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本文研究红粘土的物质组成及结构特点,分析红粘土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间不同于其它土类的特殊关系,探讨成分结构对红粘土特殊性质的影响及红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变幅很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贵州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贵州多年的实际勘察资料,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获得了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的一些分布规律,并对比静载试验结果,建立了自检验回归方程,该方程能确切的反映实际中红粘土的力学性质,为进一步地研究红粘土各指标的内在联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贵州红粘土 1399组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贵州红粘土散点在塑性图上的位置有自己的特点:散点的展布方向与一般土一致;随着液限值的增高,它的天然含水率增大,但稠度状态更坚硬;红粘土在天然状态下表现出粉土的特点.通过统计软件找到液限指标和塑性指数与天然含水率的相关关系;再通过粒度分析实验,证明红粘土天然状态下的"假粉粒"现象.分析出红粘土红土化作用程度和成分是它在塑性图特殊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宋昌隆 《科技资讯》2014,12(25):122-122
贵州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系,主要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为贵州红粘土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贵州地区地表,形成着可塑性较高的红粘土。红粘土作为区域性特殊土,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广泛应用。本文针对贵州红粘土工程特性及地基承载力特征进行分析,促进红粘土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酸污染对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使用盐酸溶液对柳州地区红黏土进行浸泡,分析浸泡后红黏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浸泡的时间及浓度的增加,土中黏粒百分含量和液塑限增大,而比表面积和游离氧化铁含量降低;由于浸泡后柳州土的孔隙比有较大增加,压缩系数和渗透系数增大。对试验结果分析后认为,土性的变化源于强酸环境中游离氧化铁等物质发生溶解引起土体团粒崩解,黏粒的双电层及微观组构类型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各种物理力学指标是微观变化的宏观响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方红粘土工程属性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红粘土主要分布在南方,是性质复杂且变化范围较大的特殊土类.讨论中国南方红粘土工程属性的变化规律,对中国南方红粘土进行分区;对剖面性质变化规律进行总结,以便在工程实践中更好地利用和改造红粘土.  相似文献   

7.
水土作用模式对残积红粘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残积红粘土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结构特征,通过试验分析了在含水量变化模式、水化学作用模式、干湿交替作用模式和渗流作用模式下红粘土力学性质的变异性,得出以下结论:①含水量的变化对红粘土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值都有影响,且对c值的影响远大于对φ值的影响;②红粘土的力学性质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异,其c、φ值和pH值呈良好线性关系,酸性水溶液使红粘土强度提高,碱性水溶液使红粘土的强度降低;③在干湿交替作用下,红粘土的结构性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主要受围压及侧向应力的影响;④渗流作用可以影响土体强度,红粘土在干湿交替作用后出现了裂缝,裂缝的发育增强了渗流作用对土体强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红黏土强度特性及其影响机理,对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的原状土样和重塑土样进行了直剪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对比分析原状土和重塑土颗粒单元间接触、连结状态、孔隙形态及分布等微观结构差异,揭示了土体微观结构对宏观力学性质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法向应力σ小于临界应力时,原状土的剪应力τ高于重塑土;反之,原状土的τ低于重塑土。临界应力的大小取决于土体孔隙比,孔隙比越大,临界应力越大。原状土黏聚力高于重塑土,内摩擦角低于重塑土。重塑土与原状土力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性的大小取决于原状土微观结构性能的好坏。提出了红黏土闭孔孔隙和开孔孔隙的概念,并将其用于红黏土抗剪强度的机理分析,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红粘土在西南地区分布面积较广,由于其具有高孔隙性、低密实度、高界限含水量和塑性较高等的工程不良特性,阻碍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在天然红粘土中添加改性剂,对改性后的红粘土进行击实、水稳性、液塑限、无测限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剂的加入在改善红粘土的物理特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其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非饱和土中随机复杂的孔隙特征,对土体的工程性质产生重要的影响。为研究土体微观特性,以不同黏粒含量的江西重塑红粘土为研究对象,进行土-水特征实验和土样一维毛细上升实验。