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媒介”作为传播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历来是研究者重点研究的对象。文章从分析“媒介”的词源入手,力图研究随着社会和历史文化的发展,“媒介”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演变,并追溯“媒介”逐渐向传播学概念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体论的边界梳理关系到媒介技术的研究精度。在传播学和技术哲学中,媒介技术本体论的边界问题,长期模糊且不受重视。媒介、传媒、信息技术等概念在学术著作中混为一谈。所以,在媒介技术、媒介、传播技术、信息技术、物质技术的本体论论述中需要对比研究,进行边界区分。媒介技术与媒介的区分在于前者是后者的子集。媒介技术与传播技术、信息技术的区别在功能侧重不同,信息技术突出计算功能,传播技术突出传播功能,媒介技术则较为自由。媒介技术与物质技术的区别:前者是双重认知技术,主动建立联系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者对“媒介融合”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及概念的演化,提出了作者的理解和界定,并在传媒技术的动态视角下分析了其发展动因和属性。最后总结了“媒介融合”的外延,即四大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对“政治传播”这一术语的概念界定尚不明晰,没有统一的认知,甚至出现将“政治传播”和“政治传播学”混淆使用的情况。文章通过梳理政治传播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脉络,比较各种对“政治传播”这一术语的定义,发现“政治传播是特定共同体中政治信息扩散和被接受的过程”这一定义相对准确。  相似文献   

5.
概念是人类思想和价值观的载体,词语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概念译名是思想在异域传播的集中体现,而概念译名的递嬗则是概念所承载的思想观念转变的外化表征。通过对science概念汉译从“格致”到“科学”的译名演变过程展开描写研究,发现其汉译名的变迁并非语汇层面的简单更迭,实则体现了国人从功利地追求科学的“经世致用”性的科学观向理性地追求科学的真理性的现代科学观的转变。文章同时还揭橥了翻译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七年年初,波尼法奇·米哈依多维奇·凯德洛夫同志将他新出版的专著:“化学中元素概念的演变”一本赠送给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我们现在把他的这部著作的前言和结论译出,在本刊发表。这部著作分为两部,共三百六十面。第一部份是化学中经验分析的元素概念的演变。这部分包括六章:第一章,经验分析的元素概念对于分解物质的方法的依存关系:第二章,元素概念从化学转移到物理学中成为“基本”粒子(注:“基本”粒子的“基本”一词在外文中是从“元素”一词转化来的):第三  相似文献   

7.
公文用语与新闻传播学术语的互动交融,是新闻传播学术语的“非术语化”和公文用语的“新闻传播学术语化”的生动体现,亦是新闻学与政治密切相关的表现之一。这种互动交融主要通过公务文件对新闻传播学术语的使用和《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对公文用语的参考吸纳来实现,表现为散点式基础互动和专题式深度交融两种方式,其中散点式基础互动为主要形态。专题式深度交融往往涉及特定领域和具有较强约束力的法规或政策文件,其所使用的附带释义的术语具有更明确的意指和规范性,为《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的编制构建了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8.
万丹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3):118-124,128
20世纪80年代库恩哲学中原本的核心概念“范式”消失了。这似乎成为库恩哲学转向的标志,甚至成为历史主义科学哲学转向的标志。事实上“范式”观念以“类词”的名称依然存在于库恩哲学中,我们完全可以追溯这一演变的历程,从而揭示演变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西方"工程"概念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工程哲学研究目前已初具雏形,但学者们对工程概念的理解则各执己见。对工程概念的探析旨在消解工程概念上的歧义。通过从历史的维度对工程概念演变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我们认为工程概念的演变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0.
“无厚”是《墨经》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数学概念,也是理解其它概念的关键,该文在广泛借鉴前人有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就“无厚”等词语的确切含义提出新的见解。依据墨子的哲学思想和概念“无”的演变历史,似可认定:墨子所谓“无厚”不等于绝对没有大小。在他心目中,“无厚”的面指薄到看不见的面,但似乎没有断定其厚度为零。直到比墨子晚出100多年的惠施,“无厚”的面才理解为厚度为零的面,与此相关,还讨论了端,体,兼  相似文献   

