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针对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分析系统结构组成部分、时空秩序和联系规则,相应建立结构模型;分析系统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环境模型;分析结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演化过程,建立演化机理模型与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反思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从牛顿力学和"自组织"动力学出发,对系统的矛盾运动进行了科学分析,并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内部矛盾",特别是对"内因论"这一哲学主张进行了科学反思.强调了一个"自组织"系统就是一个开放系统,而一个开放系统的演化过程就是系统和环境的共同演化、共同发展的过程,就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3.
导言从工程方法论的观点研究水利枢纽工程的环境问题,就是把水利工程的研究对象放到与其周围事物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考察,用系统层次规律去考察工程的系统性和层次性,考察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的矛盾运动,并且运用事物状态发展规律—稳态—渐进态—暂态—激波态规律去考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语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即内因和外因)共同使用的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成功与否除受智力因素制约外,非智力因素还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九七三”项目G19990434对北方干旱化研究的主要结果,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干旱化的相互作用. 包括:(1)干旱/半干旱区大气过程、地表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2)干旱化进程的阶段性转折和突变的规律、机理和可预测性研究;(3)干旱化及其转折对我国粮食、水和土地资源安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4)地球系统亚洲区域模式的发展及其在干旱化趋势和转折预测、影响评估和人类适应对策研究中的应用. 上述问题作为即将启动的“九七三”延续项目的主要内容,其研究对于回答区域环境系统形成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机理、人类活动和自然因子在环境变化,特别是阶段性转折和突变中的相对贡献等基础科学命题的挑战,以及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需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分析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并结合教学实践和体会,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改革方案,外因从教学实验环境、教师自身素质建设以及分层次教学三方面改革,内因基于对学生主体的心理研究,着重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参与实践活动以及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传统计算机教育提出改革方案。实际教学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革方案对于提升学生自主能动性以及增强自信心方面有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一、远程教育中教学环境的适应与构建的理论基础 信息化教育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它是建构主义理论与先进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皮亚杰认为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智慧的适应是一种能动的适应。一定的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之中,主体才能做出反应。认知结构的功能(适应环境的功能)不变性和认知结构的结构可变性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两个立论基础。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产生的源泉是主、客体_的相互作用的活动,在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蕴涵着双向建构,即环境信息内化以形成认知结构(内化建构),同时,已懒散地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运动于环境以改造环境(外化建构)。  相似文献   

8.
根据山地研究现状和相关学科发展,提出山地系统科学概念、科学问题、研究方法,建立山地系统科学的框架.山地系统科学,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作为理论指导,以“3S”集成等新方法和技术体系为支撑,从时间序列、空间结构、动态过程和耦合关系等多维度入手,对山地系统的动态过程、演变规律、形成机制、耦合关系等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从时间序列上,重点研究不同时期自然及人为作用下山地系统的环境演变与山地资源灾害的时空响应机理,辨识环境演变与资源灾害过程的驱动力,揭示山地环境演变过程和山地灾害的成因机理;从空间结构上,开展山地系统结构、功能及成山过程研究,深入探讨不同类型山地环境、资源与灾害的空间分异规律;在时空耦合界面上,探讨重大山地环境和灾害问题,建立评价和区划指标体系,研究山地系统的调控与管理,以及生态经济环境质量综合评估,地质——生态环境演变趋势预测,人——山系统的调控与管理体系,提出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和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的理论和技术措施,推进山地可持续发展.鉴于研究对象复杂性和多学科交叉性,山地系统科学必须把许多相关理论熔合出自身理论体系,形成统一观点和普适方法,同时为西部大开发和贫困山区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切物质的层次、系统乃至物质单元都具有相对独立、相互区别的核心性,所有核心均具有振动的性质。一切振动的相互作用即亥焦关系、亥焦律研究的范畴即为物质系统之间的亥焦关系。作者对事物间的亥焦性及其规律进行了总结,并以亥焦律的观点对诸多物质系统进行了科学的剖析。  相似文献   

