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余铁矿田含铁岩系地层物质系统沉积的地球化学环境是一个氧化相—弱氧化相—弱还原相—还原相的演变过程。矿田经历了澄江—加里东构造旋回的多期次、多方向、多型式褶皱构造改造。新余铁矿田矿层和含铁岩系的各种成矿地质特征以及矿田东、中、西段构造特征是铁矿的沉积成岩作用以及构造演化历史的物质反映。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分析矿田成矿地质系统的内在规律,总结新余铁矿田矿层和含铁岩系变化特征,矿层顶板、底板和含铁岩系标志层特征以及矿田东、中、西段构造特征。解释新余铁矿田单层矿"红绸舞式"褶皱的成因,为铁矿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简要叙述贵州省纳雍县银厂沟一带锑多金属矿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构造、含矿层位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地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层位、组构特征研究及成矿条件分析,发现红山铁矿整合产于沉积-变质岩中,具有层控性,矿石成分单一,具有条带状构造,矿床围岩蚀变明显,与铁矿石共生的碧玉团块或硅质条带,隐爆角砾岩和角砾型铁矿石,都说明矿床形成与火山活动和喷流沉积作用有关,多种构造运动开合,褶皱和断裂多样,地质体相互叠置,使岩层(含矿层)变质程度增高.据此认为,红山铁矿床成因属热卤水喷流沉积一变质铁矿床.  相似文献   

4.
王勃  李启东 《科技资讯》2014,(26):81-81
通过本次普查地质工作,大致了解矿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大致查明了含矿层位、控矿因素等矿床地质特征;大致查明了主矿体空间分布、形态、产状、矿石质量及矿层内部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黑山铁矿处于阿拉善元古代铜、铁成矿带之龙首山镍、铜、铁等成矿带内,产于碳酸盐—碎屑岩建造中,矿体在围岩地层中顺层展布,成矿物质来源于这些变质岩系的多层、分散的含铁建造矿源层中。通过对地质特征进行分析,从矿层赋存层位、矿体形态及构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叙述了黑山铁矿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6.
区内耐火黏土矿为沉积型床,含矿岩系为石炭系本溪组。本溪组含矿两层,仅中矿层发育。中矿层赋存于本溪组中段,埋深0~165m,东西长约5.7km,南北宽约0.7km,总体呈较规则的多边形;矿层形态比较简单,呈层状分布,总体倾向南东,倾角0°~12°;矿层属较稳定型,均厚2.88m。根据岩矿石微量元素、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结合区域构造环境分析,区内耐火黏土矿形成于构造稳定、气候湿润的陆相淡水环境,古水体呈有氧—还原特征,成矿物质主要来源奥陶系碳酸盐岩、次为周边古陆硅酸岩。  相似文献   

7.
胡昌松 《广东科技》2014,(12):133-134
渝东南地区铅锌矿床赋存于早寒武世晚期至早奥陶世早期碳酸盐地层中。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且具多层性,局部可切层,少数呈脉状。其产出受岩石的原生孔隙和容矿层内构造如虚脱-滑动空间、破碎带及裂隙系统等多因素控制。深大断裂带可能为主要导矿构造。容矿层不是矿源层,铅锌矿不存在同生沉积特征或痕迹。矿质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建造以下的一大套碎屑岩建造,部分来自深部和造山带。矿床无围岩蚀变则无铅锌矿化,矿化富集强度与多类型围岩蚀变强度及层内构造空间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比湘西北铅锌矿床成矿模式,对重庆渝东南地区铅锌矿地质资料进行了总结,对成矿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许红艺  常克明 《科技资讯》2009,(22):195-195
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低温热液矿床集中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包括基底、盖层、构造与地球物理特征)和一些低温热液矿床的地质特征的研究,重点对低温热液矿床集中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安达曼海陆续发现一系列油气田和多个大中型含油气构造,因此安达曼海成为东南亚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本文丹老盆地属于安达曼海的一个次级盆地,其构造演化、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潜力整体研究程度较低。为指导丹老盆地油气勘探,本文从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出发,系统研究了该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和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并与北苏门答腊盆地进行比较,建立了盆地油气成藏模式,分析了其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认为:(1)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可划分为前裂谷期、断陷期、裂陷期和弧后走滑拉分期4个时期;(2)丹老盆地主力烃源岩为也拉组海相页岩,拉廊组河流-三角洲相砂岩为主要储层,断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圈闭类型包括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盆地可能的成藏模式为(1)下生-上储-背斜式;(2)下生-上储-断块式;(3)下生-上储-生物礁滩体;(3)盆地南部的中深层层系以及碳酸盐岩建隆是丹老盆地未来寻找油气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中下扬子区地壳结构特征和构造与成矿的相关性,在区内全面探集岩石力学、岩石流变和岩石化学样品测试分析,划分出六套层滑一倾滑区域性导位断裂系统。并以构造分层、流变分层和化学分层系统定量参数论述这些断裂(侧重其中1S、4S滑脱层)中的分异分层或称变质分层作用。通常以流变分层作为变质分层研究的主体,构造分层为基础,化学分层则是研究的深入和继续。区内在这些分层作用制约下所形成的动力成岩成矿层控矿床中(4S、5S和6S尤为典型),层次层带分异结构更趋完善,地层—断层—矿层三位统于一体  相似文献   

