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依据刘桥一矿II661大倾角俯仰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矿压实测,对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等进行分析,研究了大倾角俯仰采开采过程中俯采阶段及仰采阶段的矿压显现规律。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为采区其他工作面煤层开采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并可对皖北矿区具有类似煤层条件的矿井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依据现场实测结果和大倾角“三软”煤层工作面开采的特点,建立了对支护设计影响较大的围岩不同力学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倾角“三软”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及其对工作面支护的影响,提出了工作面支护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徐州矿务局张集煤矿9602工作面发生的端面冒落事故和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大倾角“大采高”煤层高档普采工作面端面冒落的原因,提出了控制端面冒落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采深、大倾角煤层综采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滦矿业集团赵各庄矿的开采深度达1 000 m,煤层倾角达36,°大采深和大倾角的共同影响下,工作面表现出复杂的矿压显现规律。采用现场观测了工作面顺槽变形和工作面支架受力,采用数值模拟对大采深、大倾角综采的矿压显现规律进行模拟研究,得出了了一些初步的结论。经过工业性试验,认为在采取一定的措施后,大采深、大倾角条件下的煤层综采完全可行,可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采用FLAC3D建立分析模型,研究不同倾角煤层煤壁前方和采空区倾向的最大应力集中系数、支承压力塑性区范围的特征.结合现场实测,获得大倾角煤层开采矿压显现规律,进而提供支护措施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大倾角煤层开采矿压显现规律与支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LAC 3D建立分析模型,研究不同倾角煤层煤壁前方和采空区倾向的最大应力集中系数、支承压力塑性区范围的特征.结合现场实测,获得大倾角煤层开采矿压显现规律,进而提供支护措施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大倾角煤层开采后,受采空区冒落矸石下滑充填的影响,特别是工作面中部煤层变薄带的影响,工作面顶板岩层的变形、破坏和运动形式不同于其他煤层。以长沟峪大倾角煤层变薄带顶板压力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模拟方法,分析该煤层顶板压力特点。数值模拟与实测分析均显示工作面煤层变薄带下部顶板压力大。这为相近条件下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护设计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云南观音山煤矿已有的煤层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建立了大倾角软顶底板煤层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工作面回采时煤壁内应力分布、顶板下沉及底板鼓起情况。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其工作面的初次来压步距在20m左右。研究了工作面推至100m时,沿工作面走向和倾向的垂直应力和变形分布规律。对现场矿山压力控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倾斜薄煤层顶板控制技术难题,以东风煤矿倾斜薄煤层开采为背景,运用RFPA2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倾角下薄煤层工作面覆岩活动规律及顶板失稳特征。结果表明:倾斜薄煤层开采后,直接顶从采空区中部偏上向采空区弯曲,最后发生断裂破坏形成冒落带,顶板冒落沿层面向下滑动,冒落呈不对称形状;倾斜薄煤层工作面煤体上段顶板压力最大,下段次之,中段最小;随着煤层倾角的增大,顶板沿煤层倾斜方向的分力增大,垂直作用在支架上的分力减小,导致工作面推进方向的工作面矿压显现逐渐变缓,顶板下沉量也将变小。该研究为类似地质条件的倾斜薄煤层工作面顶板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霍洛湾煤矿所采煤层为近浅埋煤层,其22110工作面为一盘区第四个综采面,同时也是末采面,工作面赋存条件与接替的二盘区工作面条件及其相似,具体表现在煤层厚度、顶底板岩性、倾角、埋藏深度等。经对其进行矿压观测研究及支架适应性,得到工作面来压步距、过谷沟地形的矿压规律及支架工作阻力与动载系数,研究结论对二盘区安全高效开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得以提前判知与解决。  相似文献   

11.
