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亚甲基蓝对水丝蚓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了亚甲基蓝对水丝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对水丝蚓的24、48、72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1.6,20.6,18.8 mg/L,作为核染色剂的亚甲基蓝溶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水丝蚓造成胁迫,影响动物正常行为以至危害生命.  相似文献   

2.
以分光光度法为基础介绍了一种工业生产丙烯酰胺过程中微量铜离子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快速准确,且避免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控制时间长而导致的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从银、铜离子扩散着色机理出发,详细讨论了影响银、铜离子扩散着色的诸因素.结合生产实际,经筛选确定了银、铜离子扩散着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及配方.  相似文献   

4.
潘林 《高师理科学刊》2010,30(2):72-75,85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Pb2+和Cu2+对水螅急性毒性作用(LC50),并且测定了经Pb2+和Cu2+胁迫后水螅体内SOD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重金属离子毒性大小顺序为Cu2+Pb2+.Cu2+和Pb2+对水螅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0.33,0.28,0.24,0.22mg/L和2.17,2.05,1.58,1.04mg/L,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22mg/L和0.104mg/L.通过0.6,0.7mg/L的Pb2+溶液对水螅SOD的24h实验起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SOD活性急剧下降,变化显著(P0.05);0.7,1.5,2.0mg/L的高质量浓度溶液对水螅SOD活性基本上没有变化.通过0.15,0.20,0.25,0.30,0.35mg/L的Cu2+溶液对水螅SOD的24h实验起诱导作用,水螅的SOD活性基本上呈上升趋势,在质量浓度为0.30~0.35mg/L的范围内,SOD活性急剧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聚苯乙烯-三乙醇胺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苯乙烯-三乙醇胺树脂对铜离子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测定了吸附量和脱附率,并研究了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急性毒性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豆迪安溶液处理的赤子爱胜蚓半致死浓度(LC50);用测定酶海挂方法检测了中毒后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豆迪安对赤子爱胜蚓48h LC50为51.220mg/L.与对照组比较,豆迪安药物对动物SOD活性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用氯乙酸与海藻酸钠反应产生的4,5-O,O′二羧甲基海藻酸三钠(DCMTSA)为沉淀吸附剂去除水相中Cu2 的效果,以及试验条件对沉淀吸附效果的影响,并与文献报道的海藻酸钠作吸附剂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C-MTSA吸附去除Cu2 的效率有明显改善:吸附剂最大负载量从海藻酸钠(SA)的140 mg/g,提高到260 mg/g;吸附平衡时间从SA的10 min缩短到4 min;吸附适应范围扩大,吸附体系pH允许范围从SA的6.0~6.5扩大到4~6.5,处理Cu2 的浓度范围提高到800 mg/L以内.溶液中残留的Cu2 浓度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0.5 mg/L.  相似文献   

