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育烽  陈智淦 《长春大学学报》2011,(11):134-136,147
英美文学课程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一些原因,英美文学在目前的英语专业教学中逐渐走向边缘化地位。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呼吁该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在广泛阅读多位同仁与前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当前英美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对文学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2.
党报党刊作为体现、传达党的意志的最主要、最权威媒介,有着保证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如编辑规则、管理模式等。这些因素对文学形成或明显或潜在的独特影响,其中不乏积极的方面,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于初中汉语言文学这种传统文化的教学,其负载着浓厚的文学意识与民族意识,对于初中生来说,不仅能够丰富知识的储备,拓宽文化视野,也能提高文化内涵素养,是中学教学中非常必要的一种载体。该文笔者将会解读初中汉语言文学的意义作用,浅析目前的教学状况以及还存在的教学问题,并提出一些创新教学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圆心作用,在中学文学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突出强调其工具性而忽略其审美、教育等功能。针对此现状,本文力图表明的是:文学教学所具有的多元功能,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卢见曾幕府是乾隆时期重要的学人幕府,新时期以来学界对卢见曾幕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在卢见曾的文学地位和学术贡献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对卢见曾幕府的诗文创作、刻书编撰、宴游集会等文学活动进行系统论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卢见曾幕府戏曲活动的相关方面缺乏专题研究,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也偏于传统.拟对卢见曾幕府的研究状况作一客观分析,以期推动卢见曾幕府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卢见曾幕府是乾隆时期重要的学人幕府,新时期以来学界对卢见曾幕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在卢见曾的文学地位和学术贡献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对卢见曾幕府的诗文创作、刻书编撰、宴游集会等文学活动进行系统论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卢见曾幕府戏曲活动的相关方面缺乏专题研究,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也偏于传统。拟对卢见曾幕府的研究状况作一客观分析,以期推动卢见曾幕府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丽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3):14-16,97
80年代以后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景观 ,也影响了中国文坛 ,一些作家主张“平面写作”,取消理想 ,消解文学的深度 ,形成了具有明显后现代特征的文学新思潮 ,如先锋派文学、新写实小说等  相似文献   

8.
徐燕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124-125
作为两种知识建构方式,探究式学习与授受式学习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把这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既可以让学生习得知识,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这与英美文学课程的特点特别契合。对于文学作品固有的方面如文学语言、文学体裁、文学传统和流派等内容,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方式直接提供或呈现;而对于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涵义,则更适合让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构建问题的答案、自行概括结论等。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如能把以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实现英美文学课程既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又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师美术教育发展迅猛,但在高师美术教学及办学指导思想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受市场经济驱动,无序竞争;教学偏离师范教育方向;教学轻视师资和培养目标整体素质的构成等。高师教育工作者应加强自身修养,认清自身角色,成为学者型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为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谭念 《科技信息》2009,(24):26-26,28
英美文学课程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主干课和必修课,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它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丰富的文学知识、提高其文学欣赏水平和英文水平,同时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本课题组通过对我国多所民族高校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我国民族高校本科阶段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常勤毅的新著《中国新文学与中国共产党》是一本以文学的视角来解读中共党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事件.或者说是站在文学史与党史的交叉点上来研究文学的学术专著。该书被认定为与中共党史“配套”且十分重要的“辅助教材”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而该书的探索和尝试更表现在作者站在党旗背景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些作家比如蒋光慈等及其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上。  相似文献   

12.
文献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最基础的工作,是文献资源建设中的首要环节。以湖北省图书馆为例,阐述了在购书经费增加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采访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分析了公共图书馆采访工作面临的形势,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文学比较研究》是一部见解深思熟虑、行文老到、耐人寻味的现代文学研究成果汇集。作者着眼于鲁迅、茅盾、老舍、丁玲、赵树理等文学大家,从新的视角深入开掘,显示出新的理论色彩。作者善于攻克难点,公正、客观地对待有争议的人物与作品。翔实的资料,严谨的学风,是本书所体现出的突出特色。作者采用比较研究方法研究新文学,这部论著堪称新文学比较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主要论述了《德昂族文学简史》的编纂历程,并详细介绍在撰写之前的资料搜集整理以及编写过程中的具体相关情况。重点指出了此书的编写原则、分期体例等问题,同时点明了编写过程中对内容的取舍、研究方法及编写重点等,并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其编者的文学史观,最后提出其成就和不足。  相似文献   

15.
随着后现代文化形态的充斥,网络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文学的存在与否持怀疑态度。美国著名学者希利斯.米勒教授提出的"文学终结"论引发了一场关于文学生与死的论争。文学是否会消亡?可从文学的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人类中心主义主体性特征消解的角度,正视文学的重重危机,但这并不是对"文学之死"的肯定。从米勒《文学死了吗》一书中可以找到文学不死的理由,即无论文学外在形式如何变换,都是引向文学内视性的现实"魔法",最终指向的都是另一个无言的、隐性的、等待被发现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景颇族是中国云南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尚正宏的《景颇族文学概论》是对景颇族文学史的基本概述。从编纂过程、历史观与哲学观、文学史的分期和分类、文学观和作品分析,以及编写中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对该著作的编纂进行了初步研究,从而挖掘出本书的特点并探究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布依族文学史》的成书源流、编撰体例原则、文学史分期、作品分类以及编者的文学史观等问题。《布依族文学史》是对前期两部同名文学史的综合,对布依族从古至今的文学历史进行一次梳理,从口头文学到近现代的作家书面文学,编者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8.
《列女传》作始于刘向,这从《汉志》著录、《汉书.楚元王传》、《列女传》文本、《说苑叙录》以及《论衡.超奇》等有关资料,均可得到直接与间接证明,因而否定刘向著作权的观点是不对的。《列女传》成书于成帝永始年间(公元前16年–公元前13年)。刘向以著述作谏书,企图劝谏成帝遏止后妃逾礼和外戚专权。在此意图下,刘向根据有关材料,有意虚构列女故事,从而使《列女传》具有了明显的小说性质,成为一部传记体短篇小说集,这实际确立了刘向作为小说家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左联"在1932至1933年间创办了一些刊物,如《文学月报》、《文化月报》、《文学杂志》、《文艺月报》、《文学》月刊等。通过这些刊物,"左联"推动了"文艺大众化"讨论,研讨了一些无产阶级文化问题,彰显了北平"左联"倡导无产阶级文学的实绩,尤其是《文学》月刊的刊行和《子夜》的出版,标志着左翼文学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0.
阅读观念的更新是接受者知识更新的前提。阅读现象的研究成为信息时代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学解读学从美学和哲学的高度奠定了一般阅读理论的基础。与传统释义学奉书本为经典的还原主义导向不同,当代解释学认为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本身集中体现着还原与创新、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这种意义的生发与意象的再创造活动在文学阅读过程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