倾斜煤层走向长壁开采沿空留巷,可以采用区段上行式留风巷方案或区段下行式留机巷方案.为了研究二者顶板活动的差异,利用叠加连续层板模型和顶板载荷条带分割法,考虑煤层倾角的影响,得出了相应条件下的巷旁支护阻力计算公式.对比分析表明,巷旁支护所需支护阻力留机巷时比留风巷时大;采用风巷留巷,巷旁支护阻力随煤层倾角α增大而减小;采用机巷沿空留巷,巷旁支护阻力随煤层倾角α增大而增大,但当α大于采空区冒落矸石自然安息角时,考虑矸石堆积支撑作用,有利于降低巷旁支护阻力.研究结果为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时区段开采顺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倾角薄煤层综采高效回采工艺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8241采煤工作面煤层较薄、倾角较大,而且变化频繁、不稳定等特点,通过设备选型和改进液压支架,对大倾角薄煤层综采装备及回采工艺进行实践和探讨,对大倾角支架的防倒、防滑问题提出简单、实用、可靠的解决方法,为薄煤层大倾角综采支架的性能改进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煤层倾角对综采工作面支承压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层倾角的大小对回采工作面的矿山压力显现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平顶山八矿实际地质条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煤层倾角的模型进行计算,研究煤层倾角对工作面支承压力的影响规律,为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及工作面区段煤柱尺寸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急倾斜坚硬厚煤层的开采方法是采矿技术所面临的难题之一。由于急倾斜坚硬厚煤层矿山压力显现不清楚,煤层顶板管理复杂,顶板事故多,回采率低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矿井生产能力的提升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受到束缚。兴泰煤矿二1煤层具有煤质坚硬、倾角大、瓦斯高、煤层厚等显著特点。因此,提高坚硬顶煤的冒放性是兴泰煤矿放顶煤开采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本文在对坚硬顶煤破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兴泰煤矿二1煤层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提高二1煤层坚硬顶煤冒放性的主要技术措施及三种预裂爆破方案。通过现场试验,成功的解决了二1煤层坚硬顶煤难以放出的问题,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实现了急倾斜坚硬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的突破,对中国急倾斜坚硬厚煤层的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倾角煤层部分留顶煤锚杆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倾斜煤层的条件,比较了大倾角煤层沿顶巷道施棚式支护和锚杆支护的优缺点。对部分顶煤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合理的留顶煤檐角。用悬吊理论设计了合理的支护参数,详细论述了施工工艺。顶板离层仪的监测结果显示,顶煤和顶板位移差较小,顶板活动稳定。实践证明,该支护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钻孔煤粉量变化规律与支承压力分布关系的研究,论证了可以利用钻孔煤粉量变化来推测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实测得到了平煤集团十三矿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为合理区段煤柱留设尺寸确定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影响确定开采工艺的主要地质因素进行了研究.根据应用模糊数学的有关理论建立的煤层地质条件开采工艺性分类数学模型对一些矿井的煤层块段进行分类,得出了煤层地质条件工艺性分类的统一性模式,为我国缓倾斜、倾斜煤层地质条件对开采工艺的分类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浅埋深中厚煤层采场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神东矿区榆家梁煤矿44305浅埋深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矿压观测方法,结合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参照来压步距理论计算,确定了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掌握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支架的运行状态,为该煤层的顶板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贝贝  沈军平  金超  刘剑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5):14955-14963
为探究邯郸九龙矿构造煤在压力作用下对煤孔隙结构造成产生的影响,选取九龙矿瓦斯突出煤层-山西组2号碎粒煤及碎裂煤为研究对象,对煤样进行加压处理,并利用低温氮吸附仪对加压前后的煤样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利用传统低温氮实验数据定性分析和分形理论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实验前后煤样孔隙发育规模和结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压力对煤中的孔隙结构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加压后的碎粒煤孔隙结构变化情况较小,碎裂煤孔隙结构变化较为明显。碎粒煤孔容贡献基本不发生变化,碎裂煤孔容贡献度会发生变化,且孔容贡献度占比会更倾向于更小的孔径,表明压力在对煤产生影响时,孔径小的孔径对压力反应比孔径大的孔径反应更明显。碎裂煤和碎粒煤比表面积贡献均为较小的孔径,基本在2~4 nm左右波动,比表面积孔径贡献范围有轻微后移,但幅度不大。碎粒煤和碎裂煤在加压前后,微孔的分形维数高,拟合度均为0.99以上,小孔和中孔的分形维数较高,拟合度均为0.94以上。加压后,碎粒煤的煤样微孔复杂情况具有更简单的趋势,中孔和小孔的复杂情况具有更复杂趋势,但趋势均不明显,而碎裂煤在微孔的孔隙情况有轻微的变简单,在中孔和小孔的孔隙情况有变复杂的趋势,且趋势较为明显。九龙矿2号碎裂煤储层改造可以考虑在本煤层或在顶底板围岩进行水力压裂,而碎粒煤则需要通过水力冲孔出煤卸压或在顶底板围岩进行水力压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