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阿楠  陈立东  王聪  房迪 《科技信息》2012,(15):448-449
本文在分析综述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系为指导,概述了永吉县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在系统研究永吉县土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永吉县土地利用与土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永吉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揭示永吉县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并且对永吉县土地利用的结构进行评价,分析了影响永吉县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_1_。本研究通过永吉县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旨在探索适合永吉县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调控区域人地矛盾关系,确保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以期对永吉县土地资源利用管理和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研究区为四川省攀枝花铁矿区,主要以TM图像、ETM图像作为遥感信息源,根据中国西南地区土地资源信息提取标志,对研究区1989-1999年十年间的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动态变化的驱动力[2],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对攀枝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进而为各级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临汾市1990年~2005年土地统计资料,对该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以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依据,运用灰色系统动态模型GM(1,1)进行模拟,得到耕地、园地、林地、交通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趋势预测方程,并对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预测进行分析,提出了临汾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刘海世  黄道伟 《科技信息》2011,(33):I0035-I0035,I0038
实时、准确、快速地掌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对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规划和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土地利用调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本文以大通县为例。简述了遥感技术在大通县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RS和GIS的柴达木盆地绿洲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87年和2000年覆盖柴达木盆地东部香日德绿洲区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在图像解译的基础上对香日德绿洲进行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动态监测,获取香日德绿洲区土地利用、土地沙漠化等环境动态信息,并在GIS的支持下,结合实地调查与区域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进行绿洲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分析,为本区农业资源开发,土地沙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部门在绿洲的异地扶贫工程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曲沃县土地资源研究,从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指数、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变化4个方面来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状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3S技术是进行资源环境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中,应用3S技术能够快速地获取动态变化信息,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具有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该文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探讨了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并在3S技术支持下,对密云县1991年到2001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定量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从1991年到2001年,密云县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出下列特点——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密云水库面积明显减少,形势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8.
临沂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人文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临沂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引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人文驱动因子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预测——以井陉县威州镇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以遥感影像得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数据源 ,通过利用GIS技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 .并且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马尔可夫模型 ,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数据的江西赣州耕地时空分布与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西省赣州市1985年、1995年和2005年3期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全面阐述和分析了耕地的时空分布,揭示不同地形、不同坡度和不同高程情况下耕地的时空变化状态;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耕地重心迁移模型,剖析耕地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不同土地类型的转化方向与转化数量,以及转化的重心变化,为了解和把握耕地资源时空分布与动态变化规律,制定赣州地区的区域开发战略和国土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3S技术是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本文以秦皇岛市为例,定量分析了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针对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及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评价,揭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秦皇岛市实现生态环境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和经营土地为目的的土地资源评价,按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综合性和差异性相结合、针对性和限制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层次清楚与体系完整等原则,采用等级法、参数法和综合法等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土地资源评价,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土地资源状况,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3S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开发设计了适用于土地部门实际需要的地理分析模型,建立了吉林省土地信息分析系统,为土地信息的分析、评价、预测和辅助土地部门进行决策提供了服务;同时,对空间统计分析、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土地质量评价分析、土地利用评价、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等子系统做了深入的讨论,为今后的实际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和经营土地为目的的土地资源评价,按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综合性和差异性相结合、针对性和限制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层次清楚与体系完整等原则,采用等级法、参数法和综合法等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土地资源评价,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土地资源状况,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近期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应用不同时期的Landsat TM假彩公合成影象,结合国土资源环境本底数据库的地利用专题图,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武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实时、快速的监测,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变化情况作了检查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武汉市近几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别是耕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的变化情况;探讨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资源和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和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长治市耕地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山西省长治市土地局2002年~2007年统计的土地利用数据资料,运用相对变化率、类型动态度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地区近几年耕地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长治市耕地面积总体呈逐年减少态势,且耕地利用的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建设用地的增加及耕地的不合理利用是影响长治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两大因素。该研究结果将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以及长治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土地动态变化监测能直观、快速、有效地获取并掌握土地利用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和管理依据.拓展对地级市更新和扩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状况的有效的监测,及时掌握土地的利用情况和变化趋势,对制止违法用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数据是从中国科学院数据云网站下载的TM影像,选择1990,2000和2009年含云量比较少的3个不同时相的淄博市TM影像,采用了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图像解译方法,分析出淄博市1990、2000和2009年这3年的土地利用分类情况.然后结合淄博地区的经济、人文等影响因子分析了淄博市土地动态变化情况.为合理的规划城区布局以及有效的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服务该地区的社会建设,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花江示范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典型的喀斯特脆弱生态区———贵州省花江示范区为例,在分析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对影响花江示范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验证。结果表明,经济利益、人口增长、政策驱动、土地资源条件和价值观念取向是花江示范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尽可能避免土地向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项研究是国家“六五”攻关项目“遥感技术在内蒙古草场资源调查中应用研究”课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此项研究是应用美国陆地卫星影象(主要是八十年代的),以目视判读为主要方法,并配合图象处理、野外调查、综合分析等手段,编绘出研究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并量测出土地资源有关各种数据。再依据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各种有关数据,以及研究区的自然条件,对研究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利用的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就是依据这些研究,试图对研究区草场资源中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Landsat8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选取依兰县2013,2016,2020年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使用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类型动态模型分析依兰县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3-2020年,依兰县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31%,耕地面积增加了31.1 km2,耕地资源数量稳定;林地面积变化率为-14.38%,2013-2016年为衰减阶段,2016-2020年为恢复阶段;建筑用地动态变化度达8.04%,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水体动态变化度为-1.16%,水体面积相对稳定;裸地和草地面积的转移类型以耕地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