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坤荣 《科技信息》2011,(32):I0203-I0203,I0206
本文通过获取十一届全运会男子刀术比赛录像资料进行放慢观察,对十一届全运会男子刀术比赛前六名运动员套路演练节奏特点、表现形式、节奏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分析。从实际的武术技击美视角、竞赛规则两个角度审视套路节奏的表现形式、构成要素以及相关影响。为现今竞技武术套路刀术技术的训练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竞赛规则的演变看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1年、1996年和2002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为研究对象,对3个不同时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内容、形式、特点以及成绩评定办法等内容进行分析对比与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趋势是求新、求变;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将朝国际化、奥运化方向发展;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将沿着"高、难、新、美"的轨道迈进.  相似文献   

3.
"高、难、美、新"的技术特点是现代竞技武术发展的方向。根据最新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评分体系分为A、B、C三部分,C组难度动作的评分已成为套路的核心部分。对第十一届全运会武术套路决赛中的太极拳、长拳、南拳中男子运动员难度动作的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决赛的比赛中,三项男子拳术难度动作的失误率相差不大,动+动+静的难度动作比动+静的难度动作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竞技武术进入2008年奥运会项目设置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出结论:竞技武术套路应率先进人奥运会;竞技武术套路项目设置应在世界武术锦标赛规定套路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指定难度动作,并且要使其评分标准更加量化、更具有可操作性,以有利于竞技武术运动的国际化进程.男子和女子项目设置分别为:长拳、太极拳、长器械以及短器械.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剖析竞技武术套路的本质特点和近几年来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在比赛中实际应用的特点,同时把竞技武术套路的评价体系和体操的评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从而为完善竞技武术套路评价体系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回顾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历程,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演变对其技术风格发展趋势的导向作用,为今后武术套路技术水平发展方向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军建 《科技信息》2010,(12):265-265,268
武术比赛是以武术套路演练为基础,武术竞赛规则是武术比赛裁判评分的依据,它遵循的是一种公平与公正的原则。武术竞赛规则即规定的动作内容、数量、规格要求,是与武术运动员的技能和运动形式具有一定的内在因果联系。是反映武术运动在当前所能达到的运动技术水平,同时也引导武术运动的技术向更高层次的规范化方向发展。2003年武术竞赛新规则的推出,从竞技武术的发展来看,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促进了武术运动竞赛的国际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武术比赛的竞技性、可比性。武术竞赛规则的实施对武术套路的创编以及套路的演练水平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本文运用观察法、文献资料发、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武术新规则内容和武术套路的创编质量是非常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资料分析法,对长拳第二套国际竞赛套路各类动作及动作组合进行统计,从单式难度、组合难度、成段难度三个方面分析了套路的难度价值。结果发现,长拳第二套国际竞赛套路动作的变化多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随着竞技武术的发展应适当增加难度组合和组合动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马超  姜婵 《甘肃科技》2010,26(22):188-190
男子武术套路专业学生水平的高低,是由其完成动作质量及演练水平的能力所决定的,这种能力与人体下肢形态特征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武术套路专业学生下肢形态的测量与统计,为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与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武术套路运动向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新规则对难度动作的规定明确了难度动作在套路比赛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信息技术法、三维DLT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跳跃难度旋风脚720°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探索优秀武术运动员难度动作的技术要领和运动规律,对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难度动作技术进行评价与诊断,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为合理制定训练方法、完善武术训练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规则变化分析竞技武术套路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1996年和2002年的竞技武术套路规则的分析比较,阐述了竞技武术今后的发展趋势,指出:“高、难、美、新”始终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总趋势,武术竞赛规则的变革是促使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要求武术运动员、教练员不断提高认识,加强素质,使武术向更加完美,更具国际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十六届亚运会武术套路比赛的全能和长拳项目的最后得分与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动作难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表明:女子全能的最后成绩均与动作难度有紧密相关性(p<0.01),男子全能南拳南棍、刀术棍术和男、女长拳的最后得分与三项技术存在高度相关性(p<0.01),男、女前三名在演练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分析了影响竞技武术套路的制胜因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完善竞技武术套路评价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武术的发展与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密切相关, 与各阶段的规程、规则更有密切的联系, 它将直接影响着训练的核心及竞技武术的技术走向.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和对比分析研究法, 对我国武术竞赛规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初步探讨完善竞技武术套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竞技武术套路日渐成熟和发展,在现代竞技体育大背景下和现代武术套路新规则的指导下,追求高、难、美、新的竞技武术套路发展方向是难美类项群项目的必然。随之,武术套路中出现了大量的难度加分动作,正是这些难度加分动作的出现,使武术套路比赛更加具有竞技性、可比性、观赏性。本文通过对旋风脚转体720度接马步的各个技术环节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找出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揭示旋风脚转体720度接马步的技术原理,提出易犯错误和纠正措施,为科学的训练提供理论支持,预测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历史根源和发展过程。长拳也不例外,它是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查、华、炮、红、少林等拳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章以查拳和华拳为例,对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的动作素材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有77个动作与查拳或华拳套路中的动作相同或相似,其动作素材主要来自查拳和华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参加江苏省青少年俱乐部武术套路比赛的21个武术套路俱乐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青少年武术套路俱乐部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为我省青少年武术俱乐部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邵源  李忆湘 《科技信息》2012,(36):330-332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近20年武术专项考试内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湖南省体育高考武术专业考试内容已有四次较大的变化,现在处于相对稳定发展时期;历年武术竞赛规则修改对体育高考武术考试内容变化有着引导的作用;考试规则的细化和可操作性是保证考试公平、公正的前提;考试内容的变化,从根本上保证了生源质量;跆拳道基本功的增加,有利于促进武术考试项目的完善和学生的发展;套路以国际武术竞赛规则为蓝本,体现武术考试内容走向国际化,预示武术运动加快进入奥运的步伐,考试内容向着“高、难、美、新”的技术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武术套路创编与发展的简要回顾及国内国际形势分析可知:武术面对国内“体操化”、“伪武术”等窘境的同时,也面临诸如奥运瘦身计划和奥运项目欧美强势同化的国际形势.竞技武术套路随着其艺术难美化进程的加剧、“打练结合”已经成为历史,而淡化技击特点和文化特色绝非其发展的长远之计.武术项目管理重心向传统武术套路的改造方面倾斜是整个武术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9.
从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艺术品的概念中得到启示,认为提高武术套路的艺术欣赏效果,要从武术套路本身、武术套路演练者和武术套路欣赏者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从武术素养、艺术敏感力和动作创新能力上,阐述了武术套路编排者应具备的素质;对于武术套路演练者来说,身体素质是基础,艺术修养是关键,武术修养是内涵;提高武术套路的艺术欣赏效果,还应使欣赏者了解武术规则,提高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武术竞赛套路新旧规则的比较分析及训练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武术竞赛套路新旧规则的实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阐明新规则在评分方法,动作要求上的改革措施和发展动向,同时着重论述了武术运动训练的内容安排,训练的重点及训练对策的研究,以适应规则的要求比赛的需要。为科学训练和竞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