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问世以来,主人公丝绒长袍典雅的黑色曾风靡欧州一百年之久。一种流行色借助一部文学名著得以如此广泛持久的传播,足以证明形象本身影响力之深刻。一百多年以来,安娜的形象吸引着无数读者,虽然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有一点却可肯定,即对安娜及其命运悲剧的关注,早已超越国界。  相似文献   

2.
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文学艺术形象。托尔斯泰创造性地运用在生活的激流中引出人物、利用人们的印象折射人物、通过提炼细节展示人物的心理、用对照的手法塑造人物等方法,将安娜·卡列尼娜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3.
<正>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卷语。小说的主线是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即安娜受资产阶级自由思想的影响,冲出不道德的家庭,试图重新建立一个以爱情为基础的合乎道德的家庭,但她失败了。安娜的悲剧是虚伪、冷酷的上流社会造成的,安娜的悲剧对社会有巨大的批判力量。但是,不可否认导致安娜爱情  相似文献   

4.
与众不同到底是一种幸还是一种不幸?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安娜以其独特绝美的形象亭立于古今中外著名的文学人物画廊之中,也以她们超越其时代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铭警着我们后人的思索。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追求真挚爱情不得并被虚伪、黑暗、冷酷的沙俄上流社会所吞噬的悲剧意义,展示列夫·托尔斯泰对社会本质敏锐的洞察力与精湛的人物表现技巧。  相似文献   

6.
俄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在他卷帙浩繁的著作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光彩照人、艳丽夺目的女性形象。从平民妇女萨维申娜(《一个地主的早晨》)、阿库林娜(《勃里库什卡》)、玛德琳(《人靠什么活着》)、阿尼霞(《一个农民的命运》)、玛丽亚娜(《哥萨克》)和卡秋莎·玛丝络娃(《复活》),到贵族妇女娜塔莎、玛丽亚(《战争与和平》)、杜丽、吉提、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  相似文献   

7.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这是一个为中国人民所熟悉的响亮的名字。从二十年代起,这个名字就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了。斯特朗亲身经历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并被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所吸引和鼓舞,她以极大的热情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所走过的道路和巨大成就,并将自己无私地贡献给了她所投身的伟大事业。她以伟大的道德力量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敬仰。正值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她的传记作者特雷西·斯特朗先生。特雷西先生是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侄孙(她弟弟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从托尔斯泰笔下的玛丽雅娜、娜塔茨、安娜·卡列尼娜、玛丝洛娃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分析入手,探索作者对妇女问题的观点,指出托尔斯泰的妇女观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这部作品自一八七七年问世一百多年以来,一直以其深邃的社会内容和卓越的艺术力量激动着越来越多的读者,特别是为主人公安娜的悲惨结局潸然泪下。认识女主人公安娜这个人物,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就是有关安娜因何自杀的原因。围绕这个问题,学术界分歧意见很多。而一个多世纪以来对安娜自杀原因的争论不休未成定论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托尔斯泰所精心雕琢的这个人物形象的独特与博大精深。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三大名著的第二部。 《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起意于1870年,他妻子在这一年2月24日的日记中保留着这样的记载:“昨天晚上他告诉我。他想到一个出身于上层社会,已经结婚可是非常痛苦的妇女的典型。他说,他的任务是把这个妇女写得只是可怜而没有罪过。”这无疑是这部作品的题材的胎胚。可是,直到1873年3月他才动笔。他妻子在这一年3月19日给妹妹的信中报导说,他“昨天……开始写一部取材于现代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情  相似文献   

11.
象许多作家都喜欢通过小说情节和人物的议论来表现自己对艺术的某些见解一样,列夫·托尔斯泰也喜欢这样做。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第五部有一段情节,就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他对文艺批评的见解。这里不准备全面论述他的批评观,只就这一段故事情节所涉及到的问题,谈谈他对文艺批评的一些深刻见解。小说叙述安娜和伏伦斯基在欧洲旅行了几个月以后,来到意大利的一个小城。在那里,遇见了伏伦斯基的老同学高列·尼歇夫,这天他们三人去参观一位也住在那个小城的俄国画  相似文献   

