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桂云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1998,(4):38-43
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实践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成果。它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填充了时代赋予的新内容,创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政治学体系,续写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3.
孙玉凡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19-2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延安时期无疑是一个加速时期。不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被明确提出,而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也于此时期正式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历史经验与严峻现实、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形成、中国化的时代思潮分别是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速机制的内在驱动、客观诉求、政治保障、人才支撑和契合语境。 相似文献
4.
吴汉全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8,(4)
大革命时期,瞿秋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国民革命问题,就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者、统一战线、武装斗争、革命前途等问题,作出深入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丰富了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它的理论特色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继承、发展性,二是实践性,三是创新性。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陈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索。他认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把握中国国情,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分别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前提、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组织保证。陈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纵观这些理论成果的产生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是一个继承和发展、坚持和创新的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的产生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林可华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1):4-6,16
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从西藏的特殊情况出发,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的崭新制度,采取特殊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有了西藏的今天,一方面翻身农奴得解放后人民享有与其他民族平等的各种权利;另一方面人民享受日益充裕的物质文化生活。在西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颇有创新和突破,创造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李勤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2,(6):20-22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迫切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全党开始了解或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同时通过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创新马克思主义,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搞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近平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3,(5):1-8
"文化大革命"时期,普通群众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文化大革命"的洪流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了双重作用。一方面,普通百姓的盲目崇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误入歧途的社会基础,大中学生的狂热激情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陷迷途的助推力量,知识分子的集体迷失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难以走出迷雾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少数先进人士的理性叛逆成为纠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失误的真理追求,也是时代之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证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唯物辩证法的运用与探索,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光辉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军队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是国家权力的主要强力工具和主要成分,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强大力量,是保家卫国的忠实卫士。"一国两制"构思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最隹方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实际上毛泽东在这里不仅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而且也提出了"马克主义大众化"的任务。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同时,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形成了他丰富而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方法上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般认为是三个阶段:一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二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该文试图按照党的发展历史来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8.
李好朋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4):47-49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视角,分析了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必要性,考察了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历史。认为:马克思主义赋予了中国政治文化以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政治文化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推进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为实现政治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荣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8):99-104
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变迁起源于分工。在分工与一定的社会利益关系下,推动制度变迁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人们的利益关系的矛盾,推动制度变迁的主体则是一定利益关系下的人民群众。制度变迁的方式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意识形态是制度变迁的共有信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是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的中国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制度变迁方式上采取了渐进式改革模式,对人们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并形成新的激励机制,而改革和利益关系调整得以发生,是因为市场化理论创新成果成为制度变迁主体的共有信念。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着力探索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发展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又立下了一块丰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有两大支柱,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它的哲学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是它的根本内容和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