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然而水浒故事却源远流长.世俗社会的文化曾深刻地影响了这个故事本身,并对于后世记录和加工这个故事涂上了一种鲜明的颜色.这种世俗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当时在中国广为传播的道教.水浒故事产生的时代、水浒故事传播的时代、小说成书的年代都是道教日益影响中国世俗社会的重要时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水浒故事发生、传播和成书的道教语境.  相似文献   

2.
《水浒》文化肯定“仁者好人”、“富者好仁”的正确理念,启发及时行义的社会责任,宣扬大一统思想,《水浒》文化中的忠义传奇故事目前轰动了台湾,这些都说明《水浒》文化具有现代价值.当此大时代快速进步转化之际,《水浒》文化也在去芜存菁中更新转化,在继承传统中转化传统,以适应新时代、新社会.  相似文献   

3.
水浒故事系列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明确的价值观念,这是水浒文化的实质内容.从狭义上说,水浒文化是以《水浒传》为核心,在水浒故事产生、成书和传播接受过程中形成的,与其相关的一切政治、伦理、宗教、军事、艺术、价值、习俗等精神现象的总和.从广义上看,水浒文化遗迹以及由水浒故事产生的各种物化形态,也属于水浒文化.由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的水浒文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忠义的政治伦理观念;崇尚勇武精神;相当的包容会通精神;梁山水浒文化遗迹具有不可更易性.  相似文献   

4.
刘相雨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3):76-80,119
《水浒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男英雄,但是其中的女英雄形象却不尽如人意;而《水浒后传》《后水浒传》和《荡寇志》等续书中的女英雄形象则不同程度地超越了《水浒传》。其中,《水浒后传》中的顾大嫂在外貌、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与《水浒传》中有所不同;《后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可爱的、充满女性色彩的女英雄屠俏;《荡寇志》则塑造了以陈丽卿、刘慧娘为首的一系列女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5.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1):57-62
2005年12月中旬,我国著名史学家、现已84岁高龄的史式教授应邀来菏泽学院讲学,并应学报编辑部之邀,担任“水浒文化研究”专栏的主持人。在接受记者的访问时,他畅谈了自己对《水浒》作品、水浒故事、水浒文化等一系列概念的理解,在菏泽市这一“水泊梁山地区”建立起一块研究水浒文化基地的设想与规划,以及对水浒文化研究中许多问题的看法。问:史老!您以80多岁的高龄,这一次冒着滴水成冰的严寒,奔波万里,从西南的重庆市来到山东省水泊梁山地区,一定经过深思熟虑,要做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要实现一项比较远大的计划,请问是这样吗?答:不错,是有这…  相似文献   

6.
水浒故事在演交过程中具有系统完整性.<民间大水浒>一书在2008年的出版显示出了水浒故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基础.把水浒文化与相关地域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从以上三个方面可证:构建大水浒文化体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白驹施彦端一些真实可靠的史料文物中,并无"中进士"、"字耐庵"、"著水浒"之类记载,而一些学者却以"著《水浒》惹大祸"来辩解其无;相距施彦端四五百年之后,居然出现上述内容,而一些学者却以朝廷无力"禁《水浒》"来辩解其有。这些,都未免有浮夸之嫌,实难以此论证"白驹施彦端进士,字耐庵,为〈水浒传〉作者"。  相似文献   

8.
关于《水浒传》的主题,由于接受者所处时代文化环境的不同,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称赞它是"忠义"的教本,有人却痛斥它是"诲盗"的渊薮。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社会文化思潮,对主题进行了全新的阐释,重点表现了水浒英雄的"除暴安良"、"兄弟情义"和"护国安民"主题。  相似文献   

