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学和科学社会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社会规划中的作用“科学和技术革命对社会的进程和结构产生什么影响呢?”象这类社会规划问题,当前说来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问题引起无数相关的论题:社会、职业和教育结构中的变革,对上层建筑和制度的调整作用,居住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与科学进步相联系的社会进程的管理和规划的新要求,对组织与交流样式的影响,以及劳力的再分配等等。在过去的近十年里,科学的兴趣转向了它本身,这并非纯属偶然;科学,拿它自己作为考察的对象,开辟了科学学——一个新的复杂的人类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21世纪的科学文明呢?什么是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呢? ■当代的科学大问题,在宇宙学里有两个:一个是类星体,一个是暗物质;粒子物理学里有两个:一个是对称破缺,一个是看不见的夸克.  相似文献   

3.
开始使用适用于科学特殊领域的“高空大气物理学”词汇是在六十年代初。在研究大气低层的时候,呈现在这门年轻学科面前的是什么问题呢?在研究大气层中的国际计划中,高空大气物理的研究占据什么地位呢?  相似文献   

4.
今年,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年会主题——“处于领先地位的科学”——给科学企业的发展方向及未来形象勾画了蓝图,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们是否能真正把握住我们所面临的机会呢?在过去的十年里,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成就了今天的辉煌,那么,这些成就对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又预示着什么?比如,所谓“大科学”在物理学开始大张旗鼓  相似文献   

5.
约瑟夫·伊萨耶维奇,您感兴趣的科学对象是生物发光,即生物机体的发光,这种现象的什么东西吸引了您? 这生物机体的动力问题是生物学最困难的课题之一。当您研究某种结构——一个细胞或一个器官时,可以把它取样并保存起来,但生物机体的动力反应在极  相似文献   

6.
李翥 《世界科学》2004,(4):20-20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说明:什么是意识?我们是否能把它输入计算机里?如果可以,我们又怎样验证它呢?与其他科学话题不同的是,意识(即对周围世界的主观认识)在旁观眼中是真实的。我知道我有意识,但是我怎样才能知道你也有呢?情况可能会这样吗——我的同  相似文献   

7.
生物电子学     
结合生物工艺学与电子学的生物电子学,被称为时代的“明星”。它同神经科学与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领域有极大关系。但它是以什么为目标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正象人类对人脑的研究一样,生物电子学的研究肯定会有不小的起伏。  相似文献   

8.
新天问     
人们常常对宏观世界或者微观世界、生命奥秘发出种种疑问。疑问引发幻想,幻想是理想的母亲,理想是动力的源泉。本文提出的疑问,有的现代科学已经解决了,有的还有待于未来的科学发展。我把自己常常想问的,以"新天问"的形式发表,不在于等待答案,而在于焕发一种想象力。想象力不是科学,但对于科学文艺的发展却有着永恒的积极意义.宏观世界科学界公认:宇宙是在瞬间大爆炸中形成的。在大爆炸之前,既没空间,也没有时间吗?"创生"大爆炸的物质有多大呢?大爆炸的"瞬间"是多长时间呢?"创生"大爆炸以前的物质是什么状态呢?大爆炸以后的宇宙是怎么变得如此有序的呢?科学家说,宇宙是有边界的.在我们的宇宙之外还有宇宙吗?如果我说太阳系是个放大的原子,银河系是原子组  相似文献   

9.
不知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人能说话.而动物却不能?人的语言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它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又起了怎样的作用呢?这些也是科学家正在研究和关心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在这些方面有什么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自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科技刊物及新闻报导中不断接触“纳米科学”,“纳米技术”,“纳米加工”等新鲜名词。对于这些由科学家与工程师们发明的新名词和它们所代表的新领域,大多数读者一定是充满了生疏感与好奇感。 什么是纳米科学与技术?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一技术已取得什么成就并且会应用在哪些方面呢?本文将简要地回答这几个问题。 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向更深层次的了解,科学工作者将目光逐步缩小到微观世界。以我们熟知的半导体晶  相似文献   

11.
推理的机器计算机科学家至少已经造出了能推理的机器,但它和我们经常使用的计算机是相似的,那么还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问题不在于知识库系统象什么,而在于它做什么,将来能做什么。在硬件上没有多大的区别。确实,一些老的知识库系统仍运行在与已算了好几年工资相同的计算机上。较新的系统也是在传统的个人计算机上开  相似文献   

