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我国食品公告收回制度和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完善食品召回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包装材料是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环节,包装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迁移会直接威胁到食品,导致食品不安全。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现状,以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微聊     
《科学世界》2015,(3):111
<正>下期看什么?转基因"转基因"这个词自从被提出以来就不乏质疑的声音。近年来,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论调随处可见,如"转基因食品能让人得癌症"、"转基因技术是美国人的阴谋"、"吃了转基因食品会断子绝孙"等等,引起了公众的恐慌。尽管一些用来论证"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实验后来被很多科学权威机构证实不成立,但是很多人依然"宁可信其有"。为了保证食物的"绝对安全",人们纷纷在网上寻找"辨识"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丹心 《创新科技》2011,(7):8-13
人类追求更好的生活,需要科技进步。我们不反对进行转基因研究,也不反对能在各种安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推广转基因食品,但在目前转基因系列食品的安全没有得到确凿证实之前,希望相关部门高度警惕,对系列转基因食品的市场化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5.
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突出表现为销售过期与仿冒食品、农贸市场中散装食品进货渠道不明、流动摊贩可能销售不合格食品、农村市场上假冒伪劣食品泛滥等,其形成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和流通环境因素制约。应通过改变分段管理的现状,建立一个集中管理、权责明晰的监管体制,加强全民食品安全教育,完善农产品质量信息体系,严格农产品安全检测和市场准入制度和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食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很多食品商贩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收益,不重视食品安全,随意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食品添加剂,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了较大危害,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的产生,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食品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的检验,保证食品的安全。本文首先对当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状进行了讨论,分析了食品检验中液相色谱检查方法的应用,对液相色谱检查方法的原理,以及对各种添加剂的检验进行了研究,为提高食品的检验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7.
准确的安全食品开发层次定位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并有效地占领目标市场。合适的发展模式是安全食品持续开发与高效管理的保证。文章从江苏省安全食品开发层次定位的依据出发,明确了江苏省安全食品开发层次的定位。同时,结合江苏省安全食品开发层次的定位,从开发与管理两个角度对江苏省安全食品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与产品,更与消费者和政府有关。首先因为食品传输网络复杂性的增加,食品来源的可追溯性就降低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就产生了不对称信息。其次,食品工业发展不完善且严重依赖于高度不集中的传统小农生产。第三,因为食品生产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普遍对生产工艺存在认知差距,因此消费者,特别是城市居民,一般不懂如何选择可靠安全的食品。在食品之间没有显著质量差别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倾向于选择更低价的食品。在这种体系下,三个要素显著影响食品质量:食品工业的分散性本质降低食品的可追溯性;政府执行的不成熟不完善的条例没能充分阻止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消费者对食品加工过程的无意识也使得他们依据食品的价格标签而做出错误的选择。食品问题的解决办法不能只靠政府或者有良知的企业,而是三种因素都应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尤为突出,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媒体频频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进行暴光,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提出挑战,加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刻不容缓。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遵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进一步完善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化卫生部门的监督职责,督促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和个人严格自律,确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水压杀菌法为食品保鲜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水压灭菌技术,它能保证冷冻食品和水果的食用安全,防止食品受细菌污染,并且不影响它们的口味。研究人员把尚未包装的食品放入一个经过冲压的水罐内,利用水压杀死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李斯特菌。使用这种新技术可以使肉类食品保存100天不变质,保鲜期是过去的2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及时预测食品安全问题,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通过分析并建立3层影响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体系,利用云模型来消除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用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集,最后利用模糊法计算风险等级结果,从而实现对评估对象的风险等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云计算技术,从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食品安全监理架构.通过对引起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及可能性的分析研究,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对此模型的建模分析,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理机制,从而达到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营养素摄入量统计,了解上海某大学学生在校用餐营养状况,结合农药残留监控和膳食暴露评估,分析食品中多种化学污染物对用餐者健康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学生餐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主要营养素均能达到DRIs规定的要求,但钙与视黄醇当量摄入量较低.食品安全指数结果表明:铅、镉、亚硝酸盐等超过限量,存在一定风险.这表示学生餐中各主要营养素摄入较为均衡,但仍存在部分矿物质元素与维生素摄入量不足以及部分污染物风险性较大等问题,应当采取营养指导、健康教育等方法,进行提高与改进.  相似文献   

14.
自新《食品安全法》修订以来,虽然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总体形势有所改善,但仍处于管理向治理转型的过渡期,食品安全事件依旧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机制仍需完善。本文选取丹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政策的演变,探究其对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政策制定的启示。研究发现,丹麦政府政府能够审时度势把握住改革的契机,逐步实行了官方抽查为主的“笑脸”政策;企业积极配合政府的检查政策,实行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点制度发挥其自我约束作用;农业部门致力于从源头处解决问题,健全和完善家庭农场主制,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实现了对食品生产原料安全的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一直被世界各国所称道,与美国一样,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也属于多部门分工监管,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应该从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全程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在食品质量安全管控方面已有较大提升,但伴随着食品产业规模的增大,检验需求量的增多,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出现高维、复杂且非线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会导致定量分析数据利用率低,从而直接影响以数据为载体的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为提高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以食品安全检测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集成层次分析法与极端梯度提升树算法的食品安全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食品安全限定指标对集成模型进行优化改进,从而实现更高效准确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以除港澳台外的全国31个省大米危害物检测数据为例,详细阐述了模型的使用方法,检验结果表明,该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强的平稳性与较高的准确性。研究旨在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评估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一完整的多毒素食品风险评价模型,本文以关系属性的数学表述和机体系统论模型为基础就建立食品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理论探索,从人、食品双方面的因素出发将食品风险评价4个阶段涉及到的变量整合到一个模型之中,形成了一个多毒素地域性食品风险水平评价模型框架,利用独立作用效果经验公式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考虑食品质量检验、主观因素对食品风险评定的影响完善了模型,引入了模型风险不确定度的评定.同时将联合毒性分为两类,统一了协同作用、增强作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本文为建立具体评价模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薛乐乐 《科技信息》2013,(5):159-160
2012年1月,《小康》杂志发布的年度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近七成公众对食品"没有安全感"。落实食品企业的主体责任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分析我国食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现状,结合我国国情,剖析了食品企业主体责任缺失的原因,再对进一步落实我国食品企业主体责任提出相关意见,以保证食品企业顺利度过这一危机,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为建立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迎来了经济、政治、生态、技术、化学等诸多风险,德国学者贝克将这种由科技文明带来的反映现代化的反身性认识的社会称为风险社会。在风险社会影响下,食品安全问题也凸显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即发展变化性、经济性、社会性。在此背景下,应当对我国食品安全刑法规范进行反思,在风险社会理念下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进行合理性完善,如适当增加过失型、不作为型食品安全犯罪类型。  相似文献   

20.
对食品中毒素污染进行风险分析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天然毒素不仅可以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而且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本文在分析食品中天然毒素及危害的基础上,运用风险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评估,以期为食品中的天然毒素污染防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