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在认清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早期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吸取前人特别是同时代思想家对生态环境思想的研究成果,创建了马克思生态文明观,奠定了生态环境的重要理论基础.学习马克思视野下的生态思想,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特别是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时,运用马克思生态思想来打造鄱阳湖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加强生态伦理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进行了强力征服和掠夺,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总体性的危机。人为类了摆脱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尊重自然,善待生命,同时利用道德的强大动力,维护生态平衡,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本问题的提出和演化虽已经历二三千年,但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正确的人本观才出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亦即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主义,认为人本观研究的对象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人是有着社会属性的。由人集结成的社会有合理改造自然和创造历史的巨大能力。无论是能力还是个性,人都应当得到全面发展,但人的发展又受社会的制约,因此全面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又由于人和社会互为因果,人和社会都应当共同努力,弥补当今社会不足之处,为构建和谐社会谱写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张炜 《科技信息》2009,(10):64-64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地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本文论述了人地关系观的内涵与特征,从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责任出发,提出了要实现真正的生态平衡,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并指出了树立该观念的途经。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地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本文论述了人地关系观的内涵与特征,从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责任出发,提出了要实现真正的生态平衡,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并指出了树立该观念的途经。  相似文献   

6.
王兴德 《科技资讯》2012,(21):118-118
水利工程出现的目的是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它是人类的主动能动性的重要体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与自然就处在对立面。人和自然应该是共生关系。水利工程应该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环境。但是,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十分巨大,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转性。因此,我们必须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与影响弄清楚,让生态环境更好地为水利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7.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对自然万物的关心、爱护。儒家对自然的态度具有浓厚的情感性、道德性和宗教性,对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它强调和谐,忽视对立;强调自然万物的伦理道德意义,忽视对自然规律的探求,因此难以激发人对自然的探索、改造和利用的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现代精神不易相融。  相似文献   

8.
关于生态环境意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意识属于人对社会活动系统与周围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自觉反映。随着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深入探讨和普遍树立科学的生态环境意识愈来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生态环境问题由来已久,于今为甚。人类一经出现,就作为自然界的对立物,与自然生态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从而生发生态环境问题。在劳动中,人类不断占用自然物质的有用形态,同时不断将废弃物返回自然,这里已经隐藏这一矛盾: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人类物质需求的无  相似文献   

9.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的掠夺规模日渐扩大,自然对人的反抗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当人类实践着“自然的人化”时,人类生存环境也不断恶化、生态环境失衡,自然不止一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改变对待自然的方式,在使自然人化时也要让人自然化,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美学就是应这样的要求适时而生的,是荧学自身的发展也是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是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人必须保护自然生态,劳动实践是人和自然统一的中介,人和人的关系制约着人和自然矛盾的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只有以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人与自然才能实现最终的和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推进经济增长模式的生态化,要倡导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人性论观照下,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误区主要在于:忽视教育对象的物质需求,违背了人的自然属性;忽视教育合力,违背了人的社会属性;忽视教育对象的能动作用,违背了人的精神属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自身的有效变革,理应从尊重和满足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三个维度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著作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观,对人与自然的论述独到而深刻。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劳动是人和自然的中介。在改造世界的劳动实践中,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界才造福人类,否则,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激化人和自然的对立,必将遭到自然界的惩罚。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理论与当代可持续发展思路是一致的。只有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但人最终是属于自然的.虽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一个统一体,即个体和整体、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然而,这样一个本来是较为简单而又普通的问题,因为人类自身的原因,时常处于模糊状态.  相似文献   

14.
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社会和谐思想进行解读,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人与人和谐的思想;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和谐发展的思想。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社会和谐思想的探索主要有:协调城乡发展与推动工农关系和谐的思想;建构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的思想;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社会和谐思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崇拜自然到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关系日趋恶化。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观"为指导。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资源和能源压力。要缓解这些压力,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在全社会倡导新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消费方式,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的理念,并在实践中采取加强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行循环节约型的资源利用模式、发展生态经济,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人的社会本质观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社会生产关系中人的个性发展现状的揭示,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无产阶级个性丧失的现实.马克思恩格斯个性观的价值诉求即实现无产阶级的个性,其理论目的即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池田大作与中国道家思想在很多方面有共同点:自然与环境保护思想;生死观与生命观;和平非战的思想。他们都是人类伟大思想的代表,对人类建设未来的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济属性是人的系统属性中的基本属性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要正视人的经济属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将会产生两种效益,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也是一种风险投入,产生良好效果的为有效投入,未产生良好效果的为无效投入,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投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同样存在一个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产品供给过度就会造成浪费或效率递减;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决定了产品需求的多样性;精神产品具有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其物质属性决定它必须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产品既要满足社会需求,又不能忽略市场需求,既要重视产品的政治性特点,又要关注产品的经济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从各自的人性观出发,演绎出人类不同的自然状态.在霍布斯看来,人性本恶,自然状态下,由于缺乏公共权力的制约,贪婪、自私的人性使人们之间处于战争状态;而洛克却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人天性并不恶,自然状态下人们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二人的思想折射到后来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去,使国际关系向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文学家和思想家,沈从文始终立足于关爱全人类的思维高度,在关注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关注和思考着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种种问题.他以大胆而超前的意识突破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理念的烛照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神即自然"、"人与自然契合"、"爱有生一切"、"人与人关系的重造"等生态思想和生态观,表达出重建生态文明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