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研究煤田构造体系的发育规律是煤田地质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对找煤关系极大。我国南方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变化形式多样,为北方煤田所罕见。江西赣中煤田是我国南方主要产煤区之一,勘探开发程度较高,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如对这些地质资料多作一些分析研究,反复认识其变化规律,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对今后找煤将会有一定的好处。  相似文献   

2.
黔西县是贵州省主要的产煤区之一。根据贵州省黔西县马鬃岭井田普查所获地质成果资料,经过系统统计分析,建立了标志层B1~B5,通过该区标志层B1~B5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煤层特征的对比分析,阐明了含煤岩系煤层对比划分的方法和特点,指出了黔西县马鬃岭井田煤层、标志层特征对比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希贞 《科技信息》2007,(25):183-183
本文主要通过对环境管理会计作用的分析,对我国环境管理会计的现状进行探讨,阐述了我国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环境管理会计应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我国的未来发展目标是实现我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水平,并且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主要是对环境的保护问题。我国的发展一直都是以牺牲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对现在常规能源的减少使用减轻他们对环境的影响,积极开发新能源。开发新能源成为了我们要保护环境的必须之路,所以我们必须提高我们利用新能源的科技水平。使用新能源的道路可能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容易,但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下,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使用新能源,改变我国的能源使用结构,会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好。本文就将对新能源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煤中汞含量是估算燃煤排放汞量的重要数据之一,掌握淮南煤中汞的分布与赋存特征对研究华东地区煤中汞含量及减少燃煤造成的汞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淮南9个矿区70个煤样中汞含量测试,分析其分布特征;研究煤炭洗选对煤中汞含量的影响及汞与煤中硫、灰分、铁和硒的相关关系,阐明淮南煤中汞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淮南煤中汞含量算术平均值为2.22×10~(-7),与中国煤中汞平均值非常接近,略高于国外主要产煤区。矿物不是淮南煤中汞的主要赋存状态,汞主要被有机质束缚,或以极微小颗粒的形态弥散于煤的有机组分中。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城市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环境问题是当今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在城市化加速的进程中,我国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形势严峻。本文评析了我国城市主要环境问题的现状,并探讨了解决  相似文献   

7.
环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化学是化学和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文中简要回顾了20年来环境化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我国环境化学研究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环境化学的发展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8.
高明侠 《科技信息》2009,(33):T0370-T0371
诉讼推进环境保护的发展是环境法实施的重要环节.环境权制度不仅包含对实体环境权的规定,也包含当这种权利受到侵害时公民和社会组织可以提起诉讼的内容,实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对环境权进行保障是由环境权本身性质决定的;环境权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预防性是一脉相承的。目前,环境权在我国得不到行政公益诉讼救济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实体法对环境权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我国环境权自身制度还很不完善。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环境权的行政公益诉讼救济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环境刑法的行政从属性对于打击环境犯罪是低效的,这也正是环境犯罪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过度的环境刑法的行政从属性是目前环境刑法的特点,对环境刑法重新定位是我国当前环境刑事立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是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的工作基础。自2010年以来,我国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从法律、制度、技术评估体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文章基于工作实践和文献资料,总结我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工作特点,梳理了2010年以来我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发展过程及发展现状,对国内有关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的主要的研究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1.
冯旭  王楠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10):144-147,154
我国煤炭矿区的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对土地、地下水及大气环境的破坏。基于煤炭矿区和行业中非理性开采的动机强烈、矿区居民哑语状态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以及非污染生态影响极大等特殊性,政府相对于市场机制、环境NGO而言,在环境保护上应处于主导地位。一方面,保护环境是政府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政府在公共权力、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以及技术、资金等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因此,政府需要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及环境管理方面加强环保的作为。  相似文献   

12.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及必要性,分析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及研究成果,指出了该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困难、不足的原因和其存在的问题,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提出了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影响因子及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资源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主线。研究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演变特征和趋势,对于制定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揭示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基础上,对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借助3个“倒u型”理论对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演变阶段开展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未来趋势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知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生态学、民族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对之作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主要从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知识对自然生态的维护、草原生态的保护、生态安全的维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就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评价,旨在为学术界今后研究传统生态知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邹杰 《科技信息》2008,(10):110-111
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的今天,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冲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此背景下生态公路的概念应运而生。在阐述生态公路基本含义及其功能与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公路建设过程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而从生态理念、生态选线、生态恢复、生态施工、生态运营和生态管理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公路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为我国公路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建立江河源头生态补偿机制的环境经济学解释与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小华  邹新 《江西科学》2009,27(5):742-744
我国大多数河流的源头地区常常是经济相对贫困的地区,同时也是以水源涵养为特征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好江河源头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而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建设好源区生态环境、促进流域上、下游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论述了建立江河源头生态补偿机制的环境经济学基础,根据环境经济学的效率准则(Pareto efficiency criterion)和科斯定律(Coase Theorem)建立了我国江河源头生态补偿机制的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水环境问题是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防范水环境风险,保护流域水生态安全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我国在流域水生态安全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树立环境风险防范意识,完善我国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的法律体系,完善流域管理体制,严格流域管理执法,发挥司法机关在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定义法构建生态福利绩效测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2007—2017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算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并对决定其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生态福利绩效在时间趋势上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三个阶段,整体以19.3%的幅度上升.区域特征上则呈现出“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的地域格局.经济规模促进了我国生态福利绩效水平的提高,而政府监管、城镇化、产业结构对生态福利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形式主义和信息不对称使得公众参与无法对生态福利绩效产生有效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有关社会建设的战略部署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充分改善和保障民生,实现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在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的大背景下,紧密结合我国民族地区在民族性、客观环境条件的特殊性以及社会治理能力的差异性等特定基础,按照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建设的基本方针,依法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充分改善和保障民族地区的民生,实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国生态固碳的主要区域,在“双碳”目标下研究区域净碳汇时空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县域空间单元,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和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对重点生态功能区选取的751个区县的碳汇、碳排放以及净碳汇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汇量占比超过全国一半以上,在我国生态固碳中的地位显著而突出,且区域碳汇量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东北森林带、藏西北、藏东南等地年固碳水平较高,而东南部沿海、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地固碳水平较低。(2)2000年以来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排放量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新疆部分地区以及中东部沿海城市群集聚,排放量也呈现增加的趋势。(3)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收支平衡压力相对最小,大兴安岭地区和青藏高原为明显的连片净碳汇区,然而大部分三北地带净碳汇为负值。在双碳目标下,一方面需要强化排放侧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生态固碳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