12.
阿黛尔是夏洛蒂·勃朗特在其小说《简·爱》中塑造的一个儿童形象。作者塑造人物的着力点显然不在这一形象身上 ,但从小说艺术的角度观照 ,它在《简·爱》中却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作品内部结构的组织和外在形式的安排诸因素的重要手段 ,是主要人物关系构成的主要纽带 ,因而它在《简·爱》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歌颂女性的篇章,往往是歌颂纯真爱情的少女、贤慧善良的母亲、忠贞不渝的妻子,又有谁来歌颂一个“罪大恶极”的女人呢? 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伟大的作品问世一个多世纪了,这一个多世纪来,安娜这个丰满、复杂的艺术形象,恰如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一样,超越了时空,响遍了整个世界,并以它激动的旋律在千万的读者心中掀起了狂涛。  相似文献   

14.
女权主义对劳伦斯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世纪的英国小说家中,大概没有谁像D.H劳伦斯引起那样多的论争。其在世之时,作品便被审查、删节、查封,他1930年去世以后,对其成就的理解则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成了举世瞩目的天才。有趣的是,60年前对劳伦斯的贬毁及其支持者的辩护,至今仍在延续。所不同的是,已少有人反it他关于性行为的不同寻常的呈现,较少从是否“色情”、“淫秽”去责难他的小说。争论的焦点是,他的小说是否表现了露骨的“男性中心主义”。不少女作家,诸如安娜伊斯·宁、而贝卡·韦斯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希尔达·杜利特尔、凯瑟琳·卡斯韦尔、布…  相似文献   

15.
一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围绕社会家庭问题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 ,渥沦斯基是其中之一。对渥沦斯基的认识 ,评论家们莫衷一是 ,有人说他是“彼得堡花花公子的最好标本” ,一如卡列宁 ,不过是反其道而行之。卡列宁用僵死的说教窒杀安娜的生命力 ,渥沦斯基则以热烈的感情来俘虏安娜的心灵。前者缺少爱 ,后者的爱却是浅薄而浮夸的。卡列宁把安娜当成妻子而不当成女人 ,渥沦斯基则是把他当成女人而不当成妻子。在本质上 ,他们俩人都是仇视人的天赋感情与纯真的情操的。这样评价渥沦斯基显然是有失公平的…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的一位文学巨匠,同时也是一位性格思想极其复杂的作家。关于他作品的思想性及作家的性格思想曾引起过热烈的争论。有人说他是爱国的民主斗士、民主主义者、个人主义者、理想主义者;也有人说他是没落绅士、零余者、时代病代表者。有人说他勇敢顽强热情,也有人说他颓废堕落感伤。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他,带着自己阶级性的内在矛盾走过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抗日战争等中国现代历史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是我国文坛上负有盛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旧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曾唤醒过许多青年人沉睡的心;受到人们,特别是青年们的欢迎,在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追根溯源,我们看到,郁达夫受到外国文学,特别是屠格涅夫的影响是很大的。本文拟就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形象与郁达夫笔下的《沉沦》主人公形象作点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克洛德·孚罗洛是雨果的作品《巴黎圣母院》中的一个形象,历来被认为是封建教会恶势力的代表,是摧残美的罪魁,但我认为这个形象从“人”的角度来说,隐含了更深刻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的小说深刻地揭露和讽刺了二十世纪早期的美国社会。他笔下的阿罗史密斯 ,是一位理想主义的医生形象 ,也是他的作品中极少的一个正面人物之一。作者通过马丁·阿罗史密斯的坎坷一生 ,揭露和讽刺了当时美国医学界的弊病 ,深入细致地剖析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一、概叙50年代法国文坛跃入了“新小说”这一流派,阿兰·罗伯—葛利叶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作家,他的论文《未来小说的道路》和《自然·人道主义·悲剧》被称为新小说派的宣言。《嫉妒》这部中篇小说写于1957年,题目“嫉妒”似乎显示了这个中篇是属于心理分析的作品,实际上这部作品是对传统的心理分析主题的更新。小说取消了心理分析,但重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保留着他们的精神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