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小溪乡境内的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阐明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目前普遍存在着生态环境保护需求与原住民生活条件亟待改善的尖锐矛盾,并对这一矛盾的本质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实地调研、文献调研、问卷调查、访谈、利益相关者及机会成本等方法的分析,最终提出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构建起适度的"生态旅游"并建立起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才能让保护区取得生态保护和社区社会经济发展双赢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2007年措池村首次引入了社区兵管项目.本文拟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的必要性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两个方面平说明以生态补偿为基础开展社区共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组成的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本文通过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系统抽象和结构分区,指出自然保护区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包含天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社区系统、旅游产品开发运行系统以及管理系统,并把保护区区域按照功能结构划分为核心区、过渡区、外围区与居住区。在对自然保护区复合系统分区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生态复合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反馈机理,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自然保护区系统论奠定基础,为科学管理和规划自然保护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矛盾冲突根源的剖析,分析了社区共管对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保护的积极意义及面临的挑战,并进一步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建议。  相似文献   

5.
戴轩宇  李升峰 《河南科学》2008,26(4):472-474
建立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自然保护区取得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关键.以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从保护区带来正面效益的角度,探讨了自然保护区所涉及的生态补偿问题,提出建立大丰麋鹿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现阶段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已成为安徽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已是当务之急.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虽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保护区工作运转困难、保护区的建设与当地社区的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管理模式不清等问题.文章分析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现状,并提出安徽省保护区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国家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背景下,流域内自然保护区水电站生态环境问题将全面整改。概述了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电站基本情况,认为水电站建设与运营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综合起来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损害了生态环境,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2)水电站设施设备直接危害或者阻碍了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同时也对一些珍稀濒危植物构成了威胁;3)水电站的运营不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为了积极稳妥地开展自然保护区内水电站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在目前国家财政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采取如下3项措施:1)修建引水渠的生态桥梁;2)增建引水坝或拦水坝的生态泄流排放设施,完善监管措施;3)修建生态修复辅助工程,如:雍水池、拦水堰和河道纵向深槽。可以在水电站全面退出自然保护区的过渡期间,为解决恢复自然生态与山区经济发展之间矛盾,避免社会风险,提供一个折中方案。通过对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电站进行有效生态治理修复,也为其它自然保护区水电站生态治理修复树立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9.
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是景观生态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基础.选择多样性、代表性、自然性、稀有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干扰和稳定性7个指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等级化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单项指标权重,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评价,计算出该保护区生态质量综合指数为0.78,表明其生态质量较好.分析了该保护区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度的现状进行的分析,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设定条件下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生态容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预测,对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估,并提出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将重庆市的生态足迹分为生物资源、能源、环境污染消费3个方面,对重庆市2003年~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2003年~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从1.526 665 hm2/人增加为1.80 hm2/人, 重庆市可利用的人均承载力较低,总的生态赤字逐年增加,2005年达到为1.342 527 hm2/人,表明重庆市生态占用已远远超过生态承载力,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针对其状况,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应用GIS (地理信息系统);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引导作用;实施以"技术"为导向的对策;搞好城市规划,减少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世界生态文学创始人雷切尔·卡森的创作有一个发展进程:前期主要是表现自然的美和神奇,并传达出一些生态思想;后期则积极介入社会,抨击环境污染,呼吁生态保护,宣传生态理念。这种由“表现”自然到“介入”社会的转变,后来被许多生态文学家所效仿。它的启示意义是: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存在的主要价值是应对生态危机,是批判反生态的思想文化和生存发展方式,是介入生态危机和生态保护现实,唤起民众的生态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天山天池景区地处中亚山地,地震活跃,冰川退缩显著,过度放牧突出,地质灾害与生态灾害发育。据研究发现,泥石流淤积天池每年达7.3万m3以上,若任凭其淤积天池寿命仅余400年,极端条件下缩短为80年。然而,泥石流是否还会发生,泥石流规模如何,如何处置等一直是困扰当地政府的难题。为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开展了天山天池景区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长达11年的持续攻关,项目组发现了泥石流由地震、过度放牧与极端气候控制并还会发生。针对泥石流属低频稀性冰川暴雨型的性质,项目组采用"固拦排清"的方式防治泥石流,采用生态移民和坡降调整及国家咨询决策防治区域生态灾害,不仅解决了景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灾害综合防治难题,实现了拦沙减沙、流域生态植被与谷地森林的示范性恢复,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这一研究成果已在一些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内外已取得的“生态区”研究成果,提出了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途径——实施生态区划、加强生态区保护,结合21世纪生态学研究的前沿,提出了对生态保护的进一步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王嘉  孙铭  江英英 《江西科学》2012,30(2):265-270
鄱阳湖是我国"最后一盆清水",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的责任和意义极其重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规划的实施,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良好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站在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要重点抓好以水质为中心,以板块为区划,以生态为制约,以准入为手段4个方面,从而使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关于鄱阳湖退田还湖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元柱  黄精明 《江西科学》2001,19(3):181-184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它又是通过吞吐型湖泊,对长江洪水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调蓄功能。因此,在鄱阳湖区实施生态建设,恢复湖泊的生态功能,保护与合理利用其湿地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尤其是生态农业,对于江西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就鄱阳湖退田还湖区如何通过生态建设,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与调蓄洪水、控制水旱灾害和血吸虫结合起来,发展生态农业这一课题提出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的生态现状及其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忠  戴年华  张杰  尤鑫 《江西科学》2011,29(5):667-671
目前鄱阳湖生态现状总体相对尚可,但存在的一些重大生态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并着力研究解决,如水文情势异常变动、水体呈富营养化趋势、生物多样性下降、鱼类和水生植物等资源衰退等。通过成因分析,认为主要是有关鄱阳湖生态保护与开发的规制体系、监管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并从这4个方面就进一步加强鄱阳湖生...  相似文献   