11.
隐私的概念之争由来已久,隐私的定义与社会环境、不同的个体、文化等息息相关,极其复杂和模糊,使其不仅仅在理论上还在实践方面产生诸多分歧,造成当前的“隐私”困境。本文通过对隐私概念的演变阶段和性质的梳理,认为隐私在本质上是有争议的。从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隐私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在实践上存在的隐私忧患,提出规范隐私概念是减缓当今“隐私”困境的关键途径,并给出一些可供参考的规范隐私概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中医术语“肝”的起源与演变,可以发现“肝”的“能指/所指”关系发生过多次转移:物质实体→功能概念→物质实体。“肝”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揭示了“肝”的意义指向,以及在整个符号系统中的地位。“肝”的隐喻和转喻同样揭示的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隐喻的基础是相似,转喻的基础是相近,以此可以说明中医“肝”概念的形成过程。从历时上考察,“肝”的所指存在混乱和边界不清的情况。在目前中医药术语规范体系中,尚缺乏一个重要术语“肝系”。“肝系”一词的使用,具有词频和理据两方面的合理性,且具有较强的区分度和解释功能。“心系”“脾系”“肺系”“肾系”等同级别名词也应相应增加,才符合系统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随着遗传学的进步,经典遗传学知识开始传入中国,“gene”一词在出现不久后也进入国人的视野,并产生了若干译名。经过四十余年的积淀,中文“基因”一词最终得到普遍使用。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基因”一词的中译和演变,是反映近代遗传学知识在中国的建构与本土化过程的典型案例。中国近代遗传学共同体对译名学术性和普及性等要素的反复衡量,也体现了多种因素在科学传播中对概念形成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7,(11):56-56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控制与应急技术研究及试点”课题(编号:2004BA803805)中的“城市重大事故演变机理与重大危险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研究在城市火灾、爆炸、危化品泄漏模拟、城市人群疏散仿真、地铁人群疏散模拟、重大事故演变预测模型以及火灾和危化品探测、灭火、洗消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元宇宙”的概念包括“元”“宇宙”两层含义,前者是沉浸性或者说超脱性,后者是开放性或联通性。元宇宙有超越自身并反身自指的特性,这种特性蕴含在从岩洞壁画以来的技术史趋势之内。元宇宙不是虚拟现实,不能把沉浸性和逼真性混同。元宇宙并不追求逼近现实而是要超越现实。人们之所以会移居元宇宙正如人们之所以移居城市,并不是以新老环境相似为原因的。元宇宙是媒介环境,媒介环境学打破了物质与精神的二分法,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媒介技术环境本来就是现实与虚拟相交织的。人类通过技术革新不断重塑自己的环境,正如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元宇宙是信息革命所创造的新环境,新环境反过来为旧环境重塑秩序。区块链技术为元宇宙下的新秩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概念体系和概念体系构建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术语(集)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文章探讨与概念体系、概念体系构建相关的三个基础性问题,即从术语、概念与定义的相互关系入手,明确三者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分析概念体系构建的含义及其作用,并以术语“词汇学”“词汇意义”为例,对这两个术语进行概念图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多管齐下研究科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大科学时代欲全面了解科学技术的本性,需要从多种角度并采取多种方法来研究科技,最重要的视角包括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其次还有传播学、经济学及政治学的角度等。中国高校需要成立专门以科技为研究对象的系级建制,称“科技学”系是一种考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8,(3):42-42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我国重要病媒生物控制技术标准的研究”(2002BA906A62)课题,在调查分析影响我国病媒生物控制的关健性技术与管理因素,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病媒生物控制措施和标准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完善的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体系,推动我国病媒生物控制的法规管理和标准制定,使之尽快与国际接轨,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病媒生物控制和媒介传染病防治技术的水平,为我国公众健康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降低和消除媒介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索了熵、信息、有序和混沌、对称和对称破缺等范畴的规定、历史发展和彼此间的内在联系,研究了热力学熵、信息熵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演化熵”的概念,并用“演化熵”的概念说明了世界不会“热寂”。作者还考察了以上各概念的联系与统一,用“对称统一律”统一了上述概念,同时提出了对称统一律的表述方式,并试图用数学模式解决对称统一律的表达方式。最后用概念的统一性揭示了自然界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0.
从“格致”到“科学”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一切概念都是在历史中流动的,其流向和“流域”皆受制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条件。就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而言,“格致”不是科学,而它终于演变为“科学”,是在开放的条件下不断接受外来文化冲击的结果。一、作为道德修养方法的“格物致知”秦汉之际的儒家著作《礼记》中有一篇《大学》,相传其核心内容为孔子之言,其余为曾子的阐述文字。被认定为是孔圣人的话中有这样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