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M_s(饱和磁化强度)及H_■(磁晶各向异性场)非恒定的YIG(钇铁石榴石)薄膜中的静磁表面波的传播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能量变分法导出静磁波的频散特性,对离子注入YIG薄膜的延迟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类石墨烯结构的磁振子晶体模型,它是由铁(Fe)圆柱按照石墨烯结构(蜂窝状结构)排列在氧化铕(EuO)基底材料中构成的一种二维周期结构磁性复合材料系统。接着利用本课题组提出的改进平面波展开法,数值计算研究了磁振子带结构。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体积填充率下会有自旋波带隙的出现,同时由于类石墨烯结构的对称性,在布里渊区K点处出现了磁振子狄拉克点。磁振子是不同于光子和声子的又一种玻色子,人工磁振子晶体中狄拉克点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凝聚态拓扑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同时有望为微波领域内的自旋波拓扑器件的制作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磁件等效电路模型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一种新的磁件等效电路模型.新模型既能反映磁件的结构,又能方便电路分析计算,并且通过它建立起4类磁件等效电路模型的关系图,证明了4类磁件等效电路模型具有同一性.针对磁件的非线性磁饱和特性,在回转器-电容建模中引入了磁开关元件,简化了已有的处理方法的计算,仿真结果表明了该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最后,针对在建立各类等效电路模型过程中存在的参数确定难问题,指出利用电磁场分析软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异步电机间接转矩自控制(ISC)中转矩比例积分(PI)调节器和磁链比例(P)调节器的存在降低了系统的可移植性.该文根据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异步电机数学模型和磁链、转矩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直接根据转矩和磁链误差计算磁链幅值增量、磁链相位暂态增量的新颖ISC算法.磁链相位的稳态增量可以根据转矩、转子磁链和电机转速得到.算法中对转矩误差信号进行了滑动平均数字滤波,实现了稳态时给定空间电压矢量的连续调节.该算法计算过程不涉及旋转变换,简单方便,而且不使用PI/P调节器,便于移植,同时保持了传统直接转矩控制动态响应迅速的优点.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转矩和电流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温度作用下3类硬磁畴畴壁中垂直布洛赫线(VBL)的消失过程,发现和证实了普通硬磁泡(OHBs),第Ⅰ类哑铃畴(IDs)和第Ⅱ类哑铃畴(IIDs)都存在一个与材料参量有关的VBL解体的临界温度范围,对同一样品而言,3类硬磁畴的起始临界温度是相同的,而VBL完全解体的最低温度却是依次增加的,在临界温度范围内,3类硬磁畴畴壁中的VBL是不稳定的,而且是逐步消失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平面波展开法,数值计算了由钴(Co)方柱正方排列于坡莫合金(Py)中构成的二维二组元磁振子晶体薄板的自旋波能带结构,其中外加磁场方向平行于薄板平面.计算结果表明,自旋波的传播强烈依赖于外加磁场的方向,可分为向后体静磁体波和类Damon-Eshbach波2种情况.在所考虑的磁振子晶体薄板结构中没有完全带隙产生,但沿外磁场方向传播的向后体波有部分带隙打开.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半无限大压电(压磁)基体上覆盖压磁(压电)层的横观各向同性电磁弹性材料层状结构中 Love 波的传播规律. 电磁弹性材料的极化方向沿反平面方向的z轴. 基于电磁弹性介质的运动方程和电磁学开路和短路边界条件得到相速度方程, 进而对压磁材料覆盖层中的相速度、群速度、磁机电耦合系数、电势和磁势分布进行了计算和讨论, 并讨论了压磁系数对相速度、群速度、磁势分布等分布的影响. 分析方法和计算结果可以为相关的磁场传感器等电磁器件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半无限大压电(压磁)基体上覆盖压磁(压电)层的横观各向同性电磁弹性材料层状结构中 Love 波的传播规律. 电磁弹性材料的极化方向沿反平面方向的z轴. 基于电磁弹性介质的运动方程和电磁学开路和短路边界条件得到相速度方程, 进而对压磁材料覆盖层中的相速度、群速度、磁机电耦合系数、电势和磁势分布进行了计算和讨论, 并讨论了压磁系数对相速度、群速度、磁势分布等分布的影响. 分析方法和计算结果可以为相关的磁场传感器等电磁器件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磁测方法研究RTiGe(R=Dy,Ho)化合物的磁相变.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中存在场致磁相变.在双子晶格模型下通过磁测数据计算了磁晶格之间的交换耦合常数n11和n12,确定了RTiGe(R=Dy.Ho)化合物临界场与温度的关系,并在磁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对该化合物的磁性和磁相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平均能级AL模型、相对论量子力学GRASP2程序,考虑到核的有限体积效应、Breit和QED效应等修正,系统地计算了类镁离子组态磁偶极M1、磁四极M2和磁八极M3光谱跃迁波长、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所得结果和实验数据及其它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ICF和MCF高温激光等离子体中,磁多级矩的跃迁几率过程不能被忽视,高原子序数的高荷电离子的磁多级矩的跃迁几率和中性原子的电偶极矩相当.  相似文献   