研究得到土样孔隙分布情况,提出粘土颗粒等效孔径的算法公式,给出增量步取值方式并详细介绍了算法过程;验证了等效孔径公式的合理性,实现了微观结构的定量化;同时为最大毛细上升高度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受荷时间对既有红粘土地基压密固结效应的影响,本文针对影响承载力变化的“时间”因素,利用贵州铝厂氧化铝厂中受上部荷载分别为40年、30年、20年的既有红粘土地基载荷试验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对地基土压密的时效性进行了研究。本次试验获得了12个工点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极限荷载、变形模量、相关土工试验数据以及地基土性状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长期受上部荷载作用的既有红粘土地基表现出明显的压密固结效应,承载力提高幅度达到了6.7%到73.3%,红粘土地基承载力随受荷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以期为贵州铝厂其他车间的改建与重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海相沉积粉质中间土的物理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河口地区通启高速公路工程地质研究发现,该区域广泛分布海相粉质中间土,其液性指数与一般海相软粘土相似,具有较高的原位强度、较低的塑性和显著的结构性,而其粒度分布、强度特性、压缩性和塑性图与海相软粘土明显不同.采用主成分与主分量分析,对海相粉质中间土的多指标反映其土性信息的能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液性指数划分其稠度的传统方法不尽合理,而采用F孔隙函数确定其物理状态更加合理.根据物理状态指标与工程力学特性的相关性,建立孔隙函数划分中间土物理状态新方法.通启高速公路工程实践表明,海相粉质 中间土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不应隶属于软粘土地基.  相似文献   

13.
在《工程岩土学》中规定粘土的液限可采用天然含水状态的土样或风干土样测定。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土也是适宜的,但贵州红粘土用天然含水状态的土样或风干土样测定液限值却常常存在差异。通过实验资料,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红粘土的“干燥不可逆”效应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呈贡新区红粘土的修正标贯击数和天然孔隙比的研究,得出了修正标贯击数和天然孔隙比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了二者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对地基土承载力参数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指出现行土饱和度Sr计算方法用于粘土时出现数值偏大甚至超过理论最大值的不合理左的原因是,将粘土中的结合水作为普通自由水引进公式,以富含结合水的特殊粘土-红粘土为例,研究其孔隙特征及其中水的性状,并讨论了结合水对红粘土Sr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分散性粘土遇水分散流失的不良性质,应用碎块、针孔、双比重计、孔隙水可溶盐和交换性钠质量分数5种试验方法,研究了西安市黑河水利枢纽工程粘土心墙土料的分散性。研究认为,土料大部分属于非分散性粘土,少部分属于分散性粘土,分散性粘土的蒙脱石与伊利石的质量比值较高;在采用黑河水冲蚀针孔时,分散性粘土有表现为非分散性的趋势;大坝建成后的坝体原状土样属于非分散性粘土。结果表明:蒙脱石与伊利石的质量比值是判别粘土分散性的重要指标,水质对土的分散性具有显著影响;分散性粘土与非分散性粘土合理混合使用可降低粘土的分散性,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7.
粘土是性质复杂且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的一大类土,尤以含水条件变化对性质的影响最为明显,这些变化对土的性质及环境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原因是土与水相互作用造成的。贵州碳酸盐岩粘土是一种与水作用相当敏感的土,作用的结果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8.
对贵州红粘土成因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红粘土是覆盖于碳酸盐岩系地层之上,由碳酸盐岩系地层中的不溶杂质为物质来源而形成的特殊红土.岩溶作用决定了红粘土的成土早期和物质来源的特点不同于其它岩石形成的土类;岩溶残余堆积物后期又经历红土化作用,造就了红粘土的基本特征.从成土过程中的主要地质作用来讨论红粘土的成因,指出以上两个成土阶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是红粘土成因的最主要环节,并分析了成因对红粘土特性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红粘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塑性、高孔隙比等特殊的工程性质,特别是路基表面失水收缩产生了开裂,使得路基产生了一些病害。论文以六盘水内环快线红黏土基填料为研究对象,对红粘土进行干湿循环,测量干湿循环过程中红粘土的胀缩变形和裂缝特性,揭示了干湿循环条件下红粘土胀缩变形和裂缝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0.
青海东部地区粘性土物理力学指标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东部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粉质粘土、粘质粉土,以西宁市为代表,根据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征数据,基于数理统计理论,对其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土性指标的特征,分析指标的变异性.采用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各指标的相关关系,拟合了相应的经验公式,研究成果可为青海东部地区工程建设提供部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