18.
杨苏  王崑  郭世奇  耿美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7):11795-11802
图式语言是直观刻画村域生态规划中生态、生产、生活网络空间嵌套组合特征的新视点和新方法,目前在寒地乡村还未构建出系统的景观生态图式体系,本文在归结前人景观图式语言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东北地区典型生态空间网络的原型遥感影像图片,提取整理图像信息,得出组成寒地乡村生态空间的基本图式“字”层面5类43种,“词”层面3类26种;组合图式“词组”层面4类21种。在此基础上以黑龙江省五常市二河乡新发村乡村生态旅游规划为例,以“有机稻乡,生态田园”为规划目标,选取寒地乡村生态空间的图式语言体系中符合基地实际功能情况的进行实践应用,展示了完整的图式语汇规划设计过程,以期在规划实践层面,为寒地地域特色性乡村旅游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景观图式语言在寒地的探索和拓展。  相似文献   

19.
总结三大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及其他典型湾区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在技术、政策和监管等方面的经验, 归纳粤港澳大湾区典型红树林群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现状,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各种污染物对红树林湿地的污染情况, 并结合大湾区未来发展规划, 对其红树林湿地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1) 恢复、重建红树林; 2) 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3) 加强管理、宣传和科普教育; 4) 加强科学、科技研究以及科学保护; 5) 建立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 加强大湾区联动合作。  相似文献   

20.
肖磊  黄晋  刘影 《江西科学》2012,30(2):152-156,167
湿地由于具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而享有"自然之肾"之称。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是当前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是湿地评价研究的新概念和新领域。在对生态脆弱性的相关概念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湿地生态脆弱性研究进行了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估发展很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缺乏长时间序列数据支持;对湿地脆弱性的复杂程度认识不足;技术手段创新少等。因此,今后湿地脆弱性研究应该将重点放在理论探索和方法完善方面,对应用研究加强引导和规范,增强湿地脆弱性评估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为湿地的科学保护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