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利用流体力学的奇点叠加原理和镜像法计算分析了不平整突体后壁面压力降落的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比较吻合。突体后壁面压力开始时逐步降落,在某一距离处降落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回升,直至恢复到正常压力。不同形状的突体压力降落规律大体一致,只是压力降落最大值的位置不同。如半圆形突体约在突体后(1.5~2)△处;薄壁割痕突体约在0.6△处。镜像法可以作为研究不同突体压力变化规律的近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换热器液压胀接接头残余接触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模拟液压胀接过程,考虑了管子与管板材料、几何尺寸和胀接压力对接头残余接触压力的影响,以正交试验安排计算方案,将所得的数据回归得到了接头残余接触压力估算式,同时给出了液压胀接贴胀压力的计算方法。认为管子与管板材料的匹配关系和胀接压力对接头残余接触压力影响最大,其次是管子与管板孔之间的间隙和管子壁厚、管板厚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
一负压操作的蒸发器要求其环形管板能承受0.1MPa的压力,在有限元计算中,列管对管板的支撑作用由8个同心圆筒来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管板在0、1MPa的压力作用下,板内应力未超过许用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在渗流作用下心墙坝采用冲抓套井回填技术(冲抓回填)加固前后上下游坝坡及心墙处的稳定性,以湖南省新化县某黏土心墙土石坝为背景,采用GeoStudio软件、Bishop法和Morgenstern-Price法,建立了有限元非稳定渗流分析模型以及在库水位不同降落速率、低渗透系数冲抓回填材料下的坝体稳定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库水位降落速率增大,上游坝坡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产生指向坡外流动的动水压力,导致安全系数减小即稳定性降低甚至可能失稳;对于下游坝坡和心墙,加固后冲抓回填降低了心墙出逸位置处的水力坡度和坝体的单宽渗流量,下游坝坡安全系数则出现小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沈阳地铁九号线奥体中心站采用STS(steel tube slab)管幕法设计.基于压力拱理论,提出了根据管周土压力成因而分区域讨论的思路,推导了STS管幕法的顶管管周摩阻力公式.将理论计算结果和现场顶力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得到较好的一致性.翼缘对顶力影响较大,不能采用简单叠加的方法,受“栓塞”作用影响,管侧土压力较小.利用现行国际设计规范计算了STS管幕顶力,由于现行规范未考虑翼缘板效应,规范计算结果比现场顶力观测数据偏小28%~40%.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在软介质胀管过程中管子与管板的受力和变形情况,给出了胀接压力的选取范围及计算方法和残余接触压力的计算方法,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水位降落期的土石坝坝坡稳定性是土石坝设计和除险加固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能够准确合理地分析水位降落期土石坝的坝坡稳定性,采用基于非饱和土流固耦合理论的有限元法对某病险水库进行了水位降落期的坝坡稳定分析,与传统的极限平衡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材料参数对坝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非饱和土流固耦合理论的有限元法是一种方便合理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孔隙水压力分布和坝坡稳定系数更加符合实际;材料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对坝坡稳定系数影响较大,泊松比影响相对较小,弹性模量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紫铜长支管T型管复合胀形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介绍了包括冲头挤压力的公式与计算,试验中所用复合胀形模具结构和部分重要零件的设计与选取及试验结果。试验研究表明,复合胀形工艺能够生产出支管长度比较长的T型管;采用合理的模具结构,正确计算冲头挤压力、胀形内压力及径向反压力,使胀形区始终处于多压应力状态,是复合胀形工艺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喷射泵井工况诊断与调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喷射泵工作在最优工况,提高喷射泵采油系统的效率,给出一种根据地面测试数据推断喷射泵井工况并同时计算油井产能的方法,地面测试参数包括动力液和混合液的压力、流量、温度等,采用多相垂直管流的计算方法由地面测试数据得到井下动力液泵入口处和混合液泵出口处的流量、压力和温度,用喷射泵在非等密度体系中的特性方程计算得到喷射泵工作的压力比,由压力比计算得到泵吸入口处的压力,这样,就可以计算出诊断喷射泵井工况所需要的压力比,注量比和泵效等工况参数,泵吸入口压力还可用来计算油井的产能曲线,用这种方法对喷射泵系统进行工况诊断仅需在地面测试数据,避免了测试井下数据的困难,测试过程不需停泵,文中论述了喷射泵井生产系统主要故障形式和诊断方法,并给出了两口油井的诊断实例。  相似文献   

10.
