副主任。近5年来,共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9.
<正>11月12日,"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泰州洽谈会"成功举办。124名海外博士与泰州市81家企业展开深入对接,并取得丰硕成果,共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高科技项目67个,其中13个项目现场正式签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泸县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大力开展校县(企)合作,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推进高层次人才集聚。目前,已有33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园区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引进专业技术人才278人,其中柔性引才133人,培育中高级技术人才42人,培养本土技术、管理和技能人才3000余人。  相似文献   

11.
《创新科技》2012,(9):33
<正>为实现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自2010年以来,俄政府先后采取了若干措施来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2010年4月,俄罗斯发布第218号联邦政府令,宣布设立"企校合作"专项(全称为"关于遴选实施高科技生产综合项目的单位并给予资助的公开竞标"),以推动高等院校与企业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协调合作。按照计划,俄政府将在2010—2012年期间投入190亿卢布(约合6亿美元),专门用来资助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开展面向高科技产品的项目合作;而2013—2017年,俄政府还将继续斥资对入选项目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跟踪和监督,以期最终实现相关高科技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6月6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浙江省科技厅和嘉兴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13·嘉兴高新技术成果交流会暨百名院士专家教授进企业活动"正式启动。120多名全国知名的院士专家教授深入一线,为企业发展把脉,解决难题。活动以"大院名校进园入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主题,以百名院士专家教授进企业为主要内容。前期通过发动企业,深  相似文献   

13.
宋忠伟 《安徽科技》2014,(12):33-33
2013年,双风经济开发区启动实施“百企升级”三年计划,即到2015年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研发机构10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00户,新增规上企业100户。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为主线,双凤经济开发区正努力实现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科技驱动”转变,资源配置由“土地集聚”向“核心技术集聚”“资金集聚”“产业集聚”转变,不断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与江苏省扬中市密切合作,探索建立了"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扬中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以下简称"产学研办公室"),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肯定。产学研办公室的合作机制2013年8月,北京大学选派干部赴江苏省扬中市挂职第六批科技镇长团团长、科技副市长。科技镇长团是江苏省委组织  相似文献   

15.
王志明  马广 《科技资讯》2009,(18):168-169
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削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在基于引企八校的“互挟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实践成效。该模式主要在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条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等方面,校企互通互融,促使企业真正融八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形成了校企双赢长效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应用化学"学科是我校迅速崛起的学科之一,2006年获得学校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成为校级重点学科,2013年成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该学科的教学科研团队年轻而充满活力,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2名,其中海外留学博士3人(德国洪堡学者1人),1人入选河北省"新世纪百名优秀人才计划"。近几年共投入3000余万元购置了稳态-瞬态荧光仪、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  相似文献   

17.
正张遵义,男,1957年生,博士,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杭州师范大学转基因小鼠平台主任,杭州市第一批全球引才"521"计划人选。1982年获西北师范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福建师范大学实验胚胎学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在西北师范大学任教。1999年获奥斯  相似文献   

18.
4月27日,“2009年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会议表示,2009年,“两部一省”将全面推进“百校千人万企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工程”。即今年通过选派国内100所左右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2000名左右的科技人员入驻广东企业,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科技问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产品,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提升企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加速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创办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高附加值的技术产品关键在于如何使技术、资金、市场三大要素有效地结合。近10年来,我国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已经走出了一条比较成功的路子,这就是——"科企联合"。雪中送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的"百奥蚓激酶"在转化和形成产业化方面都得益于"科企联合",正是"科企联合",加速了这一能够给千千万万心脑血管病患者带来福音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场的进程。中国国家西药二类新药——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深化省部产学研合作,推进校企、校地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今年6月,教育部、科技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通知》,决定从今年起,每年选派100名左右的中青年教师或科技人员到100家左右的广东科技型企业驻点1年,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通知印发后,国内重点建设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广东广大企业反响热烈,高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