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四川南充市生态占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南充市 2 0 0 2年统计数据 ,计算和分析南充市 3个城区 :顺庆、高坪、嘉陵的生态占用和生态承载力 ,比较判断南充市生态消费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结果显示 ,南充市三区 2 0 0 2年的人均生态占用为1.10 16 hm2 · a- 1 ,人均生态承载力为 0 .174 2 hm2 · a- 1 。南充市是生态赤字区 ,人均生态赤字达到了 0 .92 74hm2· a- 1。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居民生态占用测度问题的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占用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测度1个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性,但该方法还不成熟,有待完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建立生态占用分析账户。文中计算了南昌市2000年居民的生态占用。结果是人均生态占用应为2.092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918hm^2,则生态赤字为1.7004hm^2,是人均承裁力的4.34倍。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沈阳市1993~2004年的生态资源占用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沈阳市1993~2004年人均生态资源占用平均为2.1075 hm2,人均生态承载面积平均为0.724 8hm2,人均生态赤字平均为1.3827 hm2.人均生态资源占用是人均生态承载面积的3倍.1993~2004年间,以人民币表示的生态消耗强度从1993年的3.123 hm2/万元降低到2004年的0.839 hm2/万元,生态效率从3 202元/hm2提高到了11919元/hm2,生态效率提高了2.72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2.69%.生态效率的上升说明单位产出对资源的占用逐渐降低,进一步说明了沈阳市在这12年来对...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1996-2006年生态足迹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的全新方法.在介绍了生态足迹概念和模型的基础上,对贵州省1996~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的人均生态足迹由1996年的1.972hm2增加到2006年的2.857hm2,人均生态赤字由1996年的1.402hm2增加到2006年的2.045hm2,增幅达45.90%.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从1996年的9.695 hm2降低到2006年的4.951hm2,仍高于中国的平均水平.随着人口增长及其相应消费水平的上升,贵州省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利用的状态之下,正在远离可持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量度方法探讨——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与区域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平衡程度以衡量区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在介绍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之上,对深圳市2000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2000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1.9751hm2/人,深圳城市生态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以消耗自身生态资源和转移生态压力作为城市发展代价。进一步分析了深圳市的生态赤字构成,生态压力的空间分布,并与国内部分城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在城市区域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减少深圳市的生态赤字,降低深圳市对外部生态系统的依赖性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了定量测量未来时期人类生产生活等消费活动是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计算。采用地方生产力指标体系,在计算2004年大连金港区的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对金港区2010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004年大连市金港区的生态赤字为1.5201 hm2/人;规划至2010年,金港区的生态赤字为:1.7023 hm2/人。预测结果表明随着金港区的进一步规划发展,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由于可利用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量的增加,生态承载力的增加幅度小于生态足迹的增加幅度,导致生态赤字的增大。计算结果将为优化金港区的城市生态结构、完善其生态系统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测算依据和计算方法.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构建了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和娱乐6个旅游生态足迹计算的子模型.以海口市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006 年海口市的旅游生态足迹和本底生态足迹.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海口市的旅游生态足迹为865727.37hm^2,本底生态足迹为4O833301.69hm^2,生态承载力为520544.85hm^2,并由此计算出海口市的人均旅游生态赤字为0.064337hm^2,总人均生态赤字为0.731890hm^2.旅游生态足迹对海口市生态足迹的贡献率是15.19%,旅游生态赤字对海口市总生态赤字的贡献率是8.79%,反映出海口市的旅游业发展给当地带来-定的生态赤字,造成了环境资源消耗、亏缺和可持续发展压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以2003年开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为基础,计算并分析了开县2003-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开县的土地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作出了评价.从2003年的数据计算结果来看,消费和产业结构单一是造成开县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从时间序列上看,开县的生态足迹连续多年高于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稳定在0.426 538~0.434 438 hm2之间,但生态足迹却呈现较大的波动且与耕地的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波动以及生态赤字的波动趋于一致.开县生态赤字严重,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主要原因是开县经济对农业的依赖过强.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发展可持续性定量测度的生态足迹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可持续性定量测度的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足迹方法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小城镇发展可持续性的定量测度,对重庆市巴南区南泉镇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南泉镇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0.391hm2。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2005年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中强  苗长虹 《河南科学》2007,25(2):331-334
生态足迹模型通过测度人类利用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数量,来定量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从而确定区域发展是否仍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基于2005年数据,对河南省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为2.700 08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为0.810 490 3 hm2,生态赤字为1.889 179 hm2,说明河南省的发展当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1.
