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冬季极端低温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了解冬季低温事件的发生机理以及预测低温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冬季低温事件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如东北地区气温常表现出和全国其他地区不一致的变化特点.本文主要讨论1月东北地区气温  相似文献   

2.
当年1月发生的沈阳地震,最终证实为七级,其情况至少是不寻常的.辽东半岛,它构成了渤海东部界限,直接位于一块朝沈阳方向内陆移动的活动断层的东部.与它几乎以直角相交的另一块断层,直穿过这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孕震地块作为动力系统,用地应力、地磁强度、重力、地下水位以及水氡含量等宏观变量的观测值标志该发震系统的状态;采用时序数据法,对震前孕震地块是否已处于吸引子态这一敏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把非平衡态物理及动力系统数学引入地震科学作了初步探索。根据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的前兆观测数据的动力学分析,发现震前发震系统上若干有代表性的地区已处于混沌吸引子态。这意味着虽然震前宏观状态变量仍旧表现“混乱”地变化着,但实际上已沦入一个分维的状态不变集中,存在着深刻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发生地震的机制尚无确切的理论或模型。但对实际发生地震的预报社会上的要求是强烈的。这里收集了许多在地震前出现的前兆与地震预报关系等资料,并加以整理供参考。地震预报研究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直到20年前左右,“地震预报”未曾作为科学的对象。但由于60年代发起的各国的强大的地震预报的研究,地震预报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加以探讨,完成地震预报的过程已朦胧出现。另外也为了符合社会上的要求,虽然是有些迫不得已,但正在谋求地震预报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5.
自然杂志编辑部: 我们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五室厚板组十几年来一直从事厚壁结构、高频结构、复合结构研究。对于这些结构,在力学上我们统一应用结构分析非经典理论进行分析。在工作中,我们觉得有一个科学技  相似文献   

6.
卫星热红外异常——临震前兆   总被引:88,自引:7,他引:81  
强祖基 《科学通报》1990,35(17):1324-1324
地震前出现增温异常,早已被人们所察觉,不少人曾对其进行过研究。但采用台网定点观测的方法,只能得到局限于某些地点的定时温度资料,而得不到孕震范围的大面积的温度动态演变资料。利用卫星热红外辐射探测地面温度,则具有资料准确、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能捕捉震前增温异常的时空动态变化等优点。但目前仅见苏联有过探讨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的文章。作者利用卫星热红外异常对1989年10月山西大同地震等进行了实际监测和试报,初步探索了利用该手段进行临震预报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使用埋设于土层沙坑中的应变传感器, 探测到地震前兆信息, 确定其对应特定地震. 通过模拟实验与实际探测进行对比, 表明所探测的信息是地层中的应变. 依据颗粒物质的特 性和运动规律, 分析了用此方法探测前兆应变信息敏感的原因, 并提出了地震前兆应力-应变传播模型. 地壳岩石层由板块、断层和其间的断层泥构成, 在地震前兆应力-应变传播准静 态力学问题中, 地壳岩石层应作为大尺度的颗粒体系处理. 孕育地震的作用力使附近岩石层 块产生滞滑(stick-slip)移动, 并渐次推动其他岩石层块滞滑位移, 层块位移的切变作用导致土层挤压形变. 沙坑中沙子的离散态特性使传感器对形变信号有良好响应, 从而可探测这种地震前兆信息. 通过对地层中应力-应变传播物理机制的分析, 也解释了在岩石中难以测量 到地震前兆应变信息的原因. 所提出的原理和方法为浅源地震前兆信息探测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卫星热红外异常增温与常熟临震前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赁常恭 《科学通报》1992,37(9):821-821
1990年2月9日17:57Z(世界时以下略)江苏常熟以东发生5.1级地震,震中位于31.6°N121°E,上海,无锡等地有震感。在这次地震前的2月6日就预报南黄海、苏北沿海将发生5—6级地震。预报结果与实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正>40年前的1976年7月28日,一个7.8级的特大地震发生在河北唐山.这是一次震源深度约12 km的浅源地震,最大烈度为11度,唐山市超过95%的民用建筑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造成了24万余人丧生、16万余人严重受伤的惨重后果.一个工业城市几乎被夷为废墟,造成了非常巨大的财产损失,在全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相似文献   

