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A:雄蚊只吸食花蜜和植物汁液,吸血的通常是雌蚊。蚊子的口器特化为细长的喙.以便刺穿动物的皮肤。雌蚊咬破皮肤后,其唾液会进入人体参加血液循环。雌蚊唾液中含有多种蛋白和酶,其中的抗凝索(anti coagulant)能防止凝血,以便吸食。唾液中的某些物质有麻醉作用,所以有时候我们被叮咬而没立刻发现。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皮契博士1979年8月24日的《科学》中发表,若是昆虫的蜕皮激素分泌后,吸入血液的蚊子就会停止吸血。吸血的仅限于雌蚊,在与雌蚊交尾后,为了卵巢中卵的成熟而把血作为营养的来源。博士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生后两天的雌蚊分成正常的蚊子与去除掉卵巢的蚊子,让雌蚊在与雄蚊交尼后吸自己手腕的血。结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在未吸血的雌蚤和雄蚤,吸一次血的雌蚤和雄蚤,喂血雄蚤和喂血雌蚤4种水平下的加速失效时间模型(Accelerated failuretime models),并给出了相应模型的危险率函数表达式,得到了如下结论(1)危险率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减小,且温度比湿度对蚤的生存影响大.(2)在相同的温度湿度下,生存到某天的危险率随着吸血条件的改善而降低.(3)高温低湿尤其不利于吸一次血的雌蚤和雄蚤,低温高湿不利于喂血雄蚤.(4)一般有,未吸血蚤的生存期限是1~16天.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二齿新蚤新羽化蚤在羽化后未吸血的雌蚤和雄蚤,羽化后吸一次血再未吸血的雌蚤和雄蚤,羽化后每日喂血一小时的雌蚤,羽化后每日喂血一小时的雄蚤四种水平下的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和危险率模型,得到如下结论:首先,危险率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大,随着湿度的增高而减小,并且温度对二齿新蚤的生存影响大于湿度。其次,在相同的温度湿度下,生存到某天的危险率随着吸血条件的改善而降低。另外,高温低湿不利于蚤的生存,而低温高湿有利于蚤的生存。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实验室条件下长角血蜱的生物学特性,以幼蜱、若蜱、雌性成蜱、雄性成蜱各1只为1组,共30组,分别接种到15只兔的耳朵上,每只兔耳上接种1组,待其饱血脱落后收集并分装于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各发育期的时间、吸血前后的体重变化、雌蜱产卵规律、孵化时间等项指标.结果表明:幼蜱、若蜱、雌蜱、雄蜱吸血后比吸血前体重平均增加15....  相似文献   

6.
用气相色谱、X-射线微区分析、生物测定及电生理等方法,研究了硬蜱性信息素的成分、含量与吸血和交配的关系以及雄虫对性信息素的反应.硬蜱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为2,6-二氯酚.雌虫吸血后性信息素量明显增加,第3~5天达到高峰,交配后下降.雄虫哈氏器是感受性信息素的器官,其前窝感毛对2,6-二氯酚反应最灵敏,吸血7d时反应最强.  相似文献   

