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黠 《广东科技》2013,(20):41-42
配电网系统作为直接为用户生产生活提供电能支持的系统.将变电站或者小型电厂提供的电力输送给用户,合理选择中压配电网的接地方式可以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总结了我国常用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说明了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应用于中压配电网的优势.分析了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中消弧线圈的容量选择配置及接地电阻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配电网消弧线圈的发展历程和自动调谐消弧线圈对提高配电网运行可靠性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简述,并对一种改进型自动调谐消弧线圈做了具体分析,制订了适合变电站实际的自动调谐消弧线圈装置运行维护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3.
赵磊 《广东科技》2014,(20):82-83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是综合性的技术问题,介绍了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问题,分析了消弧线圈的补偿原理,最后对现有消弧线圈装置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梁呈茂 《科技资讯》2012,(3):111-111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是具有综合性的技术问题。目前国内常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经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每种接地方式都有优缺点,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主要是为了限制弧光过电压,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是因为当发生单相瞬时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可以补偿电容电流,电弧可以自熄。  相似文献   

5.
周扬 《科技信息》2012,(7):274-275
介绍了调容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接地成套装置在配电网系统中的作用、电气结构、工作原理,并详细介绍了XHKQ—IV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控制器的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勇 《科技信息》2011,(35):I0356-I0356,I0360
本文对10kV配电网接地方式的特点及配电网中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配电网各种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作了比较,并对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作了概要介绍,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对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提出了推荐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蔡宏 《科技信息》2007,(17):281-285
针对6~65KV的中压配电网,讨论了其中性点接地的方式,分析了中压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起弧原理及其消除措施,介绍了现有的主要的消弧线圈的种类,就消弧线圈的安装与配置进行了探讨,详细说明了调容式消弧线圈的结构、工作原理与电容电流的测算方法。调容式消弧线圈具有相应速度快,调节精度高等优点,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配合合理的安装与配置方式,能够很好的实现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的自动跟踪补偿,从而保证体统的可靠运行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在现有的消弧线圈自动调整及故障选线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注入信号法测量配电网对地参数(对地电阻和阻尼率)进行消弧线圈调谐及中性点接地阻抗柔性控制,探讨了一种通过改变配电网中性点接地阻抗参数、测量零序电流变化和进行故障选线的方法.产品已通过现场运行,并在全国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长期以来配电网采用非直接接地方式运行,该方式下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相流过所有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容电流。随着配电网的发展,配电系统中电力电缆的广泛使用使得其对地电容电流剧增,尽管采用中性点加装消弧线圈可对电容电流进行补偿,但由于消弧线圈补偿能力有限,部分地区消弧线圈实际运行在欠补偿状态。由于较大的电容电流不利于接地点熄弧,由接地弧光的熄灭和复燃而导致的间歇性弧光不仅会引起设备过电压,还容易造成高频谐振等问题,危害设备的运行。本文结合某地区配电网发生的一起单相接地引起的连锁跳闸事故,分析了事故原因,探讨了弧光接地过电压易造成的严重危害,同时给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中铝山西分公司6kV电网的特点,提出了当前6kv电网在消弧线圈补偿电容电流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及隐患,简述了ZGTD自动消谐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要点,并对自动消谐消弧线圈在电网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邱世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8):7402-7407
在配电网系统中,故障点经高阻接地或者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使得故障电流比较小,无法使用传统的过流继电器动作或者熔断器熔断。因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辐射状配电网的、基于特定频率电压信号叠加原理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新方法。仿真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对于任何形式的接地故障选线都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3.
补偿电网增量函数法接地选线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分析了补偿电网单相经电阻接地的现象,利用消弧线圈支路阻抗变化前后的系统零序电压、第j支路零序电流及常态下不平衡电流,定义了零序电流增量函数的概念.建立了增量函数与消弧线圈支路阻抗变化前零序电压百分数和该支路电流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了零序电流增量函数法接地选线判据,该判据既可用于随动式补偿系统,又可用于预调式补偿系统.研制出基于上述原理的接地选线装置,给出了装置的硬件结构图及软件流程.经1年多的样机现场运行表明,该装置选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针对存在高危生产环境、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企业,研究利用消弧线圈通过谐振接地方式提高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包括消弧线圈的参数选择、安装、调整、运行等内容.认为谐振接地实施技术能更充分发挥谐振接地方式的功能,使其具有更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基于递归搜索与遗传算法融合的终端配置优化方法,该方法以各负荷点为起点在含有配电终端的配电网进行主回路搜索和子回路搜索,搜索同时依次判断当前故障对负荷节点的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并累加停电时间.通过构建选择算子的选择条件,将递归搜索可靠性计算方法与遗传算法深度结合,能够快速求解配电终端优化问题,易于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且能够在只修改网络基本参数的前提下,得出不同配电网的终端配置的最优方案.算例以不同的平均供电可用率指标作为约束,分析不同约束下的终端配置方案和经济效益,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复杂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现有的利用相关性选线的方法有时因判据裕度不足而产生误判.针对裕度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主频零序功率的配电网故障选线方法,其以主频零序功率作为特征量来选线,计算出各馈线所对应的主频零序功率综合相关系数,其中故障线路综合相关系数小于零,而健全线路综合相关系数大于零.大量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选线判据裕度和选线准确率,且不受合闸角和故障电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配电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使用传统技术实现的配电信息系统存在的弊端并分析GIS应用于配电网系统的可行性。就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提出了配电网GIS建设的难点。提供了配电GIS系统的空间映射模型,设计了配电地理信息系统较完善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地下金属管网电磁屏蔽计算的通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电力线路附近地下金属管网对通信线路的电磁屏蔽作用 ,给出了同时考虑电力线路与金属管网的感性耦合和阻性耦合作用时地下金属管网电磁屏蔽计算的通用模型。该模型基于传输线理论 ,将管线等值为有源二端口网络 ,以端口电压为未知量建立方程组 ,可求得管网的电压和电流分布 ,从而可计算金属管网对通信线路的电磁屏蔽作用。由于二端口网络参数可解析计算 ,同时未知量仅为管网分叉点和端点处的端口电压 ,因此 ,该模型具有计算规模小、计算效率高的特点。该模型对电力线路和通信线路的走廊选取与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太原市配电网络的历史和现状,根据配电网络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通过对恐龙的内在的原始落后性的阐述,指出了恐龙绝灭的必然性原因,即:恐龙的绝灭是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决定了它最终走向绝灭的深渊.同时,提醒人们要吸取恐龙绝灭的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