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 要:在20世纪的中国现代性进程中,“家庭”与“革命”构成了一对彼此对立又依存的范畴。50-70年代小说中,无产阶级“革命”将“家庭”指认为“他者”,通过去掉“家庭”的“他性”建构起“革命家庭”,来实现对现代民族国家主体的确认。以50-7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及合作化题材小说的经典作品为对象,论述了“革命家庭”的构成因素及建构规则和过程。提出“革命家庭”要具备无产阶级及其同盟者的阶级背景,家族复仇与阶级复仇相结合并向阶级复仇转化,革命伦理通过对家庭伦理的改造与借用,确立了家庭服从革命的绝对秩序,家庭亲情由革命的基础下降为革命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朱执信主张中国要“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并行,认为革命的主力是普通百姓,“有主义”和“有希望”的现代化军队是革命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他还指出了经济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并具体阐述了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代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曾成功的运用教育这件武器,为他们的革命服务,本文就此作专门论述。主要阐述本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内容作为“革命教育”的总方针。以宣传“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为要旨。运用教育这种形式来唤起民众,使他们明白革命道理,增进政治觉悟,以图革命大业。  相似文献   

4.
致读者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我省广大贫下中农、革命干部和革命科技人员,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积极响应省革委会“革命加拚命,实现千斤省”的战斗号召,正在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广泛开展群众性科学实验运动,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左联”时期,丁玲的创作几乎都带有一个“革命”叙事的框架,在她的“革命+恋爱”题材的小说、与恋爱无关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和表现工农大众题材的小说中,丁玲依循革命叙事模式,在理性层面人为地建构起一个“革命”叙事的框架;在潜意识层面却不自觉地保留着固有的个性化立场,并在“革命”叙事的过程中不时插入自己的个性话语,从而导致了文本的叙事结构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缝。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代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曹成功的运用教育这件武器,为他们的革命服务,本就此作专门论述。主要阐速本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费产阶级革命纲领、内容作为“革命教育”的总方针。以宣传“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为要旨。运用教育这种形式来唤起民众,使他们明白革命道理,增进政治觉悟,以图革命大业。  相似文献   

7.
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最复杂也最尖锐。国民党政府以倾巢之力对工农红军和革命文学发动了疯狂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进行了“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体现“文化革命深入”的是苏区的大众文艺运动和白区的左翼文学运动。当鲁迅、瞿秋白、茅盾等正以匕首投枪似的杂文进行战斗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指引下,我们桐乡县崇福建筑社的广大革命职工,遵照毛主席关于“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的教导,以“一分为二”的思想为武器,从总结一九七○年抓革命、促生产经验着手,掀起了一个工业学大庆的热潮。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思想和路线斗争觉悟,大家决心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戒骄戒躁,不断革命,为在建筑战线上大搞结构改革创造新  相似文献   

9.
革命仿佛明暗之间游离的“影子”,它不仅是时代的写照而且成为走进鲁迅精神世界的屏障。葛兰西的“有机的”革命,虽然可以用来描述鲁迅的革命状态,但革命与个体的交错,时代的进化式发展,使鲁迅感到融入的困难与脱离的艰辛。真正懂得革命主体和主体革命的鲁迅,却不被“真正”的革命者所懂。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一切现代观念在形成和发展过程当中,不会忽视或省略对革命优良传统的有机继承。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让当代青年从革命传统中吸取思想养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下面我打算就革命优良传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问题,谈两点粗浅的看法。首先,要注意充分把握革命优良传统的精神实质,在教育内容中扣准一个“活”字。革命优良传统的精神实质是什么?简单地说:则是为革命利益敢于自我牺牲。也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战争和建设的年代里敢于作出自我牺牲,至死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的优良作风。因此,我们在内容上,要密切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突出这一精神实质,引导学生把革命前辈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同当代大学生热衷于“自我设计”的愿望进行比较,使广大学生摆正“自我设计”同“社会的要求(或需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从建党的第一天起,就把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重任务,放在自己的双肩上。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党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四人帮”对我国革命的每一个胜利,都怀恨在心,挖空心思地炮制了一个老干部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这是他们反革命修正  相似文献   

12.
社交网络:“中东波”的有力“助推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岚 《世界知识》2011,(9):54-56
2010年底以来,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突尼斯、埃及政权突变,利比亚陷入战争泥潭,叙利亚、巴林和沙特等国民众示威不断。以睑谱(Facebook)、推特(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网站在此轮“中东波”的酝酿、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西方普遍冠之以“社交网络革命”、“脸谱革命”或“维基革命”等名称。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古巴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菲德尔·卡斯特罗总理曾经指出:“革命在建设阶段应该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农业方面,必须利用一切方法提高生产。”又说:“革命必须对农业生产给以最大的注意和作出最大的努力。目前,革命正在对农业作出这种努力。”古巴革命另一领导人、革命政府工业部长埃尔  相似文献   

14.
拿破仑帝国是在法国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中外史学家历来有人主张把它同法国革命连结起来,认为它是法国革命的继续,是法国革命的“第二阶段”,是“革命的帝制”。这种观点,近年来在我国史学界也比较流行。1975年开始有文章专门论述。1977年商务印书馆在出版两部拿破仑传记的出版前言中,都提到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1977年在芜湖召开的世界史教材会议上,有人主张法国革命结束于  相似文献   

15.
小说《古炉》对1965年冬天至1967年春天那个历史时期古炉村触目惊心的贫困的展示引人思考:当年中国应当进行一场什么样的革命才能解决问题?是搞一场狠抓阶级斗争的“革命”还是搞一场大力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革命?古炉村里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引人思考:在中国发生的那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它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革命。小说中的善人和狗尿苔这两个人物的意义是与“文革”的仇与斗的思想潮流相对立,是对“文革”的否定。《古炉》可以说是政治小说,但它不同于中国以前的革命政治小说的写法,它是把那一段政治历史当作乡村社会生活来写的,流水般的鲜活精到的乡村生活细节和民俗风情构成的生活画卷,使小说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党从建党的第一天起,就把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重任务,放在自己的双肩上。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党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四人帮”对我国革命的每一个胜利,都怀恨在心,挖空心思地炮制了一个老干部都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这是他们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的集中表现,也是他们篡改党的历史、诬陷革命老干部的大暴露。  相似文献   

17.
“三算结合”教学,是广大革命师生遵照毛主席关于“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教材要彻底改革”的伟大指示,狠批了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深入三大革命运动实际,虚心听取了工农兵的意见,在小学算术教学中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无产阶级教育革命中的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18.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位于闽、浙、皖、赣四省边界。苏维埃区域和游击区有50余县,人口达100余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央苏区坚强有力的右翼。1930年1月,毛泽东把这块根据地称之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与“朱德、毛泽东式”相并称。1934年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称颂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在全国苏维埃运动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血战东南半壁红”的武装割据斗争中,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文中指出:“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的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在此,列宁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真正的伟大的艺术家的标准,这是一个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断。在俄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列宁把“艺术家”与“革命”联系起来考察,意在说明当时作为一个伟大艺术家,是不能不反映革命斗争和生活的。应该注意:这里的“革命”,是指革命生活,时代生活,有意义的时代生活,不单纯指政治,不单纯指无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在提倡文艺大众化运动时期,秉持一种继承、批判、超越的姿态。瞿秋白用发展的眼光,从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论定五四运动的性质,指出:“五四”话语是知识分子与大众隔阂的新的起源;“五四”是欧化与文学宗派主义的起源;资产阶级的“五四”知识分子已经发生蜕变,新的文化革命只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进行。瞿秋白断定,“五四”革命精神必将被继承,“五四”文化革命必将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