对交通拥挤时进场航班进行合理排序,是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降落航班排序问题的研究,基于对降落总时间和计算量的优化,引入滑动窗模型.通过理论证明和仿真试验分析了窗体大小和步长对计算量和排序评估结果的影响.添加时间参数,使算法能自适应调节窗口大小和滑动步长.通过实际飞行计划仿真,本文的自适应滑动窗算法与先来先服务相比,明显减少了总降落时间,降低了航班调整力度.证明了算法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流变模式钻井流体圆管层流压耗的通用精确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井工程常用的管流压耗分析方法计算精度低,且不能适应一些相对复杂的流变模式。在已知流变方程的条件下,利用通用圆管流量方程建立流量与管壁切应力或管壁剪切速率的精确关系式,通过该关系式由给定的流量求解管壁切应力,进而获得圆管层流压耗精确值。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流变模式的钻井流体圆管层流,具有普适性好、建模过程简单、模型精度高等特点;室内试验表明该算法相对于传统算法是一种更加精确的圆管层流压耗计算方法;该方法的提出为一些复杂的流变模式在钻井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研发新型油页岩气体热载体干馏炉布气方式,自主设计并搭建了干馏炉的干馏段的冷态试验台。对不同料层厚度和不同布气方式下的炉内速度分布和料层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炉内流速分布情况为中心流速最小,边壁处流速最大;且中心向边壁流速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与进气管方向相同的布气管周边的速度最大,其次是四周与进气方向垂直和成45°夹角的布气管,与进气管方向相反的布气管周边速度最小;满料时四层布气比两层布气时速度分布更加均匀。炉内中心处料层阻力最小,边壁处阻力最大;且沿半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布气管顺序排列比交叉排列时炉内料层阻力大。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烤烟烟丝(宜阳X3F)、膨胀烟丝在水平管气力输送过程中表观气速、料气比及管道直径对系统压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压降随管长、表观气速及料气比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进料情况下,直管压降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表观气速下,直管压降随着料气比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分析,给出了计算烟丝在气力输送过程中直管压降及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two-phase pressure drop and liquid distribution in screw channel. The numerical models are validated against the present experimental data with statistical accuracy. The effects of pitch circle diameter (PCD), inlet velocity and inlet sectional liquid holdup on the pressure drop and liqui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crew channel are illustrated. It is found that decreasing the PCD and increasing the inlet sectional liquid holdup can increase the liquid holdup on the outer side in screw channel. The PCD and the inlet sectional liquid holdup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evaluating the two-phase frictional pressure drop per unit length in the screw channel. The PCD has an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verage pressure in the various cross sections, and the inlet sectional liquid holdup has no visible impact on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the pressure drop in the screw channel. The correlation developed predicts the two-phase frictional pressure drop in the screw channel with great statistical accuracy.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气-液-固冷模多管自然循环流化床蒸发器,利用CCD图像采集和处理系统,研究了固体颗粒的种类、含率和通气量等操作参数对于固体颗粒的流化和运动形态、分布以及加热管束中液-固两相流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气位置对于固体颗粒在加热管柬中的分布影响较大.在上、下管箱中,固体颗粒的运动和流化形态不同.在上管箱中,固体颗粒形成中心上升、四周下降的循环运动,并且随着其密度的降低,固体颗粒在上管箱中的分布逐渐趋向均匀;在下管箱中,固体颗粒在中心轴的两侧形成两个大的旋涡,旋涡的旋转速度随着通气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气体从上管箱加入时,加热管束中液-固两相流的压降随着固体颗粒加入量和通气量的增加而增大.利用实验数据建立了加热管束中液-固两相流的压降模型,模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系统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结合苏霍夫温降公式和现场测试数据,对反算管道传热系数K的进出站温度、管道周围介质温度、含水率和输量,五个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进出站温度对反算管道总传热系数的影响最敏感,其次为含水率和输量,管道周围介质温度最不敏感;因此应尽量减小现场采集进出站温度、含水率和输量的误差,以提高K反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RSM雷诺应力模型和VOF多相流模型,通过数值试验方法考察了渐变截面型入料口夹角对Φ50 mm水力旋流器流场及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入料口夹角,切向速度增加,致使分离效率提高;与此同时,轴向速度和溢流管底端的最大径向速度也随之相应增加,导致沉砂分流比略有降低、短路流量增加,但对湍流结构影响不明显;空气柱直径同样随着夹角的增加而增大,从而有效分选空间减小.旋流器内部的压力损失主要包括主分离区域的损失和入料口区域的损失;增大入料口夹角,总压降增加,导流能力增强,当夹角为20°时,导流性能最优,但能量利用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建立球塞副偏心稳态运动的双边楔形缝隙流场数学模型,应用数值方法联合迭代求解雷诺方程和能量方程,利用求解出的压力场和温度场相互修正. 在此基础上得到压差-剪切流动造成的黏度变化并运用于泄漏量特性计算. 基于此得到球塞副在不同入口压力、不同工作转速、不同滑转率下的泄漏特性,并对压差和剪切导致的泄漏进行了区别分析. 结果表明入口压力直接影响泄漏量,黏度变化导致泄漏量变化速率增加;运动引起的剪切产热导致泄漏增大,但在高压条件下所占比例减小;试验结果验证了计算结论,说明变黏度泄漏计算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气力输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气相湍动能采用修正的κ-ε二方程模型,颗粒相湍动动能采用颗粒动力学方法,发展建立了气力输送的数学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就垂直管中圆柱坐标系下二维悬浮稀相和密相动压气力输送过程进行了初步数值研究,所得结果(包括管压降、气固速度分布、一定输送量下最佳经济速度等)与文献实验结果吻合,为进一步用该法研究气力输送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轴流旋风分离器的性能,主要分析2.5~6m/s风速下叶片间距、旋转角度及排尘间隙对旋风分离器阻力和切向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旋风分离器的阻力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叶片旋转角度对旋风阻力影响不大,但旋转角度的增加可增大最大切向速度;叶片间距变化对阻力和切向速度的影响很大,在6m/s风速下,叶片间距12mm较16mm时阻力增加31.1%,切向速度增大11%;排尘间隙变大可明显增大阻力,对切向速度影响较小.叶片间距为16mm,叶片旋转圆周角为90°,排尘间隙为7.15mm的旋风分离器对A4粗灰的分离效率可达85%以上.本研究结果为轴流旋风分离器几何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