11.
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具有无序掺杂界面的复杂磁性系统的磁特性,重点计算了系统掺杂界面层(ApB1-p)上A类原子的掺杂浓度p及界面交换耦合常数对磁相变的影响.通过模拟,获得了系统的相图以及磁化强度、磁化率等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纳米磁性薄膜的无序掺杂界面极大地决定了系统的相图.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全相对论量子力学GRASP2程序和平均能级AL模型,在核的有限体积效应、Breit和QED效应的高阶扰动基础上,系统地计算了类铍离子组态磁偶极M1、磁四极胞和磁八极M3光谱跃迁波长,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所得结果和最近的实验数据及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原子序数的高荷电离子的磁多级矩的跃迁几率和中性原子的电偶极矩相当,在ICF和MCF高温激光等离子体中,磁多级矩的跃迁几率过程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13.
利用法拉第偏光显微镜观测了磁畴,通过显微照相技术拍摄了硬磁畴随温度变化的典型照片,这些照片揭示了硬磁畴的物理性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VBL间的最小平衡间距随温度的升高逐步增大;较硬的普通硬磁泡(OHB)可以随着温度的升高转变为较软的第1类哑铃畴(ID),而较软的第1类哑铃畴(ID)又可以随着温度的升高转变为较软的第2类哑铃畴(IID);为3类硬磁畴畴壁结构的一致性提供了直接证据.此外,VBL的这些温度特性反映出BLM方案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对于 R_2Fe_(14)B(其中 R 为稀土元素)型化合物中的磁晶各向异性的起源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 R_2Fe_(14)B 的磁晶各向异性主要与 R 离子的4f 电子组态有关。应用 Hund 法则计算并绘制出了各种稀土离子的4f 电子的几率密度空间分布图。根据这类图形,对于 R_2Fe_(14)B 型化合物中的磁晶各向异性作了成功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用多组态Dirac-Fock和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的扩展优化能级方法,在计算中包含了Breit相互作用,真空极化,自能以及有限核质量修正,计算了核电荷数Z从6到80的类铍离子等电子序列的1s~22s2p ~3P_(0,1)的精细结构能级,磁偶极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  相似文献   

16.
颗粒绕流问题中几何形体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方法,针对球体、正六棱柱、正四面体、圆柱体和环轮体等不同几何形体颗粒,在雷诺数为10~400条件下研究了颗粒绕流问题中的几何形体效应。基于模拟结果,考察了传统非球形颗粒几何表征方法的不足;据此定义一个新的表征形体效应的参数,并在大量模拟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关联出以上四种非球形颗粒曳力因数计算公式,改进后的曳力因数计算精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Cd1—xMnxTe的巨大法拉第旋转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测量了半磁半导体Cd_(1x)Mn_xTe单晶的巨大法拉第旋转效应,并研究了Cd_(1-x)Mn_xTe法拉第旋转随组分x及温度的变化规律。局域的Mn~(2+)离子与导带类s电子及价带类P电子之间的自旋—自旋相互作用引起了Cd_(1-x)Mn_xTe中反常大的塞曼分裂,从而导致巨大法拉第效应的产生。激子跃迁在半磁半导体法拉第效应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与运动电荷产生磁场类似,运动质量也能产生类磁引力场。对于线质量密度为λ长直线质量沿其长度方向以速度U运动时,利用四维矢量变换可得到它产生的类磁引力场,其大小为b=(-G/C~2)(2ГλU/r),其中,Г=1/(1-(U/c)~2)~(1/2) 本文避开四维变换,把引力场同静电场及磁场相对比,从而得出类磁引力和引力坡印亭矢量概念,其结果相同,并以例证说明了类磁引力场中能量守恒问题。  相似文献   

19.
类氦离子Ti^20+能级结构和光谱跃迁的相对论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相对论多组态自洽场方法,计算了类氦离子Ti^20+的精细结构能级以及电偶极、磁偶极和电四极的光谱跃迁波长、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计算中考虑了核的有限体积效应、Breit修正和QED修正,计算结果与有关实验测量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密度泛函结合对称性破损(DFT-BS)方法,研究了异桥联(μ-Cl和μ-OCH3)双核铜(Ⅱ)配合物磁偶合体系中桥联原子轨道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两个桥联配体原子轨道对反铁磁性偶合,表现为轨道互补效应.这种互补效应不仅表现在磁偶合作用的一致性,而且表现在对磁偶合贡献的加合性.分子轨道和自旋集居数分析都很好解释了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