生态足迹方法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并发展迅速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本文基于1984~2005年厦门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对厦门西海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围填海工程造成的生态承载力的累积性变化做了量化分析,尝试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从宏观层面对围填海活动的累积性生态影响进行评价,以期为综合评估海湾围填海工程的生态效应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结果表明,厦门的生态足迹在逐渐变大,生态承载力在逐渐变小,生态赤字由1984年的-0.825 4 hm2/人增长到2005年的-3.957 4 hm2/人;厦门西海域围填海工程导致厦门生态承载力累积性减少77 420.54 hm2,加大了厦门的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上海市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全市2000—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逐年递增,平均每年增长6.5%;人均生态承载力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下降了20.5%;生态赤字呈现逐年加剧趋势;万元GDP生态足迹值相对较低并逐年递减,反映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上海市对自然资源需求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上海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能源消费主要靠外部供给。  相似文献   

13.
1990-2004年安徽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1990—2004年安徽省域尺度上的生态足迹,表明研究期内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分别由1990年的1.0121 hm2、0.5014 hm2增加到2004年的1.6523 hm2和1.2397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万元GDP生态需求则分别由0.5108 hm2、8.5601 hm2减少到0.4125 hm2和2.1270 hm2。说明了近年来安徽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消费量逐年增加,超出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的湖北省耕地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湖北省耕地资源安全状况,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湖北省2007年耕地生态足迹进行计算,该年湖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为0.90665gha,人均生态承栽力为0.74367gha,耕地资源利用总体上呈不可持续性,人均生态赤字为0.16298gha.经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消费结构不合理和养殖业的产出效率低下造成的.最后提出了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度量及其预测--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足迹是一种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和量度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量的帐户工具.该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广西2002年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广西人均占用生态足迹为1.3369hm^2,扣除12%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后人均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为0.3901hm^2,人均生态赤字0.9468hm^2.将生态足迹模型与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耦合,构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模型,按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的状态,对广西2003-2020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状况进行模拟预测.广西生态足迹处于强势增长时期,到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将会达到2.139hm^2,而当年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预测值为0.4322hm^2,人均生态赤字增加至1.7068hm^2,生态经济系统承载状况处于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2003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上海市2004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使用发展重定义组织最新编制的《Household Ecological Footprint Calculator》中的参数,对上海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人均生态足迹为2.64hm^2,生态承载力为0.26hm^2,生态赤字高达2.38hm^2,属于人均水平亏缺较高的区域.此外,上海市万元GDP生态足迹值相对较低,反映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17.
On the basis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model, this paper studied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Upper Min River Basin ecosystem. The result shows that with 2. 038 2hm^2 per capita ecological capacity (0.422 2hm^2 higher than per capita EF), and 165 825hm^2 ecology surplus, the ecosystem in Upper Min River is generally secure at present. But the arable land is overweighed and omens an ecosecurity crisis. Meanwhile, problems such as low forest coverage rate, severe loss of water and soil, enlargement of aridvalley area, frequent occurrenc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degradation of pastures have been major threats to the eco-security of this regi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 of ten thousand-yuan (RMB) GDP shows that th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extensive, and there will be a rapid increase tendency of EF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present eco-security, the ways of use natural resources must be improved in the Upper Min River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