10.
11.
经过几十年地震预报探索实践,已发现了很多地震前兆异常,其中部分前兆还通过了优秀地震前兆标准的检验,并分析总结了前兆异常的群体特征.但用这些前兆异常,通过经验性统计方法进行地震预报成功率很低,其根本原因是地震孕育、发生的空间尺度较大,前兆异常的挑选较为困难;地震复发周期较长,已积累的震例资料不足于研究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地震的孕震环境复杂,与周边的动力、构造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地震之间前兆异常差异较大;前兆观测分布在地球表面,只是地下应力、应变的间接反映,所获取的异常与地震前兆关系有待深入研究.在目前情况下,下一次地震完全按统计得到的共性特征演化明显是不可能的.地震前兆观测应从单点观测向直接观测地下应力、应变场过渡,地震预报从经验性统计预报向基于地球物理场动态观测的物理预报过渡.  相似文献   

12.
地热流体溶解CO_2总量参数的地震前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官志冠 《科学通报》1995,40(9):814-814
在新构造活动区,大量的天然CO_2释放点的分布与地震活动带的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这表明一些CO_2释放与地震活动有关.碳同位素证据表明,这些CO_2绝大部分源自深部.由于CO_2在地热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大,因此深部CO_2可以并总是随地热水集中迁移和释放.地热流体中溶解CO_2总量的观测方法已有报道.  相似文献   

13.
魏光兴 《科学通报》1981,26(17):1063-1063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于大地震、中等地震前地震空区的研究逐步展开,初期一些学者曾提出板块边缘发生的大地震余震带之间的空区概念,随后述及板内大地震的空区问题。近几年,随着区域微震观测研究的深入,已由这些背景空区(利用历史地震或中等地震资料勾画的空区,仅指出可能的发震地点)的探讨,进到大、中地震前兆空区(利用微震资料勾画的空  相似文献   

14.
石慧馨 《科学通报》1979,24(23):1091-1091
我国专业和群众地震工作者在近年发生的几次大地震临震前记录到地下流体(包括地下水、气体、石油)多样的、突发性的前兆异常,不少是国内外的首次发现,为地震预报和对发震过程的认识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经分析研究示出几类典型实例,并论述流体前兆异常的起因。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查觉到的地面振动。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凡由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之为地震灾害。直接地震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面振动及形成的地面断裂和变形。引起建筑物倒塌和损坏,造成了人身伤亡及大量社会物质的损失,例如震惊全国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整个唐山市变成一片废墟,共死亡24.2万人,损失达100亿元。间接地震灾害则是指由于强烈地震而使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或发生海啸而造成水灾;震后流行瘟疫;由于没…  相似文献   

16.
一个强震的发生以确切的必然导致其发生的那些孕震前兆异常开始到强震发生会延续多长时间呢?换句话说,强震发生的必然前兆一般出现在多大时间区间内? 对这个问题通过不同途径研究人们有各种认识:有人认为一个强震孕育期达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之久;在日本有人经研究后认为8级以上强震前兆异常可以在30—50年前出现,其根据就是强震前的地形变测量资料;更多人通过各种前兆手段综合探索认为7—8级强震前3—5年会在震源区不同范围内出现较多的前兆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7.
康仲远 《科学通报》1987,32(20):1569-1569
地震的孕育和发生与地壳应力场的变化存在着本质的联系,通过测量地应力来研究地震与地应力的关系,其意义是明显的。从六十年代开始,在李四光教授的倡导下,我国开展了地应力绝对测量和直接用于地震监测预报的地应力相对测量的研究。早期用于测量地应力的主要方法是压磁法,近年来又发展了多种新的应力、应变测量方法。关于压磁法地应力相对测量结果与地震关系的研究,已有人进行了初步的工作(如文献[1—5]),但关于一次地震前测区应力状态的比较完整的变化过程,目前国内外却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地震集中发生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由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主要地震带就有23条,这些断裂带上均发生过强烈地震.本世纪以来,我国共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近600次.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我们在宏观尺度上,可以看到120亿光年(1光年=10万亿公里)之遥,而在微观世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原子,甚至可以把它一个个地抓起来,拼装成纳米机器,这就是现在十分时髦的纳米技术。不过遗憾的是,我们对自己居住的这颗行星,却知之甚少。地球是什么?诗人说,它是一颗天上的蓝宝石;天文学家说,它是一颗绕着普通恒星旋转的、中等尺度的行星;环境学家说,它是伟大的母亲;生物学家说,它是我们仅仅知道的生命的故乡。而最近有科学家对它作了精确的描述,却使人们听了深感意外。地球物理学家赫顿说,地球是一个大自…  相似文献   

20.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许多早期患关节炎的人是由于遗传密码复制和转录的错误,导致转译蛋白质的异常所引起。这种遗传疾病叫初期关节炎,它通常发病在11~20岁,患者从中年期开始留下跛行,运动性肘、膝、臀、指的疼痛。科学家预计美国的6百万关节炎患者致少一部分是由于 DNA 的缺陷所致,但目前仍然不能精确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