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传统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hyristor Switcher Capacitor,TSC)只能分级补偿,补偿精度差,响应速度慢和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Distribution Static Var Compensator,DSTATCOM)造价高,补偿容量不大的缺点,提出一种由TSC和DSTATCOM构成的混合无功补偿装置。该系统能够结合TSC补偿容量大、成本低和DSTATCOM连续补偿且补偿精度高的优点,采用基于专家决策的控制策略,使两者相互协调运行。对混合无功补偿装置结构和原理进行介绍,并对补偿原理进行分析,设计基于专家决策的混合型动态无功补偿器(Hybrid Var Compensator,HVC),再分别描述两者的装置和控制策略,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该装置达到了高精确度的混合无功补偿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煤矿配电网无功优化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煤矿配电网负荷特点以及传统无功补偿装置的优缺点,提出利用静止无功发生器SVG以及电容器组配合实现配电网无功优化的两阶段无功优化方法.两阶段分别以有功网损最小和电压谐波畸变率最小为目标,根据灵敏度法确定补偿位置,运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无功补偿容量的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配电网的有功损耗明显下降,电压水平明显改善,为配电网无功优化提供了一种灵活高效,易于实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高压自动跟踪补偿技术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应用,实现煤矿井下电网动态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线路无功电流,从而降低线路和变压器损耗,以达到节电降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梁剑悠 《科技资讯》2013,(15):130-130
在配电网中存在着大量的无功电流,其流动不但增加了线路的损耗,而且对电能质量具有降低的作用,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和用户双方的利益,因此,对配电网进行合理的无功功率补偿十分必要。本文对配电网无功补偿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总结了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无功补偿容量确定、无功补偿装置选型,构建了配电网无功补偿模型。  相似文献   

5.
姚霞 《科技信息》2011,(27):I0200-I0201
本文介绍了低压无功补偿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并针对用于配电系统动态无功补偿的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的基本原理、特性进行特别了解,进而对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的主电路形式和控制系统的结构,以及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按负荷和电网无功电压特性对高压配电网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采取差异化的无功补偿配置方案.以含小水电高压配电网为对象,提出综合考虑容/感性无功补偿配置的无功优化规划模型,以满足含小水电高压配电网不同的无功电压调控需求;运用"无功配置率"指标指导不同类型变电站无功补偿配置量的选择,并对该类配电网的容/感性无功配置原则进行了优化和细化.实例分析表明,按此原则来指导含小水电高压配电网的无功配置,可提高该类配电网电压调控和无功平衡能力,有助于降低网损,避免容性无功补偿过量配置导致的投资浪费.利用该方法,得出4种不同类型的高压配电网的无功配置率推荐范围,可作为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配置的细化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供电的主要部分之一,它的安全可靠运行直接取决于供电质量的好坏。在配电网建设和改造中,无功补偿是目前节能降耗,改善电网电压质量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在配电网中合理的运用无功补偿方式是保证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前提。本文作者在无功补偿的原理及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无功补偿的总体原则和补偿方式,同时就当前配电网无功补偿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详细综述了电力系统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各种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的原理、优点、缺点以及现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FC+TCR+TSC型SVC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对无功补偿与谐波仰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瞻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国内配电网无功损耗的分析和研究,得出配电与用户侧无功补偿优化的重要性。同时对无功补偿规划,全无功随器补偿。低压佣三相不平衡的全电容补偿以及配电网无功设备的全局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主体性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徐国庆 《科技信息》2011,(36):I0167-I0168
本文在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并网发展趋势后,对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无功优化控制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尤其探讨配电网无功优化的综合目标控制函数。最后研究了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SVC无功优化控制策略所带来的补偿效果,结果表明,在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系统中加入SVC无功补偿装置后,配电网系统网损大大降低,全网电压得到有效提高,所采取的SVC无功优化控制策略能够确保配电网稳定经济的调度运行。  相似文献   

11.
周戈明 《科技信息》2011,(21):I0058-I0059,I0090
针对传统配网中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响应速度慢、控制精度和速度难以保证等问题,在分析了无功补偿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智能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装置以80C196KC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采用设计独立的TSC脉冲触发装置,利用ULN2003AN来驱动脉冲触发装置工作,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从而控制电容器的投入与切除。实践证明该装置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控制精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煤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界定了煤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的基本内涵,研究提出了煤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范围、责任主体、补偿途径与方式;采用边际成本和因素分析法,建立了提取煤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资金的计算模型;通过调查与统计,分别得出生产煤矿和已报废、即将报废煤矿的补偿标准;并提出了实施煤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的政府手段和市场手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DSP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装置发展的现状,研制出基于DSP控制的TSC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系统以无功功率和电压为综合判据控制电容器的自动循环投切,克服了传统无功补偿中只考虑单一因素作为判据的缺陷,有效地消除了电容器轻载投切振荡现象,并通过串联电抗器对谐波进行了很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4.
由于煤矿系统无功补偿和谐波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设计了以矿井直流提升机为负载的TCR无功补偿系统.研究了TCR的工作原理,主电路联结特点,确定了各滤波器参数,并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无功补偿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滤波效果良好,总谐波畸变率满足<公用电网谐波>标准的要求,为煤矿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张健 《科技信息》2012,(27):393-394
针对6kV供电网的谐波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型电力有源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对这种拓扑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通过MATLAB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滤波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研制了一套小功率的实验室样机进行谐波补偿的实验,实验证明该混合型电力有源滤波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时性强、谐波补偿效果好的特点,具有极大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黔蜀  胡圣波 《贵州科学》2011,29(5):22-24,38
针对传统的煤矿信息网络存在功能分散、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可靠性差等不足,提出了煤矿WLAN高效、可靠性设计的原则和一种基于IEEE802.11协议的煤矿综合无线局域网架构。该架构可在同一网络上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等煤矿综合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有效降低网络建设成本,提高网络可靠性。该设计采用煤矿自动化信息网和通信网物理层相...  相似文献   

17.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网损组合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重构与无功补偿是配电网减小网络损耗、提高电压质量的主要手段,但二者皆受负荷时序性的影响,且随着波动性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其影响更大。针对含有出力波动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考虑分布式电源出力以及用电负荷的随机性,基于分布式电源出力以及负荷的短期预测数据,以网络损耗最小为目标函数,给出未来24 h的最优网络重构与无功补偿方案,且以两日不同优化方案的目标函数差值作为方案是否执行的判定指标。提出了一种网络重构与无功补偿相统一的编码方法,利用和声算法进行求解。通过IEEE 33节点为算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能够明显降低网损并改善电压质量,证明了本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文中针对现行的两部电价及一部电价两种情况,从企业的经济效益出发、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综合权衡了无功补偿的电费节约与补偿设备投资及电容器的本身损耗等的费用支付,从而获得一定奖惩率下有最大节省费用的分段最优补偿方案,最后利用排序法获得整体最佳功率因数与补偿容量分配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电网中的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通常在低压供配电系统中装设无功补偿装置。介绍了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提高功率因数和减少无功功率的方法及无功补偿的一般方式。  相似文献   

20.
马胜  郭瑞 《科技信息》2012,(1):409-409,418
煤矿中的断裂网络具有统计自相似性的分形体系,其结构复杂程度可用分维定量描述本文介绍了分形的理论,采用数值模拟并结合矿井区域实际资料,研究表明矿井断裂构造复杂程度与断层分维(容量维)平面分布图拟合的较好,说明分形分布在定量研究矿井构造复杂程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