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云 《海峡科学》2004,(4):50-51
王士祯是清初文坛领袖,官至刑部尚书,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他大蒲松龄六岁,而早四年卒。他仕途顺达、文名卓著,与蒲松龄一生不可同日而语。但两人却有过一段亲密的交往。王士祯是新城人(今桓台县),新城到淄川不过八九十公里,蒲松龄长期作馆的毕际友家与王家有姻亲关  相似文献   

2.
(一)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关女性及爱情的篇章,浪漫主义风格流溢昭彰。作家以其独有的敏锐、冲动和想象,创造了这些神妙幻异的故事、奇诡绚丽的意境和光彩照人的人物,自觉不自觉地抒发了强烈的内心感受和情思,表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可以说,这些作品是作家生命意志的自然流露,其后有作家的人格在支持。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家的某些人格因素、心理动因的追问来揭示这些作品的创作意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家的作品。 蒲松龄从小受儒家正统教育,人生观中起支配作用的是儒学,因而他一生积极入世、热心举业,功名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孤愤幽怨之作。作品将狐仙鬼魅幻化成美女,表达蒲松龄单方面的落魄书生幻想。这是作者在“不解怜才”的现实世界屡受生活颠踬之后渴望展现自身价值而产生的穷而后幻的自我疗救。  相似文献   

