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米草生物学特性 (Ⅰ)叶解剖结构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Hubbard)的叶片横切面,具有发达的绿色组织的维管束鞘和一层幅射状排列的叶肉细胞围绕着维管束鞘。2、叶的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不同于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束鞘的叶绿体比较大、含淀粉较多;叶肉细胞的叶绿体较小、含少量淀粉粒或不合淀粉粒。3、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和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都含有许多基粒。4、叶片上下表皮都具有盐腺。盐腺由两个细胞构成,比较小的为园顶状帽细胞,位于较大的具颈状突起的基细胞上面。基细胞和帽细胞都具有浓厚的细胞质。基细胞具有许多线粒体和向内折叠的原生质膜将基细胞的细胞质分隔开。5、在近轴面,叶表皮的角质层上产生许多小乳凸,而远轴面叶表皮的角质层很光滑。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黄糯1号)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5个浓度山核桃黄酮提取液(0.00~0.5mg.L-1)处理盆栽玉米幼苗,研究在高温干旱胁迫下山核桃黄酮对玉米叶肉细胞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未经山核桃黄酮提取液处理的玉米叶片细胞叶绿体浓缩弯曲变形,被膜严重破损,内容物外渗,内部出现空洞,基粒片层排列混乱;线粒体外形及膜受破坏程度较小、内部嵴部分消失;细胞膜与叶绿体贴叠并有撕裂、突起呈小泡状等.经山核桃黄酮提取液处理的玉米叶片细胞叶绿体及线粒体损伤不明显,其中以0.05~0.1mg.L-1黄酮处理后的效果最好,叶绿体外形完好,被膜光滑,基粒片层清晰排列整齐,线粒体膜和嵴完整.研究表明,山核桃黄酮对提高玉米在高温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耐受性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喜树叶片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喜树叶片置于培养基1 d以后即发生细胞分裂,叶片切口处叶肉细胞最早活化分裂,随后分裂逐渐遍及整个培养材料.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叶绿体中积累大量淀粉,产生原质体芽和原质体,是叶肉细胞脱分化过程的中间演变阶段.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线粒体、内质网分布于叶绿体及质膜周围,数量较多,内质网为粗面内质网.细胞质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逐渐减少,胞间隙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逐渐增大,为裂生型胞间隙.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仔细观察落叶时,就会发现落叶绝大多数表面向下,背面向上。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落叶背朝天的现象呢?原来在两面叶中,叶肉组织明显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位于叶片上表皮之下,一般称栅栏组织。该组织细胞呈圆柱形,其长径与表皮呈垂直方向排列,且细胞排列异常整齐,细胞间隙较小。栅栏组织细胞随植物种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可在叶肉组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冬小麦为实验材料,经不同浓度铜溶液处理,研究了铜肋迫对幼苗生长、细胞分裂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铜溶液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幼苗的生长,并导致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下降。较高浓度的氯化铜溶液(50ppm)处理可破坏叶绿体的膜系统,使叶绿体基粒垛迭减少,排列不规则。  相似文献   

6.
热胁迫下不结球白菜耐热感热品种超微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不结球白菜的耐热品种和感热品种在自然高温胁迫下(38—39℃)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耐热品种叶肉细胞结构受高温胁迫后变化较小,细胞结构基本保持完好;感热品种受热伤害程度较为严重,细胞中的膜结构受到不同程度损伤。特别是叶绿体结构变化较大,包括叶绿体变形,类囊体膨大,排列紊乱,被膜模糊不清,叶绿体内脂质球数目增多且体积大;核糖体呈凝集状态;细胞壁出现降解现象,壁周围出现散乱的纤维细丝;胞间连丝有断裂现象;细胞核膜膨大、断裂,核仁消失。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南黄大麦的三叶期、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保卫细胞、泡状细胞、叶肉细胞的大小、气孔器的多少和叶绿体的数量与原品种早熟三号基本相近,而细胞核和叶绿体的大小有差异,有的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它反映了大麦叶突变成浅黄色与叶绿体有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概念词典     
《科技潮》2002,(1)
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除某些病毒的基因由核糖核酸构成,并在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基因一词通常指染色体基因。在真核生物中,由于染色体都在细胞核内,所以又称为核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中的基因则称为染色体外基因。这是DNA的其中部分,主宰  相似文献   