8.
采用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33~35期蝌蚪暴露于加Cu2+的自来水中,研究了Cu2+对东北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18~24℃条件下,Cu2+对东北林蛙蝌蚪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89、0.118、0.058和0.027 mg/L;Cu2+对东北林蛙蝌蚪安全浓度为0.022 mg/L.说明Cu2+对东北林蛙蝌蚪具有毒性作用,为农业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两栖动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以1,8-萘酰亚胺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铜离子荧光探针M,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实验表明:在乙腈溶液中,M对Cu2+表现出识别性能,加入Cu2+,其荧光发生明显猝灭,而对Na+、K+、Ag+、Pb2+、Zn2+、Cd2+、Hg2+等离子无明显响应。因此,该荧光探针对Cu2+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甲基绿溶液对水丝蚓急性毒性(LC50),测定了经甲基绿胁迫后水丝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表明:(1)甲基绿对水丝蚓24、48、72 h LC50分别为37.6、31.6、29.3 mg/L.(2)24 h实验,28、32、35 mg/L甲基绿溶液对水丝蚓SOD起诱导作用,与对照组比较,32、35 mg/L SOD活性升高,变化显著(P<0.05);40、45、50 mg/L高浓度试液对水丝蚓SOD起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45、50 mg/L动物SOD活性降低,变化显著(P<0.05);(3)48 h实验,28、32、35 mg/L甲基绿溶液对水丝蚓SOD起诱导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较,SOD活性升高,变化显著(P<0.05);40、45、50 mg/L高浓度试液对动物SOD起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SOD活性降低,变化显著(P<0.05);(4)72 h实验,水丝蚓S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8 mg/L药剂对动物SOD活性与24 h相比有所升高.作为核染色剂的甲基绿溶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水丝蚓造成胁迫,影响动物正常行为及生理现象以至危害生命.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河兰蛤的温度评价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天津大港电厂扩建工程的需要,对黑龙江河兰蛤存活的各项温度指标进行了试验。黑龙江河兰蛤起始致死温度是随驯化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最高起始致死湿度为37.1℃,生长的周平均最高温度为29℃、短期暴露最高温度是35.45℃。对大港电厂冷却水体对兰蛤有否危害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
激光照射后的大豆幼苗的生长,叶和根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照射次数赵多,照射时间越长,效应越强,激光照射后12天的大豆幼苗子叶,上胚轴,下胚轴和根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均发生了变化,并讨论了激光对大豆幼苗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采用磁镜场约束电子云形成空间电荷透镜的新结构,分析了磁镜场中形成约束电子云的基本原理,通过近似数值计算,给出了电子云产生的空间电荷场的特征分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1988年4~6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华安区和泰来县东方红林场捕获77只鼢鼠标本材料(51只雄性、26只雌性),研究它们的性比和繁殖情况。捕获的材料表明其性比是雄性比雌性多。繁殖指数依下列公式计算I=NE/P其中I表示繁殖指数,P为总捕获只数,N为孕鼠数,E为平均胎仔数,它们表明鼢鼠繁殖强度的季节变化及原因。  相似文献   

15.
对浙江省苍南县玉苍山共有的610种种子植物(包括变种,隶属于345属110科)区系作了分析研究,并与邻近地区的植物区系作了比较,表明玉苍山植物区系以泛热带成分、北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为主,处于华南、华东两大区系的过渡地带上,具有中亚热带中部北缘的区系性质,与邻近的井冈山地区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我院当前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科技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情报文献工作的研究任务与实践,认为科研机构情报文献研究工作近期发展趋势将是:文献收藏专业化、文献资源共享化、研究手段现代化、情报产品商品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北地区某机务段含油废水采用地表漫流处理系统模拟实验和现场中试结果的分析表明,地表漫流处理含油废水是有效可行的;系统对含油废水的处理机理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过程;废水中油的最终去除途径主要是微生物降解,蒸腾和挥发亦能去除部分油。从长远观点看,选择适当的废水投配率和投配周期不会产生系统土壤中油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植物界(含菌物)孢子特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目前孢子的概念较为混乱的状况下,本文对其特性进行了初步地分析归纳:(1)具有繁殖休眠和传播功能。,繁殖功能体现在6个方面;(2)无性的分化;(3)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或配子结合,由产孢结构生产或由营养细胞变态而成;(4)有或无性别差异;(5)由1-多数细胞组成;(6)脱离母体或否;(7)可以发育成一个体或一产孢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根据典型地区孢粉植物群落的生态环境,哺乳动物群的生活环境和沉积物的沉积环境,提出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为湿润气候的新看法,并着重讨论了长江中下游庐山冰期时的冷湿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20.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antor)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泥鳅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泥鳅的体色依生活环境不同略有变化。侧线鳞122—144个,平均134个。在水温升至28℃以上时,白天才钻入淤泥;离开水1—6小时能存活;对灯光照射无明显趋光或避光反应,平均3—5厘米体长个体的日增长率为5.84%,口下位,触须5对,鳃粑16—18根,齿式:13—15/15—13,“I”型胃,肠粗短,中部有3—5个螺旋状弯曲,食物团中腐植质出现率最高,在动物饵料中,小型甲壳动物出现率最高,在植物性饵料中,绿藻出现率较高,对动物性饵料有明显的喜好性;7—12厘米长个体的日平均摄食饱满指数在10左右;在一昼夜中有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即7—10点钟和16—18点钟,5点钟左右有一个摄食低潮;对动物性饵料的消化速度比植物性饵料快,消化藻约需7小时,蚯蚓——4.5小时,浮游植物——4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