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纺织工程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工程实践及创业实践能力的新型纺织人才为目标。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亟需构建纺织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并持续推进本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其中,着力完善规范化的、全方位的实验及实践教学一体化平台建设是首要任务。目前,纺织专业已构建的实验及实践教学一体化平台已初显成效,主要包括:纺织专业实验室硬件及人才队伍建设、产学研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建设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对标"中国制造2025"、"新国标"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人才的要求,我国的工科专业教育体系面临较大的挑战,即建立我国自己的"新工科"工程教育体系已是刻不容缓。经过分析得出,建立"新工科"工程教育体系,其中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核心,也是首要之务。以延安大学工科学院为例,分析了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举措,并阐明了延安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含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工科的思想理念,需要重构铁道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的方法,建设可推广的适用于新工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发展模式,并构建相应的评价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新工科的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设计了新零售控制实践教育平台,融合了互联网、增强虚拟现实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云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采用开放式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完成了系统构建并实现了支付、物联网、产品自动制作和自动配送的功能,并规划构建了"五四三二一"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新工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和项目训练提供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林祖胜  兰靛靛 《实验室科学》2023,(1):228-231+235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车辆工程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传统工科专业,急需改革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目前国内车辆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与不足,以厦门理工学院车辆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例,通过专业实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适应新工科发展的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提升方法。实践表明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我国提出了"新工科"概念,新工科倡导重实践、跨学科,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本文从基于"设计思维"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基于真实场景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基于"师生共创"打造教育教学新生态、基于"产教融合"形成多主体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国家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在分析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内涵基础上,农业机械生产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分析高等工程教育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基础上,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从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教学相结合,积极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促进提高工程科技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8.
根据高等学校本科纺织工程专业建设规范的要求,结合地方工科院校学科优势,对具有化工特色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构建了符合地方院校实际的具有化工特色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体系,为地方工科院校纺织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新工科建设中,首批未来技术学院落地布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双管齐下的教育目标对改革工科教育提出重要要求—伦理先行。文章立足于新工科建设背景,在分析新工科内涵、布局及价值导向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存在起步晚、教学理念不明、教学内容模糊、教学手段匮乏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明确教育理念要高扬伦理精神、加强制度建设为课程教学“破冰”、教学内容明晰与中国话语传递、教学手段升级与实践模式创新等建议,以期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工程伦理教育体系,助力新工科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与未来技术学院新工科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培养高校工科专业自主创新人才是新一轮"本科教学工程"与"卓越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任务,工程实践教育是培养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和保障。本文结合应用型高效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据其发展特色分析七个关键问题,从"四大方面、五种层次、六类实践"深度剖析创新教育的开展,建立自主创新工程实践教育的平台,构建创新实践教育的体系,提出创新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以解决符合工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于2016年提出"新工科"这一概念,新工科背景下,高校需要打造适应未来新兴产业和满足新经济需求的专业。该文概述了在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及配套的管理机制和教学模式。因此,高校应立足于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创实践载体,同时以校企合作构建双创协同体系,共建双创项目成果。  相似文献   

12.
构建“大思政”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能有效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以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为例,开展“大思政”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大思政”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导向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以“双智慧(IT+Wisdom)”人才培养为主线,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创业孵化等多种形式为抓手,统筹专业教育、第一课堂、第二课堂3个维度,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新工科建设,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目前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环境类卓越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设计、环境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开放式实践课程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工程教育背景下依托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环境类卓越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和理念,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STEAM教育理念及其优势;阐述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及其建设理念;提出了开设创新创业研讨课,建立“多元-协同”的工作室人才培养路径,打造工作室品牌效应,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的工作室建设目标;总结了助力师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打造追求创新理念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完善大学生学科竞赛体系的工作室示范作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提供了高效的实施平台,为新时代师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了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实际出发,以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提出了构建"三纵三横"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突破传统、改革创新,以竞赛为载体、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建设持续提供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以生物实验教学中心为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首先需要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其次,通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再次,通过加强生物实验室开放管理,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主体共参与、共建设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最后,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指导,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最终打造形成生物类创新创业教育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实施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创新创业教育将会越来越深入于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但就目前的高职工科院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引入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建设现状并不乐观。故此,本文系统总结了高职工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不足,深入探索了高职工科院校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和科技创新的要求,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化工生产实习作为高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学生将所学理论概念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工科实质性实施执行阶段的深入推进,化工生产实习课程改革与建设也迫在眉睫。文章简要分析了新工科对化工生产实习中工程伦理教育的新要求,讨论了当前化工生产实习中工程伦理教育存在的教育内容偏窄、教育主体单一、考核制度简单等焦点问题,并提出革新课程内容、优化教学团队、完善考评体系等路径,为深化化工专业新工科建设、培养新工科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背景下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具有以需求引导、注重实践的特点。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方案以及实践教学的开发,提出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体系与改革办法,以完善专业创新与实践教学的协同发展。通过教学结果表明:该实践教学平台达到了拓展学生机器人技术综合素养和强化实践创新能力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地方本科高校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大挑战。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围绕服务地方和工程应用型培养特色,以南阳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设定、专业方向的设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环节设定等方面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从多级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协同保障下的人工智能特色实践创新平台的构建来探索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