12.
如果有人告诉你,只要吃药打针就能多活20年,而且是健康的20年,你会是什么反应?你可能会难以置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让人类多活20年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着,这类研究包括:是什么在驱动衰老机制?在我们的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才导致衰老? 如今科学家另辟蹊径:衰老科学的新一轮研究对象不是人类自身,而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狗.  相似文献   

13.
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的对象是什么?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为对象的科学。所谓系统是在要素与要素之间关系的结构中认识对象时的词语。根据这个定义,世界上包罗万象的事物都成为系统。在据说存在着夸克及其构成要素的前提下,基本粒子也成为系统。太阳系、银河系和整个宇宙也是系统。在这里,作为词语,它并没有意义。因为“包含一切的东西是什么东西也没有包含的”。因此,必须稍为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4.
建一 《科学之友》2001,(1):18-19
在世纪之交,科学革命发生的前夜,一个涉及到当今基础科学最前沿的有关"暗物质"与"反物质"问题,成了各国科学家竞相研究的课题。"暗物质"是什么近年来积累的大量观测证据表明,宇宙中有90%以上的物质是不能用现有的仪器直接观测到的,只能通过引力效应等方法间接证明它们的存在.这些神秘的"暗物质"(也称"下落不明的质量")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物质呢?其实,"暗物质"就是比巳知的最小物质结构——原子更深层次的一种微观物质结构,它包括科学家们预言的和已经发现的许多微观物质粒子(如夸克、中微子……).为了便于解释,本文给这一层次的微观粒子选用一  相似文献   

15.
Bahm  AJ 王毅 《世界科学》1991,13(1):50-53
问题无问题,便无科学.科学知识产生于对科学问题的解答,而无问题,便无解答,也便无科学知识.然而,是什么使一个问题成为"科学的"呢?任何问题都是科学的吗?不是.既然不是,那么科学的问题具有什么特征呢?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如此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以致要在这个问题上很快达到普遍的一致似乎是不可能的.作为一种假设,我认为:仅当一个问题至少具有下述三个与可传述性、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相应的特征,它才能被认为是科学的.1.如果一个问题是不可传述的,那么称它为"科  相似文献   

16.
地质科学发展的新机遇: 对地质学发展趋势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玉鹏  柴育成  马福臣 《科学通报》2004,49(18):1919-1924
地质学作为一门传统科学, 在经历了板块构造理论革命后, 正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在全球环境变化、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科学命题; 随着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在各自领域的深化, 并在系统性和整体性的高度上相互结合, 形成了关于地球系统的新兴领域, 成为地球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面对地球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地质学家将在地球环境演变的历史记录、地球生命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固体地球内部与地球表层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以及现代地质过程与人类活动的互馈等领域作出独特的贡献. 在研究理念上, 从“将今论古”的认识过程, 发展到以地质记录为现代过程及未来预测提供启示. 我国地质学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和研究积累, 如能抓住发展的机遇, 可能出现新的繁荣时期, 并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个新的遗址,我们经常想要问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它是什么年代的?考古学在一定意义上是"时间"的科学,获取考古资料后,判断遗迹和遗物的年代,是研究的重要一步.时空框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知道一处遗址的时间与年代,才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寻找到它的位置和坐标,才能对比不同遗迹和遗物出现的先后顺序.那么,考古学研究是如何判断一处遗址的年代的呢?  相似文献   

18.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说明:什么是意识?我们是否能把它输入计算机里?如果可以,我们又怎样验证它呢? 与其他科学话题不同的是,意识(即对周围世界的主观认识)在旁观者眼中是真实的。我知道我有意识,但是我怎样才能知道你也有呢?情况可能会这样吗——我的同事、朋友、妻子、孩子,以及我所看到的纽约街上所有的人实际上都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一个新的遗址,我们经常想要问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它是什么年代的?考古学在一定意义上是"时间"的科学,获取考古资料后,判断遗迹和遗物的年代,是研究的重要一步。时空框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知道一处遗址的时间与年代,才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寻找到它的位置和坐标,才能对比不同遗迹和遗物出现的先后顺序。那么,考古学研究是如何判断一处遗址的年代的呢?  相似文献   

20.
<正>互联网本来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对于数字网络已经如此习惯,以至于它们看起来像是一种自然力量,具有和物理定律一样的不可改变的规律。然而不久前,这些网络是实验、冲突的对象,有时甚至是任意选择的对象;而且许多行业前途未卜。例如:用户应该按什么支付在线访问费用呢?按时间、按带宽还是按他们进入网站的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