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公孙龙的著作《公孙龙子》探讨了其名实现的各个方面,主要提示了其中的合理因素,即公孙龙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唯乎其彼此”的逻辑正名学说,丰富发展了我国古代逻辑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白马非马”原是战国时宋国之稷下辩士儿说最先提出的一个命题,可惜其学说没有直接保存下来。后来公孙龙力倡“白马非马”之说,并且著有《白马论》一文,第一次从逻辑上深刻地揭示了“名”的内涵和外延,论及了“名”在逻辑上的种属差别。公孙龙自己宣称,这是他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命题。但是长期以来,“白马非马”一直被某些人判定为割裂个别与一般的诡辩命题。我认为这样的指责是完全违背《白马论》一文的原意的,而其所谓的“论证”也是根本不能成立的。1.《白马论》从来没有把“白马”排斥在“马”的外延之外,而是明确承认个别(部分)即在一般(全体)的外延之中  相似文献   

3.
<正> 公孙龙的逻辑思想在先秦学术思想史上占有什么地位呢?至今似乎还不曾作出充分的评价。有人说公孙龙‘以自己的理论创建了一个诡辩学派。’有人把他比为古希腊的芝诺——一个诡辩派哲学家。的确,公孙龙以《白马论》驰名,而《白马论》就被后世一些人释为诡辩。日本学者加地伸行说:“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等论点,至今仍作为诡辩。在日本的高等学校的习题汇编中,列有‘以下的语句是真命题吗’这个问题,其中包括‘白马非马’这句话。就是在现代,一般也认为是一句坏话。尤其是研究中国逻辑学的人,也是这种评价。”(转引自孙中原  相似文献   

4.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中讨论到阴阳家邹衍时,引用了《史记·平原君列传》的《集解》中一段邹衍与公孙龙的交往记录.李约瑟认为这段史料证实了对自然感兴趣的各个学派都不愿在墨家、名家的思想家们为建立一种适用于科学的逻辑的努力中合作.通过《史记·集解》原文与李约瑟译文的比较分析认为,这段记载恰恰对李约瑟的这个观点构成了挑战.其实,邹衍并没有一概否定“辩”,而是对“辩”的一种即“辞正”进行了批评,他给予“辩”以相当的肯定.进而探讨公孙龙子和邹衍在认知上的不同,指出邹衔这种切近实际而不过于形而上的思维态度,倒是近代以来一般科技工作者常抱有的.  相似文献   

5.
继《当代楚辞研究论纲》出版之后 ,周建忠的《楚辞与楚辞学》又于近期而世。该著作将“本体研究”和“史学研究”同步进行 ,开拓了一个成功的研究模式 ,不仅深化了这一专题的研究工作 ,又极大地扩充了著作的综合信息量  相似文献   

6.
蒋孔阳(一九二二——)四川万县人。四十年代后期毕业于中央政治学校经济系。一九五一年到复旦大学中文系工作,同年九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学习苏联小说表现英雄人物的经验》,这是他正式跨上文艺论坛的第一步。一九五七年,出版有文艺理论著作《文学的基本知识》、《论文学艺术的特征》。粉碎“四人帮”后,出版有《形象与典型》等著作。  相似文献   

7.
王辉斌教授的《唐代诗人探赜》(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是其计划中的“唐代诗人研究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三部曲”分别为:《孟浩然研究》、《李白求是录》、《杜甫研究丛稿》。其间,他还出版了与“三部曲”关系密切的《唐代诗人婚姻研究》。这四部著作与《唐代诗人探赜》一道,共同构成了王辉斌先生唐代文学研究的整体框架。《唐代诗人探赜》一书的体系性很强。从内容上来看,本书与前“三部曲”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前“三部曲”主要是对盛唐三位大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的研究考索,而《唐代诗人探赜》则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对整个唐…  相似文献   

8.
《礼记·乐记》是展示中国早期文化理论、特别是音乐理论的代表性著作,而“物”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物”贯穿了《乐记》的几条主要逻辑链,它在逻辑建构的起点、终点或者是媒介(中介)等不同位置上有各异的效果,并且对理解文本中被后世阐释为“心物关系论”“人性养成论”“音乐作用论”等理论方面有一定帮助。“物”的概念为《乐记》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也有助于文本中所承载的文化观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麓山文艺学研究丛书”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与转化》(赖力行)、《明清叙事思想研究》(赵炎秋、陈果安、潘桂林合著)、《西方象征美学源流论》(何林军)等三部著作,加上2003年已经出版的《西方文论与文学研究》(赵炎秋)、《宋代词话的美学研究》(颜翔林)、《中国美学与诗学研究》(毛宣国),  相似文献   

