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菌的内部结构是非常复杂的 ,在相应细菌体内的反应也是错综复杂的 .所以人们在研究生化反应时 ,往往是首先建立一个模型 ,然后再根据实验来验证 .目前已知的模型有很多 ,但细菌在杀菌剂存在下的生长动力学模型还未见报道 ,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1 杀菌反应动力学模型因为细菌体内包含成千上万种酶 ,杀菌剂与各种酶的作用机理都各不相同 ,所以很可能是杀菌剂与细菌的作用包括了各种抑制模型 .因此 ,文中是以米氏方程为依据 ,并在做了下面几点假定的基础上 ,推导出杀菌剂作用下的细菌生长动力学模型 .1 1 假定 A 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严炎  孙启祥  韦朝领 《自然科学进展》2009,19(11):1164-1174
以长江中游芦苇滩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生物分离培养计数方法和PCR—DGGE技术重点研究了人工杨树林对芦苇滩地土壤细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芦苇地相比,人工杨树林根际土、根表土和0—10cm土层中的氮、速效磷和总有机碳的含量都明显降低;人工杨树林下根际土中的微生物数量都比芦苇地的低,而其根表土中则是细菌、真菌数量低于芦苇地,放线菌比芦苇地高;就4种功能细菌来说,人工杨树林根际土的纤维素菌、反硝化菌、硝化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数量则比芦苇地低,而根表土中除了氨氧化细菌外,其他3种功能细菌含量又比芦苇地的高.4种功能细菌数量在不同的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也各不相同:在0—10cm土层中,人工杨树林的纤维素茵和氨氧化细菌的数量高于芦苇地,而其余2种功能菌则低于芦苇地;在10—25cm土层中,人工杨树林的纤维素菌和硝化细菌含量低于芦苇地,反硝化菌的含量却高于芦苇地,而氨氧化菌含量相同;在25—60cm土层中,除了纤维素菌,其他3种功能细菌含量都是人工杨树林低于芦苇地.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滩地中普遍存在的细菌类群为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和硝化螺旋菌纲,而人工杨树林和芦苇地的根表土、根际土和0—10cm土层均存在各自专有的细菌种群,表明人工杨树林对芦苇滩地土壤中细菌种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转Bt水稻与常规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类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纯培养结合ERIC-PCR方法,比较研究了转Bt水稻和常规水稻根际土壤中细菌不同类群的数量和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在8种单一碳源培养基平板上,转Bt水稻根际土壤的细菌数量均明显不同于常规水稻,其中以山梨醇为单一碳源的细菌生理类群为优势菌群,而以草酸钠为单一碳源的细菌生理类群则消失.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显示,转Bt水稻根际土壤样品和常规水稻根际土壤样品在相同单一碳源培养基上回收菌群的ERIC-PCR图谱明显不同,表现为条带的数目、位置和亮度的变化,表明其属同一生理类群但菌群的组成却各不相同.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转Bt水稻根际土壤的细菌生理类群无论在数量或是结构组成上均明显不同于常规水稻.  相似文献   

4.
泉州湾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潜在降解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泉州湾设置7个站位,测定了2004年2月航次表层沉积物在添加PAHs后呼吸活性的变化,结合多环芳烃降解菌的数量及细菌总量的测定,对泉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潜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添加碳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呼吸活性,外加PAHs对各站点的影响有别,同一样品受菲、芘、荧蒽的影响各不相同,其影响程度与本土降解菌的数量有一定相关性,表明细菌在海洋环境PAHs的生物降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 d后各样品的呼吸作用强度逐渐接近自然对照样,可见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有着强大的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与降解PAHs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在泉州湾设置7个站位.测定了2004年2月航次表层沉积物在添加PAHs后呼吸活性的变化.结合多环芳烃降解菌的数量及细菌总量的测定.对泉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潜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添加碳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呼吸活性.外加PAHs对各站点的影响有别.同一样品受菲、芘、荧葸的影响各不相同.其影响程度与本土降解菌的数量有一定相关性。表明细菌在海洋环境PAHs的生物降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d后各样品的呼吸作用强度逐渐接近自然对照样.可见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有着强大的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与降解PAHs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辽宁省康平县海洲乡的典型土壤和典型植被的根际土测其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对在相同生长状况下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比较,分析在沙地治理过程中土壤肥力质量的响应与演变规律,为寻求该地区的最佳固沙植被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基本变化趋势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土;各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类型的沙土中分布比例不相同,微生物三大类群总数量排列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半固定沙丘不同地带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类群组成和各类群之间的比例各不相同;不同植被在相同的生长地带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比例各不相同,其中乔本植被微生物数量要高于灌木丛和草本植被。  相似文献   