9.
对缺乏锌、硼、钼、锰、铜等微量元素的葡萄叶细胞进行观察表明:细胞核结构异常,叶绿体外被膜不完整,片层膜系统模糊不清,较则排列杂乱,重则趋于瓦解、消失,基质中出现了数量不等的液泡.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红砂适应极端干旱的生理生态机制,对盆栽红砂停止浇水造成土壤持续干旱直到叶片完全脱落,然后复水.干旱和复水期间,对土壤、叶片和枝条的相对含水量、叶片和枝条中的叶绿素质量分数以及超微结构进行了测定和观察.结果表明:在干旱初期,叶片中叶绿素a和b质量分数上升,枝条中的下降并在随后的干旱过程中保持不变;复水后新叶片叶绿素a和b质量分数、枝条中叶绿素a质量分数低于对照.超微结构研究表明红砂嫩枝的亚细胞组织中含有叶绿体.正常条件下,无论是枝条还是叶片的亚细胞组织,叶绿体紧贴细胞壁,叶绿体中的类囊体排列整体有序.随着干旱的加剧,叶绿体脱离细胞壁,向细胞中央靠近.严重干旱造成了叶片叶肉细胞和叶绿体结构不可恢复性的破坏,而嫩枝的亚细胞组织和叶绿体都保持完整.因此,红砂通过叶片脱落减少光照面积来适应极端干旱对自身造成的伤害,通过保持枝条中叶绿体的完整性和一部分叶绿素,为在复水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快速恢复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1.
土洋层各层闪叶片间保卫细胞大小及叶绿体数目差异显著,保卫细胞及其叶绿体随叶片发育而发育,均可分为幼,成,老3时期;顶叶叶片小,保卫细胞较小,保卫细胞中叶绿体较少,中部叶较大,保卫细胞较大,叶绿体较多,基部叶衰教材老萎缩,保卫细胞及叶绿体各减。  相似文献   

12.
对重金属离子Hg2+ 胁迫下金银莲花形态学伤害和幼叶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随着Hg2+ 处理浓度升高或处理时间延长,金银莲花形态学受害程度加深、细胞亚显微结构受损严重.细胞核表现为先是核仁边界模糊、染色质凝聚(4 m g/L),接着核膜少量溶解、核基质呈无序状态(8 m g/L),最后核膜完全溶解,核基质散入细胞质中(16 m g/L).叶绿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先是叶绿体发生形变、类囊体受挤压,接着基粒膨胀或解体、类囊体散乱排列,最后叶绿体内外膜破坏、基质流出、类囊体翻转.晶体细胞和巨型淀粉粒也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3.
<正>据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报道,该分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的科研团队通过比较植物叶绿体与蓝细菌的DNA全基因组发现,叶绿体DNA内部结构与细菌存在实质性差异,这是科学界首次验证两者基因组存在原则性结构差异,就此推翻了植物叶绿体细胞起源于蓝细胞的假说。相关成果发布在"BMC Bioinformatics"科学期刊上。  相似文献   

14.
桑始叶螨螨危害叶后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双层外被膜破裂,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排列杂乱并出现较大的空泡,细胞质中也出现圆球状的电子致密颗粒及近似同心圆形的膜状物,但线粒体和内质网并未遭到破坏或破坏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5.
两种盐度下桐花树叶网细胞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两种盐度条件下,桐花树叶肉细胞结构的变化的结果表明:在较高盐度下,或年龄较大的叶,或叶肉失水较多部位的叶肉细胞着色较深,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比较表明:生长在较高盐度下的叶肉细胞的质膜出现收缩而呈波状;叶绿体的基粒和基质片层显膨胀,其间的界线模糊;同时,线粒体缩小,其嵴结构不清晰,但在较低的盐度下,未看出这些结构的变化,在两种盐度下生长的桐花树叶的叶肉细胞都很少看见脂滴。  相似文献   

16.
银杏悬浮细胞叶绿体的分化与黄酮类产物积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来源于银杏Ginkgo biloba L.胚和萌发30d幼苗茎的悬浮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细胞叶绿体的分化和黄酮类化合物累积的关系。研究表明,有叶绿体分化细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高于无叶绿体分化的细胞。光照培养、增加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添加低浓度的TDZ等促进细胞中叶绿体分化的方法都有利于悬浮细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选育的绿色细胞悬浮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最高可达细胞干质量的0.798%。  相似文献   

17.
树木展览     
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的树木展览,是个专门传播有关树木知识的地方。树的生长离不开叶和根。一棵树的叶子是很多的,大大小小的树叶有秩序地排列在树枝上,保护着日光照射下的枝条。树叶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制造的养分保证了树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0 前言如果把ATP和NADPH加入到含有完整叶绿体(指包膜完整,基质成分基本不变,并保持着CO_2固定能力的叶绿体)的培养液中,这些物质几乎完全不能被叶绿体吸取利用。这是由于叶绿体膜对ATP和NADPH的通透性极低的缘故。但是,当植物细胞被光照时,细胞质中的ATP浓度会迅速增加,这似乎是由于叶绿体内的ATP直接向细胞质移动的结果,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由位于包膜上的磷酸移位酶和二羧酸移位酶等载体的参与下,叶绿体  相似文献   

19.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具有相对独立的遗传物质,是半自主性细胞器.本文从叶绿体起源,叶绿体DNA的遗传方式,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结构以及叶绿体基因组的进化四个方面综述了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进展.另外,综述了叶绿体基因组在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居群遗传学、谱系地理学和叶绿体基因工程中的应...  相似文献   

20.
两种盐度下桐花树叶肉细胞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两种盐度条件下,桐花树叶肉细胞结构的变化的结果表明:在较高盐度下,或年龄较大的叶,或叶肉失水较多部位的叶肉细胞着色较深。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比较表明:生长在较高盐度(19.8)下的叶肉细胞的质膜出现收缩而呈波状;叶绿体的基粒和基质片层显著膨胀,其间的界线模糊;同时,线粒体缩小,其嵴结构不清晰。但在较低的盐度(3.5)下,未看出这些结构的变化,在两种盐度下生长的桐花树叶的叶肉细胞都很少看见脂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