7.
蜘蛛为求爱而殉情在动物世界里,有一种名叫蝇虎的蜘蛛,其雄蛛求爱调情的方式非常有趣,它要在雌蛛面前舞蹈一番,然后才向雌蛛慢慢地靠近;此时若雌蛛不动、同时又把前面两对足缩到胸前,轻轻地抖动它的触须,这才意味着接受了对方的爱情。这时雄蛛方可兴高采烈地迈开轻盈的步伐,爬进网内与雌蛛成婚。若贸然前往,很可能被雌蛛吃掉。令人惊讶的是,交配后的大多数雄蛛会被饥饿过度的雌蛛吃掉。这可谓为爱而殉情的极致。蟋蟀郎君美食“调情”试验表明,一只“调情”求爱的雄蟋蟀经常会为它的配偶准备一些美味食物。在它遇到配偶时,就会向雌蟋蟀送上一满囊精液和一大团胶状物质,在双方交尾之后,雌蟋蟀就把这些丰厚的婚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雌、雄蚊的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获得两者间差异表达基因,对它们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挖据这些基因的功能表现和参与的通路。【方法】基于已知中华按蚊雌、雄蚊转录组数据进行了RNA-Seq数据相关性检查,利用R语言DESeq包比较雌蚊和雄蚊中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并用GOseq和KOBAS对筛选出来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Pearson相关系数的平方(R2)大于0.92,说明样本在3个生物学重复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可用于进一步分析;中华按蚊雌、雄蚊差异表达基因共3 298个,其中1 589个基因在雌蚊中表达上调,1 709个基因在雌蚊中表达下调;差异表达基因明显富集在酰胺生物合成、有机酸代谢、肽代谢过程等功能类别上,参与核糖体在真核生物中的生物发生、RNA转运等KEGG通路。【结论】上述结果对深入研究不同性别的中华按蚊基因表达及差异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昨天爸爸妈妈给我买了两只可爱的小鸟,它们是两只绿色的虎皮鹦鹉。这两只鹦鹉长得特别好玩!其中一只长得胖胖的,它的头和身子差不多粗,是一只雌鹦鹉,所以我给它取名叫"胖头丫"。另一只鹦鹉却比"胖头丫"瘦多了,头很小很小,就像把一个"铅笔盒"放在"课桌"上,"铅笔盒"就是它的头,"课桌"就是它的身体,哈哈!它是一只雄鹦鹉,我给它取名叫"瘦头仔"。  相似文献   

10.
对雌、雄宽须蚊蝗(Myrmeleotettirpalalis)的音齿进行了比较研究,在音齿的数目、排列、平均密度和音齿列的长度等方面雌、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电台驱蚊法     
夏天,人们经常为蚊虫困扰,因此想出各种各样的驱蚊方法:蚊香、杀虫剂,诱蚊灯……据美国最新一期的《选萃》杂志报道,加拿大的生物学家与电子专家合作,创立了一种新的驱蚊方法——电台驱蚊,并在蒙特利尔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驱蚊电台。电台驱蚊的原理是:蚊子中只有雌蚊吸血,经交配后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受疟原虫感染的实验猴肌注氯胺酮后供蚊吸血 ,氯胺酮是否会影响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方法 给已感染疟原虫的供血猴肌注氯胺酮之前及之后 ,各供大劣按蚊吸血一批 ,于吸血后第 9天 ,解剖蚊胃 ,第 12天解剖唾腺 ,观察卵囊和子孢子发育情况 ,共作了 5个不同剂量的重复实验。结果 各对照组和用药组之间 ,卵囊和子孢子感染阳性率无差别 ,均为 10 0 % ,卵囊感染密度和卵囊平均大小及子孢子平均感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1)。结论 给受疟原虫感染猴肌注氯胺酮后供蚊吸血 ,不影响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还能提高蚊媒吸血效果 ,缩短实验时间  相似文献   

13.
海豹的生活习性比较奇特,在一群海豹中绝对不可能有两只壮年雄海豹同存,否则就不可避免地发生激烈格斗。一只壮年雄海豹,平均占有21只雌海豹,多则可达40~50只,而且长期生活在一起。每当繁殖季节来临时,成年雄海豹便开始在陆地上营建住所。1个月后,雌海豹们纷纷上岸与雄海豹组成一个生殖群体。这时,占有统治地位的雄海豹开始站岗放哨,时刻在它的“妻妾”之中守护着。同时它又发出隆隆的吼叫声,以此警告妄图闯入领地的其它雄海豹。有时会有些精力充沛的青壮年雄海豹大胆闯入,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发生格斗。刚开始时双方怒吼,声音洪亮可怕。然后护卫“妻妾”的雄海豹挺起前身,依靠后肢的力量牢固地支撑着自己的躯体,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用自己  相似文献   

14.
银杏是树木中的"寿星".它为什么能健壮长寿千年而不枯凋呢?这是由于银杏树的细胞组织内含有α-乙烯醛和多种有机酸,它们具有杀虫灭菌和抵御外伤的缘故.银杏树有雌株、雄株之分,这可从种子加以识别.《本草纲目》中记述道:"其核两头尖,三棱为雄,二棱为雌".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着银杏"核圆二棱者为雌,头尖三棱为雄"的说法.银杏种植后,一般在十五至二十  相似文献   