7.
杀菌剂存在下细菌生长的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的内部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在相应细菌体内的反应也是错综复杂的.所以人们在研究生化反应时,往往是首先建立一个模型,然后再根据实验来验证.目前已知的模型有很多,但细菌在杀菌剂存在下的生长动力学模型还未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1 杀菌反应动力学模型 因为细菌体内包含成千上万种酶,杀菌剂与各种酶的作用机理都各不相同,所以很可能是杀菌剂与细菌的作用包括了各种抑制模型.因此,文中是以米氏方程为依据,并在做了下面几点假定的基础上,推导出杀菌剂作用下的细菌生长动力学模型. 1.1 假定 A.细菌的生长为均衡式生长,因此描述细菌生长的惟一变量是细菌的浓度;B.细菌的生长只受培养基中一种基质及杀菌剂的限制;C.细菌的生长与灭亡同细菌体内酶的变化步骤一致,酶的失活即代表细菌的死亡;D.不考虑各种酶之间的差别,统一看作一种酶;E.可用酶的浓度代替细菌的浓度. 1.2 定义 (1)Nx:细菌质量的平均值(g/个);(2)cx:细菌质量浓度(g/mL);(3)cX:细菌的浓度cX=cx/Nx(个/mL); 1.3 动力学模型 E+SK+1K-1ESK+2E+P; (1.1) PK+3K-3E+Q; (1.2) EK+4D; (1.3) E+IK+5D. (1.4) 其中:E为细菌体内的酶;S为培养基中的限制性基质;ES为酶与基质反应的中间产物;P为酶与基质反应后生成的能够合成细菌体内各种成分的物质;Q为最终的代谢产物,即废物;I为杀菌剂;D为失活酶.由上述各反应式,可得:  相似文献   

8.
铝和氟对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交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培法比较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铝、氟胁迫及交互作用对2种不同基因型茶树--白茶和智仁早茶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水平的Al或F处理对2种茶树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的生长繁殖以及呼吸强度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高水平的Al或F处理对这些微生物则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高水平的Al或F处理对真菌表现为促进生长的作用.统计分析显示,Al和F在茶树根际土壤中存在交互作用,对不同微生物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不同杀菌剂对太原热网循环水中有害菌群杀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太原热网循环水中富集分离的粘液异养菌群、硫酸盐还原菌及铁细菌群作为指示菌群,进行了戊二醛、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及复配杀菌剂的室内静态杀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复配杀菌剂的杀菌协同效应不同,各种单组分杀菌剂的杀菌效果也各不相同,通过分析比较认为各杀菌剂的杀菌效果依次是:4号复配杀菌剂>戊二醛>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4号复配方案中三种杀菌剂的协同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10.
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因其在细菌细胞壁的生理功能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而成为目前细菌细胞壁方面研究的主题.介绍了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分类、分离纯化、生物合成、生物学功能及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11.
福建三沙湾养殖大黄鱼肠道菌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提取大黄鱼肠道内容物和肠壁样品总DNA,构建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分别从两个文库中随机挑选阳性克隆子测序,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黄鱼肠道中存在梭杆菌纲(Fusobacteria)细菌、拟杆菌纲细菌(Bacteroidetes)和γ-变形细菌纲(γ-Proteobacteria)细菌.肠壁样品细菌多样性高于肠道内容物样品.梭杆菌属细菌在肠道内容物样品中占据优势地位,而肠壁样品则以拟杆菌属细菌为最优势细菌类群,其次是梭杆菌属细菌.两个样品中均只检测到少量γ-变形细菌纲细菌.  相似文献   

12.
吴莲萍  朱朝春 《科技信息》2010,(10):146-146
英语教学中语法翻译法与直接法的起源、特征、目标各不相同,它们各有优劣,在实际操作中需结合运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硫化氢与高等生物息息相关,它不但毒害人类,也杀灭动植物.那么,在自然环境中,硫化氢是如何产生、如何毒害高等生物、又如何被消除的呢?细菌代谢的产物在自然界中,硫化氢主要是细菌生命活动产生的,另外也是某些物化作用的产物.现已知道,有两类细菌可生成硫化氢,一类是腐败细菌,另一类是硫酸盐还原细菌.  相似文献   

14.
光合细菌的分离与生长特性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淡水、海水和厌氧生物反应器污泥中分离光合细菌,探讨其分离方法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平板涂布法有氧下培养适用于红螺菌科类光合细菌的分离,该类细菌在光照有氧下培养7d以上,大多能合成色素物质.光合细菌生长的适宜光照强度约为3000lx.由海水、淡水等分离源中分离的光合细菌,均能在0.1%-3%NaCl基质中较好生长.  相似文献   