10.
 围绕型号设计研制单位以及部队装备论证、试验、使用、维修单位在航空材料及产品环境试验数据需求热点、数据资源共享、数据展现形式等方面的需要,分析发现:(1)在严酷自然环境及诱发环境、航空装备微气候环境、实际使用环境条件、环境-工况耦合作用等热点方面系统积累环境因素数据以及航空材料、涂层、结构、产品的环境效应数据,并研究环境损伤规律、性能退化规律、失效破坏机制;(2)建立环境试验的数字化管理框架以及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的支撑环境,为环境试验的应用提供信息平台;(3)加强环境试验数据的分析和二次开发,提取隐藏的环境试验知识。将环境试验及其成果贯穿于航空装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全过程,可实现“预测-防护”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1.
浅谈环境岩土工程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伟麟 《广东科技》2006,(8):140-140
1.环境岩土工程定义 环境岩土工程(Environmental—Geotechnology)一词,源自1986年4月美国宾州里海大学土木系美籍华人方晓阳教授著名的“IntroductoryRemarksonEnvironmentalGeotechnology”论文中,将环境岩土工程定位为“跨学科的边缘科学,覆盖了在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及地质微生物圈等多种环境下土和岩石及其相互作用的问题”,主要是研究在不同环境周期(循环)作用下水土系统的工程性质。  相似文献   

12.
全球性环境问题是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结果,既涉及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与人类对地球系统的作用密切相关。区域环境变化是全球环境问题在区域上的反映和缩影,探讨区域环境变化问题既能丰富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内容,又可以为实施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期间可以优先资助从区域的角度开展的全球变化研究,并注重研究区域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响应,具体研究方向:(1)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与水循环;(2)东亚季风环境的形成演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影响;(3)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4)区域碳平衡及典型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5)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工程和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智能建筑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将建筑物的结构(建筑环境结构)、系统(智能化系统)、服务(住用、用户需求服务)和管理(物业运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最优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建筑物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  相似文献   

14.
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中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中包含的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讨论了内因和外因在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平衡移动中所起的作用及其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许多,大体上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本文阐述的是外因的影响力。文章论述了四种外因(即:奖励、批评、竞争、合作)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也证实了老师必须很好地利用外因的作用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6.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范式,其基本逻辑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信息流是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传送带与机制链,通过对信息流的追踪,能有效把握系统运作的规律。本文运用系统论和信息流的研究方法并结合相应的案例,来探究民主化过程中政治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民主化的途径进行类型学的划分,做出理论性和建设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孔隙水中宏量组分、硬度及TDS升高、Cr^6+、酚、CN等人为环境物质检出及NO3^-含量迅速上升等方面分析,总结出泰安第四系孔隙水化学环境总体上显著退化的演化规律;指出孔隙水化学环境的演化主要受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结构、纳污河流、农业活动等的控制和影响,孔隙水化化学环境演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论非营利科技中介机构的结构、功能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层面剖析非营利科技中介机构的结构和功能,是抓住事物本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前提;从不同视角分析非营利科技中介机构内外部发展环境,则是科学有效制订非营利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政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面向科学平台的知识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知识总量和信息总量爆炸性增长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提出了科学平台这一新型集成网络知识载体的概念 ,为此进行了面向科学平台的知识系统的研究。知识系统的模型化和结构化是知识系统可实现的前提。综合运用知识工程、互联网、信息科学和现代数理工具 ,对科学平台构建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系统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 ,主要包括知识系统的抽象简化、形式结构分析、分类系统分析和理论核心分析 ,建立了知识系统结构化理论 ,从而为科学平台的知识系统建立了概念模型 ,并为进一步在网络知识库环境下构建科学平台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企业系统领导群体结构层次模型及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分析法(AHP)对层次结构模型进行要素分析,得出了企业系统结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要素的权重分配,提出了基于AHP和灰色系统理论相融合的领导群体结构能评估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某大型企业系统领导群体结构进行实例分析,得出了此企业系统领导群体结构效能的综合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