10.
正云南省(第十七届)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各类奖项于2014年5月公布,大理学院共报送13项著作、论文成果参加评选,有四项成果获奖。其中朱安女副教授撰写的著作《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荣获(著作类)二等奖;杨荣新教授撰写的著作《论土壤侵蚀的水土保护——云南省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解读》荣获(著作类)三等奖;刘荣教授撰写的著作《增强云南县域经济发展能力的思考》和陆云教授撰写  相似文献   

11.
1822年(贝尔三十九岁)贝尔被赶出米兰之后,离开了一生中最要好的情人,他在心情极度苦恼、哀伤之中发表了哲学著作《论爱情》。在这部著作中,他吸收了孟德斯鸠、爱尔维修、孔狄亚克、卡巴尼斯和特拉西等人的有关理论,建立了自己关于“爱情”的学说,“第一次表现了他心理分析的天才”。在《论爱情》中,司汤达论述了爱情的产生和它的自然特性,并把爱情划分为“热烈的爱情”、“趣味的爱情”、“虚荣的爱情”和“肉体的爱情”共四种。他着重分析了“热烈的爱情”,并指出它产生、发展的七个阶段和结晶现象。实际上,这是一部研究当  相似文献   

12.
杨洁 《科技信息》2009,(28):I0139-I0140
《正义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的一部扛鼎之作,被誉为“二次大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在这里我们综述一下中外学者对《正义论》中伦理思想的探讨,对我们更好地了解罗尔斯的《正义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名是先秦名辩逻辑的重要内容,是当时大部分从事名辩研究的学者难以回避的问题。《墨辩》继《公孙龙子》之对正名作了富有创造性的探讨,从正名的定义、正名的内容、正名的方法等方面阐发了《公孙龙子》的正名学说,完善了正名理论。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历来十分注重对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探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学术界就开始了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比如,武谷三男提出“三阶段论”就是典型的一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方法论的研究呈现出更加活跃的局面。其主要表现,首先是一批著名物理学家结合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实际,深入进行物理学方法论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比如,坂田昌一的《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及其方法》(《自然科学》1947年2月号)、《物理学与方法》(白东书馆,1947年12月10日),坂田昌一、朝永振一郎等人的《座谈会:科学与方法》(弘文堂,1951年11月5日)等。接着,其它学科的方法论著作也相继出现,比如,八杉龙的《关于生物学史的方法论》(《生物科学》1952年3月)、田中实的《十九世纪化学史的若干问题——关于方法论的考察》(《科学史研究》1953年7月)、小林英夫的《地质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叶适史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南宋永嘉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作有《水心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序目》等。近来学术界对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都有较深的研究,而对他的史学思想的研究尚付阙如。叶适虽不以论史著名,然其史学思想在各个时期的著作中都有反映,《习学记言序目》(本文凡引该书,均在引语后注出卷数及篇目)更有史论二十五卷,对宋以前的正史一一评论,既论史法,又论史事,多有独  相似文献   

16.
历代研究《论语》的著作为数众多,这些《论语》学著作,共同构成了一部蔚为壮观的《论语》学史。通过整理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论语》学著作,可以深化对《论语》的研究,使人们洞察学术的发展轨迹,也可以“为其他学术开一条便利的途径。”但是,直到今天,国内还没有一部相当规模的《论语》学史的研究力作出现。唐明贵先生的《〈论语〉学的形成、发展与中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下文简称《论语学》)适时而作,弥补了这一学术上的缺憾。但是正如赵伯雄先生在其《春秋学史·序》(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叹言:“就当时学界一般的研究状…  相似文献   

17.
田野考察与理论探索相结合——论吴浩的民间文化研究●过伟陈衣/著1991至1995年,吴浩同志分别和6位同志合著、出版《侗族歌谣研究》、《没有国王的王国——侗款研究》、《广西傩文化探幽》和《侗族民间文化审美论》等4部著作。他最显著的研究特色是扎扎实实的...  相似文献   

18.
《有闲阶级论》:谈论美国人萦绕于怀的问题T·凡勃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制度学派的创始人。《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1899)是他的代表作。但在当前的美国,人们却把它视为一部反映美国社会问题的著作,称“凡勃伦的书是社会病理学的书”。凡勃伦在该书序言中说:“本出的主旨在于讨论作为现代生活中一个经济因素的有闲阶级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语》作为先秦儒家的代表著作,其书名中的“论”字有作“伦理”解、“编纂”解、“讨论议论”解、“把有序的言说编次成佚”解、“讨论编次”解、“选择”解、“讨论解释”解等,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根据《论语》的性质、内容和体例,其中的“编纂”义是最为恰当的。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们用心阅读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物理学》,就会发现这两部著作的开篇所论都是作者的认识论基本观点。如此布局,绝非偶然,它说明亚氏的全部哲学和科学研究,都是在认识论的自觉指导下进行的。不仅如此,亚氏还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撰写了认识论专著的哲学家。被后人归入逻辑著作类(《工具论》)的《分析后篇》,其实是“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