15.
很多研究者的研究表明,天然水体(海水和淡水)中存在着两种营养类型的细菌:贫营养细菌和富营养细菌。贫营养细菌发育在1~15mgC/L低含量有机质的培养量中,有的菌株继而在富营养培养基中反复培养也能适应生长,后者称为兼性贫营养细菌。富营养细菌能发育在10gC/L培养基中,在贫营养培养基中反复生长即行死亡。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培养基培养土壤微生物,以提高土壤细菌可培养性。以番茄大田和温室土壤为材料,采用4种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经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不同培养基获得细菌的种群差异。结果表明:在细菌数量方面,2种土样分别在各种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数量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但培养基间细菌数量差异较大,LB培养基分离的细菌数量分别是YEM Medium,TWYE Medium和Flour Medium培养基的2.04倍、1.88倍和3.5倍;在细菌多样性方面,细菌在温室土分离的种类多于在大田土中分离的种类,分离细菌的多样性从大到小为LB>TWYE Medium>Flour Medium>YEM Medium培养基。此外,在LB和TWYE Medium培养基中各获得一株潜在新种。综上,LB培养基分离的细菌数量和多样性最佳,其他培养基在细菌多样性方面具有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红茶菌是一种中国传统酸性饮料,为了得到其生产细菌纤维素(BC)的能力及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变化情况,利用红茶菌混合菌种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对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纤维素产量、还原糖消耗量和pH值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H值从4.77降到3.08,还原糖含量从51.16g/L降到10.55g/L,发酵7d得到4.39g/L的细菌纤维素。扫描电镜观察到细菌纤维素的直径在100~500nm之间;热重分析表明细菌纤维素在296℃处具有最大失重,失重率达46%;红外光谱揭示了细菌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主要由C、H、O这3种元素构成,基本上符合纤维素中各元素含量;XRD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的结晶度为80.21%,是一种高结晶度纤维素材料。  相似文献   

18.
浅谈交通运输行业节能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参与企业众多,且规模大小、管理水平,设备先进性等方面各不相同,运载工具——客、货运车辆以及客、货运船舶更是种类繁多、良莠不齐,驾驶员的节能意识也各不相同.因此,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或成立相关职能部门,在交通行业中形成基于节能为目的的管理机制,从企业、运载工具和驾驶员的市场准入与退出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入手,是建立良好的交通运输市场秩序,有效地实施交通节能措施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杨静华 《广西科学》2017,24(1):25-32,39
口腔细菌是引起龋齿的关键因素。口腔细菌和黏附在牙齿表面的唾液大分子相互作用,在牙齿表面形成早期牙菌斑生物膜,随后更多的细菌加入到生物膜中生长并最终导致龋齿和牙周炎等疾病。唾液为细菌的黏附提供配体,为细菌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但是细菌如何利用以及利用哪些唾液大分子进行生长还不清楚。许多口腔细菌细胞表面和细胞内有不同的糖苷酶水解糖链。本综述总结了笔者对口腔细菌的研究,揭示不同细菌利用人的唾液生长的能力不同,有的生长良好,有的甚至不能单独在唾液中生长;而口腔共生菌Streptococcus gordonii DL1在唾液中生长良好是依赖于细菌表面的3个糖苷酶,它们捕食唾液中富含脯氨酸的糖蛋白的N-糖链,是该细菌在唾液中生长关键的第一步;而且不同的糖苷酶对底物有严格的特异性,糖链只能被依次水解。不同细菌表面有不同的糖苷酶,能够合作水解糖链从而在唾液中相互喂养并在牙齿表面共生,是笔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运用稀释培养方法,将小曲清香型劲酒传统发酵过程中入池、发酵第四天和出窖时酒醅中的可培养细菌分为九大功能群(蛋白质降解细菌群、淀粉降解细菌群、纤维素降解细菌群、木质素降解细菌群、脂肪降解细菌群、产乙酸细菌群、产乳酸细菌群、产丁酸细菌群和产己酸细菌群),探究小曲清香型劲酒传统发酵过程中各种可培养功能细菌群的组成以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数量较多的优势功能细菌群为产乙酸细菌群、产乳酸细菌群和产丁酸细菌群.对分离的各功能群的细菌进行核糖体RNA亚基编码基因(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小曲清香型劲酒传统发酵过程中的可培养细菌主要为乳酸菌和芽孢杆菌两大类,分别属于3个属、10个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