15.
知识果味派     
鮟鱇鱼打个灯笼是外甥找舅舅,还是别有用心?这答案别指望沙漠之舟会告诉我们,因为它的眼泪还让我们纳闷着呐!按时睡去,按时醒来,灰熊这家伙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其实,更牛的是这位,连人类都造不出的东西,居然让它给发明了,猜猜它是谁?雄蚊子为什么不吸血,是改邪归正还是力不从心,想知道吗,给你一双慧眼,看了保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相似文献   

16.
用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别对长角血蜱雌蜱盾窝腺中性信息素2,6-二氯酚含量和整体蜕皮激素20-羟基蜕皮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雌蜱2,6-DCP生物合成开始于由若早蜕出后5d,之后其含量增加并在盾窝腺中沉积,吸血前后达到高峰,吸血后3d开始下降,但吸血后3-5d内保持在一恒定水平,此期内2,6-DCP释放以吸引雄蜱,吸血后7d即交配后含量急剧下降,饱血后下降为零。  相似文献   

17.
夏天的晚上,萤火虫出来活动了。它们尾部的“灯笼”忽明忽暗,像是在打着神秘的信号。萤火虫为什么要“亮灯”呢?原来,萤火虫的灯光是打给异性伙伴看的。雄萤火虫往往给雌萤火虫发信号,而雌萤火虫则往往给雄萤火虫回信号。我们知道,萤火虫发出的是冷光,发光过程中需要有荧光素,荧光素酶和一种叫ATP的物质参加。但萤火虫身上还有许多秘密一般人是不了解的.比如,萤火虫吃什么?它们怎样捕食?萤火虫又是怎样像壁虎那样爬在光滑物体表面上的?  相似文献   

18.
用骨龄学方法对50只理县湍蛙(雌蛙30只和雄蛙20只)的年龄结构与身体大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骨龄学方法对理县湍蛙的年龄鉴定非常有效,个体的趾骨切片均有明显的年轮线(LAGs).雌蛙的平均年龄为4.7±1.6岁,年龄范围为2-9岁,雄蛙的平均年龄为3.8±1.2岁,年龄范围为3-7岁.雌蛙明显长于雄蛙,雌蛙体长为68.9±4.2mm,体长范围为60.40-74.88 mm,雄蛙体长为50.7±4.3 mm,体长范围为42.1-56.3 mm.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有许多关于吸血鬼的传说,在美洲热带有一些以吸血为生的蝙蝠使这个传说成为了事实。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它们都是无恶不作的巫婆,在夜里脱了皮,变成一个火球,躲在僻静的角落里,一有机会就飞到人和动物的身上来吸血,真可谓残忍的“吸血鬼”。——哼,都什么年代了,人类的想像力还这么丰富!慢着,屏住呼吸!夜幕里,一只中计的吸血蝙蝠正向我们直扑过来……抓住了,抓住了。哈哈,这下可就能揭开吸血蝙蝠的神秘面纱了。苍天不负有心人,瞧,经过漫长的10天等待,我们终于捉住了一只吸血蝙蝠。手电筒拿过来照照,先让广大的人民群众看看这个“鬼”到底长什么模样。呀,真的好丑恶!三角耳朵、鼻子顶端还长个U形肉垫,吻部很短,像个圆锥。上门齿呈三角形,锋利如刀——肯定是用来刺破动物的皮肉的。可恶!什么?杀了它!不行不行,我们还得利用它打探吸血蝙蝠的大本营呢!  相似文献   

20.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已经开花的垂柳植株和经扦插由营养枝转变为幼苗状态的不同性别植株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测定,发现在每月份内成年雄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均多于雌株,而幼苗状态的植株在该种的开花季节同工酶谱带的状况与成年株相似,雄株明显多于雌株,在其余月份里差别不显著,只在A区内,雄株有一条活性很弱的酶带,而雌株中缺失。实验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以作为鉴别垂柳苗木雌雄性别的生化指标,但在该种的开花季节内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