11.
以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矿区地质特征及矿体地质特征为基础,讨论了初裕沟铁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矿床为沉积变质铁矿床。  相似文献   

12.
屋背冲矿区位于衡阳盆地东缘川口矿田东北部,通过对本区钨矿的地质背景、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特征的阐述,探讨屋背冲钨矿成因机理.初步认为区内存在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钨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浆岩,花岗岩型钨矿是岩浆期后热液(气成高温热液)交代、活化富集成矿,以规模大,品位低特点,石英脉型钨矿含矿热液充填断裂构造沉淀富集成矿,以规模小,品位富为特点.花岗岩型找矿潜力大,为下一步主要勘查目标.矿区南西延伸段是寻找隐伏大矿体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3.
郭米寺—尕大阪铜多金属矿区位于北祁连成矿带走廊南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中寒武统黑刺沟群为主要的赋矿地层,北西西—南东东向高角度逆冲断裂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本文利用地电化学法对郭米寺—尕大阪铜多金属矿区覆盖区进行找矿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在已知矿区的剖面上测出了清晰的地电化学异常,表明利用地电化学法在本区寻找隐伏矿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李长玖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0):4996-5001
全面研究和总结内蒙古赤峰老府金多金属矿区地球化学特征、矿体特征,探讨了其成矿机制并分析了矿床的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对矿区今后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本过程包括:(1)对区域内土壤地球化学元素进行数理统计分析;(2)探讨矿石的结构特点和矿体的构造特点,从而分析矿床的控矿条件与找矿标志。得出结论如下:(1)区内大面积出露太古界建平群地层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2)燕山期大面积的岩浆活动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热动力条件;(3)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了矿体的产出。  相似文献   

15.
华南地区铀成矿及构造控制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地区是我国铀矿资源的主要产区,华南主要铀矿床皆受北东-北北东向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华南地区断裂构造及铀矿床分布的分形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区域断裂构造与区域铀矿的分布均具有分形特征.整个区域断裂构造分维值D=1.414 2,显示该区断裂作用成熟度较高,十分有利于流体活动和铀成矿作用;铀矿床分布的分维值D=1.052 7,说明铀矿床分布的复杂性要小于断裂构造的分布;三个分区分析结果显示断裂的分布与局部区域铀矿分布具有正相关,断裂构造复杂且分维值高的区域铀矿分布的分维值越高,铀矿分布也越多.导致矿床分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分形断裂构造体系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某采空区对铁路工程结构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安全距离。利用移动角理论对开采影响距离进行了预测,从采空区与铁路工程结构的空间相对位置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对铁路工程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依据理论计算结果,可知矿体开采引起的地面变形范围远小于该矿体露头距离线路最近距离。依据数值模拟结果,可知露天开采引起的围岩变形和衬砌位移均大于地下开采引起的位移,但两者都在规范范围之内,不会影响铁路工程结构安全。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铁路安全保护距离确定方法,对矿区高速铁路建设的规划、选线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场出矿运矿连续作业,是近年来我国在连续工艺技术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其连续工艺的技术要点,以及机组设备的结构特征与工业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西南地区以往铀矿勘查工作成果与认识进行了总结论述,展望了今后铀矿勘查的突破方向。西南地区铀资源勘查工作始于1955年,已探明铀矿床在区域上形成了五个铀矿田。根据区域铀成矿特点和控制区域构造单元的级别,结合铀矿床、矿(化)点的集中程度等,可划分为五个成矿带和四个成矿远景带。通过对主要铀成矿带内铀矿田(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矿化成因等的研究,认为西南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下一步铀资源勘查突破方向是扩大老矿区,开辟新基地。  相似文献   

19.
对五台山区的磁铁矿区域时空分布与成矿特征、铁矿沉积旋回与形成地质背景、铁矿成矿古地理环境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本区条带状磁铁矿的分布规律和成矿机理进行了研究,指出五台群磁铁矿的形成受火山活动沉积旋回和区域构造控制,探讨了区域性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的古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和典型矿石组构特征的显微鉴定,总结该矿床典型矿石组构特征.主要矿石构造包括: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脉状构造、块状构造、角砾构造等;主要矿石结构包括:结晶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填隙结构、压碎角砾状结构、揉皱结构、放射状结构等.根据这些矿石组构特征及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的组合、类型及自形程度和矿物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特征分析,矿区大致可划分为三期:沉积成岩期(初始矿源层形成期)、热液改造成矿期、表生期.初步认为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为早期沉积、后期热液改造的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