4.
以复仇为主题的作品在《聊斋志异》中极具分量,“变形复仇”是其中的独特分支。蒲松龄通过将复仇主体变换形态,从传统的人类复仇,转化为鬼、狐、虎等其他异类形象。复仇力度之强、复仇方式之奇,使其区别于同类作品。通过对“变形复仇”故事类型、故事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文化内涵的分析,从更深层次挖掘了蒲松龄的创作主旨,表现了复仇主题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这部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中有20多篇作品涉及到了科举制度。作品中描绘了各具特色的“士子”形象,表达了作者蒲松龄对科举制度的态度。以蒲松龄为代表的士林阶层对科举入仕表现出的是一种爱恨交织的“痴怨”情结。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作品中的女性美,不仅仅是“容华绝代”的美人,更重要的是人性中“善”的美质;同时他又将“天真”、“至诚”作为了女性美的评判标准。蒲松龄通过自己笔下的女性之关,为美为情张本,无疑具有叛逆传统的审美倾向。囿于时代和传统,作者又认为:女性只有在传统中生存才有可能获得幸福,她们的存在才有意义。所以,又赋予这些女子以传统道德中的“贤能”之美,这虽不是真实的人性,而是人性被异化后外现的“德性”,但蒲松龄的“贤德”,却是有别于传统的“三从四德”的。在蒲松龄为我们展示的女性美的天空中,虽然有他对于女性美认识既叛逆又传统的矛盾与不和谐,但总的采说,他以自己特异的女性美的标准,颠覆了传统及其规范。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一生爱花惜花,不但写了不少咏花词,而且在笔下的其他词作中也往往营造出花意象。由于李清照一生的经历颇为坎坷,故其笔下的花意象也呈现出前后不同的特点。分析李清照不同时期作品中花意象的情感内涵,不但可以认清李清照的女性意识和自我形象,还可以了解其人生境遇和心态变化。可以说,如果我们想了解李清照坎坷一生中的心路历程,那么其笔下的花意象就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关梁实秋的研究大多数停留在他思想情怀上的清雅淡泊,和文法上的机智闪烁、谐 趣横生而对他作品中的蕴涵着较强民族自尊,爱国情怀和刻骨铭心的故国之恋,却关注较少。我们从他 颠沛流离、至死未圆家国梦的一生,和他大量的散文作品中,可以说,民族意识、爱国情怀、思乡怀旧 家国之恋是梁实秋散文作品的重要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中,约有半数,篇后作者都来一个“异史氏曰”,发一通议论,这在小说创作上,似乎是蒲松龄的一个创造。其实,这是学太史公的,表示自己不是写小说,而是写历史,只不过是写有别于正史的“异史”。蒲松龄对太史公大概是很敬慕的,他不仅“写《聊斋》用的是《史记》笔法,与《史记》有相同处,也有发展”,使《聊斋》具有记传体性质;而且仿效司马迁所总结的“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的古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女子,如:封建叛逆者形象、复仇女神形象、执着追求者形象、爱情忠贞者形象,蒲松龄借笔下女性们的血肉之躯,热情讴歌了人性的真、善、美。虽然这些女子是现实加幻想的产物,但从她们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抒发与追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蒲松龄散文创作在形制结构、语言运用及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分析, 称颂其散文“苍润特出,秀拔天半”的艺术风格,透出蒲氏文学创作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的爱情故事多是写美丽的异类女子主动下顾贫寒的士子,使其过上美好生活的事。蒲松龄肯定这种“人男妖女”的结合,反对“妖男人女”的结合,由此流露出他作为男性的性心理。为了寻找精神寄托,蒲松龄赞美这些异类女子,表现出思想解放的姿态,又受传统男权文化的制约,否定女性的权利和需要。《聊斋志异》爱情故事中女性充当的是红粉知己的角色,她们是作者用以衡量士子价值的一种标准,是科举道路上屡屡碰壁后的士子寻找迷失的自信和价值认同的工具,是男权话语中充满男权意识而又寄托着蒲松龄无限希望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狐小说的巅峰之作,它对狐狸的重塑是蒲松龄对于古代狐意象的一项大胆创造。在他的笔下,狐狸不再是神灵之狐或兽妖之狐,而被赋予了人性美的光环,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念秧》生动地讲述了两则有关念秧者合伙骗取他人钱财的传奇故事。这两则故事中的念秧者为同一伙人,他们针对不同诈骗对象所采取的骗术大体相同,然而在诈骗结局方面却有着显著不同。这两则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在人物、情节和结局上做到了同而不同、犯中求避,不但鲜明地体现了蒲松龄的高超叙事技巧,而且生动地展现了这伙念秧者的诈骗过程和伎俩,充分暴露了他们阴险丑恶的嘴脸,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深刻的批判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洱茶属我国十大名茶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当前,以茶会友、以茶养心、以茶修身已成为当代人的生活时尚。普洱茶文化贯穿于普洱茶叶的采摘、制作、选茶、煮茗、饮用、礼仪以及普洱茶诗、茶画、茶俗、茶歌、茶舞等诸方面。基于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普洱茶文化,借助云南普洱茶产地多民族风情和生态茶园建设,将其全方位、多层次渗透于旅游六大要素,设计多种符合游客需求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以重塑茶马古道旅游线和澜沧江普洱茶旅游带品牌形象,使云南普洱茶文化与普洱茶产业、普洱茶文化旅游、区域经济形成共赢局面,现已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普洱茶文化内涵以及茶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在分析普洱茶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的一些战略对策,以期对普洱茶文化旅游发展和滇西旅游多元化发展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文坛,宗璞以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实,宗璞的散文艺术成就并不逊于小说。宗璞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她的散文既具有中国传统散文的典雅,又表现出尊重个体生命价值的现代意识,另一方面,学者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也使宗璞散文呈现出深邃的生命意识与细腻的生命感悟并存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7.
不同可燃毒物的布置方式可以控制整个燃耗寿期下的反应性波动并且可以提高燃耗深度。本工作在不同富集度下分析可燃毒物的布置方式对堆芯反应性的影响。并对堆芯k_(eff)在整个燃耗寿期下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含可燃毒物B和Gd的堆芯,采用16根可燃毒物棒的布置方式;含可燃毒物Er和Eu的堆芯,采用28根可燃毒物棒的布置方式;含可燃毒物~(231)Pa、~(240)Pu和~(241)Am的堆芯,采用组件燃料棒中均含可燃毒物的布置方式。2)在14%富集度下选用~(240)Pu作为可燃毒物;在40%、70%和97%富集度下选用B作为可燃毒物。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急剧上升,传统的士、农、工、商的四民秩序已被打破。商人阶层的社会价值必须重新估量。《聊斋志异》中的《黄英》就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黄英》通过马子才、黄英的结合以及他们的心理透视,可以看出士魂与商才的联姻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采用类似于大亚湾900 MW压水堆的堆芯模型,使用燃料组件计算程序 CASMO4E和反应堆稳态分析程序SIMULATE3分别对铀燃料组件、铀钚燃料组件或钍钚燃料组件组成的堆芯的中子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组件的燃耗深度、堆芯的平均燃耗、燃料温度系数与燃耗的关系。结果表明,钍钚燃料组件和铀燃料组件组成的堆芯中子特性相似,同时钍钚燃料用于焚烧武器级钚时,具有更高的焚烧效率。  相似文献   

20.
濮人是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民族群体,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是古代濮人的重要聚居区,位于滇西澜沧江西岸的德斯里是云南濮人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便有濮人在此繁衍生息,我们可以通过当地的原始文化遗迹及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