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并介绍了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改革思想和方法,针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性与复合性的特点,探索与构建工程管理专业一体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将工程管理专业原有孤立性的教学实验,逐步改革为专业基础型实验、开放型综合实验、创新科研型实验三个层次体系协同发展和递进提升的教学实验体系。使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适应了国家产业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实验技能到创新能力培养的开放式实验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的特点,结合山东科技大学的实验教学实践,提出一种基于从实验技能到创新能力培养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以从实验技能到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夯实基础,规范操作,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为实验教学理念,以必修实验、开放实验、科技活动、技能竞赛相结合的内容体系为载体,以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方法为手段,以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为支撑,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着手,分层次、阶段性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方式形式单一,内容较为枯燥,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现状,对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提出了将全英语授课模式应用在电工电子实验课程中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模式以学科发展前沿为导向,英语实验教学为主线,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热情的同时,构建以电工电子实验基本操作能力、英语的应用能力为主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双语思维能力和过硬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编程能力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重点,其教材必须围绕"程序设计"来组织内容,以适应课程教学的要求。本文基于"阶梯递进"模式,研究设计了一套《C语言程序设计》主讲教材的构建方案,该方案将教材划分为程序设计主线和语言知识辅线两条线索。程序设计主线基于"案例分析—模仿改写—独立编程"的"阶梯递进"模式,侧重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语言知识辅线基于程序设计主线中涉及到的相关语言知识进行组织,为程序设计主线服务,力求讲解清楚,详略适当。实践证明,该方案有效地改进了"传统"教材存在的诸多问题,具有较好的完整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进行了警务实战综合训练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以创新意识和警察素质培养为突破口,致力于构建“点、线、面”3个层次的结合,形成以学生基础认识、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目标为主线,阶梯递进式新型校内实训体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促进本科生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化的途径和方法。针对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的唯分数论、不重视实践环节的现状,以机械专业本科生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所开设实验为例,从实验效果入手,对实验参与者、实验方法到实验内容各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目的在于通过对实验教学环节的改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所学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电工电子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重要环节之一,其教学模式既区别于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也区别于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该文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建立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习内容,构建分层次的专业实训项目模块,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成绩考核标准,利用各种多媒体设备、软件工具制作辅助教学课件、视频等提高电工电子实习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了建立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案,提出抓好基础,增强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强调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如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分层次、分阶段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平台,提出了具体改革思路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环境监测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培养学生综合实验技能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从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单独设课、综合性实验教材建设、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实验室管理等五个方面探讨了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构建了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模式,并建立了以主要环境介质为主线,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为支撑的环境监测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提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监测全过程的综合技能训练,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为了改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实践动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下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更多地强调过程的学习,并不是一味地把书本知识的模型一块一块的堆放到学生的大脑里,而是让求知者以现有的知识体系为基础,慢慢地搭建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而把知识转化成自我认知的一部分。实践证明构建理论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参与实践操作的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生物技术创新实验教学体系以实验技能分类为主线,优化整合实验内容,将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划分为五个模块:生物培养技术,生物显微技术,生化样品的制备与分析,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大实验.教学实践结果表明,生物技术创新实验教学体系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了实验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分析当今民航业对机务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需求,结合机务电子专业学生的实践素质初期表现,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机务电子专业的双线递进模块式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包括7个模块,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技能训练为主线,培养具备实践创新能力,有较高机务维修水平的高素质机务电子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优化对机械电子人才的需求和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分析了实践教学体系重建的必要性,从系统论角度建立了实践教学框架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了能力递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融合机电专业主要课程和机器人技术知识,建立了具有专业特色方向的实践课程结构,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教学理念设计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保证学生不同层次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通过该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推动了机电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创新应用型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按照"夯实基础、注重实践、引导创新"的原则,在建设及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工程应用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通过开设多层次实验内容,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多种教学模式,形成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及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日常实验教学平台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创新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5.
《物理化学》课程属于承上启下的课程,理论性很强,我们将从该课程的知识内容、结构、与其他课程关系及整个化学课程结构的角度出发,介绍如何讲授理论知识,培养理论思维推理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物理化学》的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化学知识体系,构建化学专业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遗忘规律设计了篮球渐进式教学内容体系,该体系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宏观层次——篮球5个板块体系内容按照3个水平层次渐进式递进;中观层次——篮球技战术教学内容按照3个水平层次渐进式递进;微观层次——篮球基本技战术教学内容在各教学单元渐进式递进。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阐述了建立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案,提出抓好基础,增强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强调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如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分层次、分阶段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平台,提出了中心的具体改革思路,实施方案与实践,不断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使中心朝着更加开放和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物质制备(纯化)—分析表征—性质及性能测试为主线,构建实验化学课程新体系。按化学一级学科分别设置制备实验室、分析实验室、测试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构建基础—提高—设计创新三层次实验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新的化学实验室设置方案具有首创性。  相似文献   

19.
构建一种新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微生物学实验分层次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层次分解教学目标,根据每位学生的层次设计教学,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和全面发展.微生物学实验分层次教学模式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层层递进,体现重基础、重操作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学实践表明,微生物学实验分层次教学模式营造了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环境,因材施教,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基于EPT-CDIO理念的校企合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了以"面向工程、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推进实训"为主线的设计思路,构建了五平台课程教学体系和技能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改革了教学方法;构建了"四结合"立体化育人环境,建立了多元化考评机制,把知识、能力、社会三者融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合作企业的需求,实现了培养方案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