9.
论《水浒》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一书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它提倡的理想人格是"义"和"侠",以义气和勇气为上,崇义尚勇,提倡乐观进取、刚健有为、自强不患、以刚为美.它主张人们应具有社会责任感,以铲尽人间的不平为己任.<水浒>的这种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显然与传统背道而驰,是对传统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名著之一。从北宋末年在说书场上开始萌芽。历经南宋、元代200余年的提炼、修改。成为一连串的水浒故事。明初再由民间文人编纂成书。成书300年来。《水浒传》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多次农民起义都是模仿水浒故事而发动起来的。因此专制王朝斥此书为“诲盗”之书。而屡次查禁。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全面开禁。但是从五四运动开始。一些研究者又对此书开展了马拉松式的争论。争论的问题包括:作者为谁?主题思想是什么?从成书以来一共出现了多少不同的版本? 经过了80多年的争论,直到现在。这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我国著名史学家史式教授今已84岁高龄。他在青年时代曾经参与过《水浒》的研究工作。与老一辈文化界人士多有交往。了解当时的争论情况。他现已接受邀请。重新主持《水浒》的研究工作。笔者特地拜访了他。请他介绍80年来有关《水浒》问题争论的经过。他对这些问题的具体意见,以及今后如何开展研究工作的打算,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闽剧是目前福州地区现存的惟一一种以福州方言进行表演的地方戏剧,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瑰宝。研究认为闽剧是福州特有的地方传统戏曲,其在福州这片沃土上产生、融合、发展、兴盛,而且伴随着福州人不断向海外移民,闽剧也随之漂洋过海,在海内外唱响,成为联络海内外福州乡亲的重要文化载体。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梳理闽剧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2.
戏曲音乐豫剧新歌作为一个新兴、独立的艺术品种,其与古典戏曲音乐形式“散曲”有首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源于散曲传统基础上的新形式和新成果。在其真正形成和发展的现、当代,又经历了萌芽、影响与奠定基础、初步形成和逐步发展四大阶段。豫剧新歌得以兴盛的现实条件是十分优越的。它的繁荣将会为当今传统豫剧的音乐创作提供新的尝试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梳理、剖析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话剧影响近代越剧改革的表现、进程与动因。话剧对近代越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话剧人介入越剧、确立编导制、编演时装戏和营造真实舞台4个方面;越剧的“话剧化”是近代话剧本位意识促成的,在改革中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话剧化”直接推动了越剧现代戏曲性的建立,越剧正是在对“话剧化”的主动践行和和反思中确立了剧种的戏曲本体。  相似文献   

14.
在现存的六种元杂剧水浒戏中,刻画了两类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戏中对已婚妇女在婚姻家庭方面的善恶评判,往往是单方面站在男性的立场,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和思想偏见。水浒戏中刻画的正反两类女性形象,实际上是剧作家宣扬当时妇女是否遵守妇道贞节的鲜活教材。  相似文献   

15.
平南牛歌戏作为广西地方戏剧的一种,近年来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出现繁荣景象。其中必有其存在价值及意义。作为一种地方乡土戏剧,它有其自身的内容和特点。本文试从资料收集入手,整理出平南牛歌戏的具体内容及其各方面的特点,并以之作为广西地方戏剧文化材料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安徽庐剧艺术在广袤的江淮大地生成和发展,时至当下,地方戏曲艺术的本体功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和变化,对此应予以一定的关注和新的认知。而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昂家庐剧在新时期的地方戏曲艺术舞台上却体现出它独有的艺术功能,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00年,香港教育当局推行艺术教育改革,建议学校引入多元化的艺术教育。不少中学遂把戏剧引入课程,其中以西方话剧为主。许多中学也尝试引入粤剧,以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香港教育当局也致力于把粤剧融入音乐科课程内。然而,教师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生不愿意唱。笔者是戏剧教师,考虑到初中学生都喜爱在课堂上活动,遂以活动为学习粤剧的切入点,先教学生做和打,然后才学念和唱,又以创作性戏剧为学习模式。实践显示此教学策略既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升学习效能。  相似文献   

18.
作为革命通俗小说的代表之作,曲波的《林海雪原》一经问世便引发强烈反响,并经历从小说到话剧、京剧、样板戏以及影视剧的一系列改编,至今仍是极具生命力的文学经典与艺术资源。其中,普通民众作为接受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林海雪原》及其延伸文本的接受呈现出一种流动发展的态势。一方面,经历从"革命时代"到"消费时代"的过渡,普通民众接受状况在历史语境的巨大转折下悄然发生改变;另一方面,他们的接受呈现为一种"有限度的自由",受到主流意识形态与知识分子群体两种权力话语的规训。与此同时,这种规训却产生了反作用力——及至"消费时代",普通民众力图通过"戏说"与"恶搞"重新寻回自己作为受众的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19.
《祖杰》戏文 ,古今曲录书目均未载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据周密《癸辛杂识》所录  始列为戏文。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刘埙《义犬传》及有关地方志乘 ,详论《祖杰》戏文的来龙去脉 ,以及  与此事件相关的社会政治背景。通过对晚清时同福昆班所演的《对金牌》传奇的钩沉与分析 ,明确两者间的渊  源和继承关系后 ,指出即使相同题材的艺术作品 ,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往往会有不同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