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低分子壳聚糖的磺化改性及抗凝血活性.低分子壳聚糖在N,N-二甲基甲酰胺反应溶剂中与氯磺酸反应,合成低分子磺化壳聚糖.分别考察磺化反应温度、氯磺酸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低分子磺化壳聚糖含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优化,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70℃、氯磺酸用量3mL和反应时间4h,其最大含硫量达到8.94%.低分子磺化壳聚糖体外抗凝血活性通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结果显示其可延长APTT时间,表明是由内源性途径来影响凝血过程的;且含硫量在4.61%~8.94%范围内,低分子磺化壳聚糖抗凝血活性随含硫量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正>发现一种RNA或可治疗血友病血友病是由于某些突变导致凝血蛋白因子VIII或IX的缺乏,从而使得身体无法止血。但是,那些能够让抗凝血蛋白失效的变异能够抵消与凝血蛋白因子缺乏相关的突变带来的影响。Akin Akinc等研究人员设计出名为ALN-AT3的干预治疗RNA并将其作用于抗凝血蛋白中的抗凝血酶,它能够抑制凝血酶这种重要的凝血蛋白。研究成果发表于5月的Nature Medicine上。  相似文献   

3.
德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带“开关”的新药。这种抗凝血药在特定波长的光的照射下便不再发挥作用,允许血液凝结。心脏手术或肾透析期间,血液被暂时输出体外,这时需要抗凝血药发挥作用,防止血液凝结。但当血液重新输回体内后,如果不能在伤口部位正常凝结,就会造成大出血。普通的抗凝血药通常缺乏“开关”,无法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现在常用的肝磷脂虽然具有能快速起作用的“开关”,但其副作用是会引起过敏反应。德国科学家设计的这种带““开关”的新药则解决了上述问题。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日前报道,这种抗凝血药是由德国波恩大学研究人员设…  相似文献   

4.
针对用旋转粘度计在恒定低切变率下测定抗凝血样复钙后的切应力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研究凝血状态检测和抗凝血药物的方法,提出了一种血液流变学理论模型,把血样看作非线性Maxwell流体,其物理性能(弹性模量和粘度等)都随凝血过程中结构的演化而变化.应用理论模型拟合实验结果,找出正常血浆与正常全血在低切变率下凝血过程中物理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正常血浆较正常全血的凝血过程慢,其粘度和屈服应力明显小,其凝固体的弹性却稍大.  相似文献   

5.
以肝素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锌为主要原料,通过肝素化反应,制备抗凝血剂肝素锌钾复盐,探讨反应过程中pH值对产物中锌、钾离子浓度的影响规律,考察抗凝剂用量与体外凝血时间的关系,并对原料肝素钠和肝素锌钾复盐的抗凝血性能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制备的肝素锌钾复盐的体外抗凝血时间为17 min,优于肝素钠的抗凝血性能;反应过程中pH值和抗凝剂的浓度对产物抗凝血性能影响显著,最佳pH值为3~4.  相似文献   

6.
《今日科技》2006,(10):48-49
德国科学家设计出带“开关”的新药德国科学家不久前设计出一种带“开关”的新药。这种抗凝血药在特定波长的光的照射下便不再发挥作用,允许血液凝结。心脏手术或肾透析期间,血液被暂时输出体外,这时需要抗凝血药发挥作用,防止血液凝结。但当血液重新输回体内后,如果不能在伤口部位正常凝结,就会造成大出血。普通的抗凝血药通常缺乏“开关”,无法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现在常用的肝磷脂虽然具有能快速起作用的“开关”,但其副作用是会引起过敏反应。德国科学家设计的这种带“开关”的新药则解决了上述问题。中国首个烹饪机器人在深圳诞生讲究色…  相似文献   

7.
肝素钠治疗11例凝固性血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肝素钠在血管内外抗凝血的功能,对选择性凝固性血胸11例行闭式引流术时,将肝素钠注入胸腔内,引流出难以溶化凝血块,避免了剖胸行血块及纤维组织剥除术.  相似文献   

8.
开发抗凝血生物材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一种在与人体血液和组织相接触后不会引起血栓、凝血和炎症等特性的高分子材料,而抗凝血生物材料的以上特性与其表面性质紧密相关.因此,需要对新合成的材料的表面性质进行表征.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得比较广泛的7种用于抗凝血生物材料表面性质分析的常规方法和1种新兴的核分析方法,并以在研究中的运用为实例,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一些不足,指出只有借助多种分析方法,才能全面了解抗凝血生物材料的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在血栓形成早期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对凝血级联反应的触发效应,利用反义核酸技术构建降低vWF表达量的血管内皮细胞.人工合成vWF部分反义核酸(pvWF),构建重组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pvWF.测序正确后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硫酸新霉素加压筛选后扩大培养转基因细胞,RT-PCR法检测转基因细胞中vW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构建的vWF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载体能有效抑制细胞中vWF mRNA的表达,为新型抗凝血材料的研究提供一种基因改造的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0.
聚乙烯醇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醛和戊二醛与聚乙烯醇(PVA)形成缩醛化聚乙烯醇膜,再将肝素键合到聚乙烯醇上形成肝素化聚乙烯醇膜(H—PVA),生物相容性测试表明,涂层具有显著的抗凝血性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在血液凝固实验中导管凝血时间可达到3h,而空白组(医用聚氯乙烯)凝血时间在lh以内;活性部分凝血时间(APTT)试验表明接枝肝素后的缩醛化聚乙烯醇中没有肝素游离到血液中;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试验表明细胞生长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体外实验,对家兔全血或血浆用8%(0.72M)CaCl_2溶液9∶1做抗凝剂,用常规实验测定了8%CaCl_2抗凝血的可逆性,样本放置不同时间后,37℃,用生理盐水1∶1、1∶1.5、1∶2稀释,测血样凝固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一期法)实验测外源性凝血系统在样本中的凝血活性;白陶土非特异粘附实验测接触因子或血小板生理活性。结果证明:8%CaCl_2溶液可逆性抑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对抗凝血系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取代度为0、0.51、1.01的葛仙米多糖硫酸酯为原料,探讨了各样品的抗凝血活性.结果表明:葛仙米多糖硫酸酯能显著延长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但对凝血酶原时间(PT)的作用不明显.说明其主要是通过抑制内源性凝血过程及共同凝血途径发挥抗凝血作用,对外源凝血途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3.
武衡  王翔 《科技资讯》2010,(10):12-13
血管介入导管在使用中要与血液、血管相接触。所以这些导管要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面的润滑性和一定的抗细菌粘附能力。这些功能主要是通过表面改性方法来满足。从功能上分为:抗粘附涂层、抗凝血涂层、抗菌涂层和亲水性超润滑涂层。随着表面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血管介入导管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4.
模仿生物膜的表面结构形态,将有序的、流动的介晶基团引入到聚合物材料聚氨酯(PU)中,制成胆甾醇液晶/PU复合膜,作为抗凝血生物材料.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复合膜的表面形貌特征,并通过溶血率测试、动态凝血试验及血小板黏附试验探究液晶/PU复合膜的血液相溶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物基材中加入流动的、有序的胆甾醇液晶可使复合材料表面呈现有液晶微区的有序结构特征,膜材料中的这种有序结构使复合膜的抗凝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液晶/PU复合膜血液相容性的改善程度与液晶的组成及复合膜中液晶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的蛭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蛭类在我国一般称蚂蟥,在动物学上属于环节动物门蛭纲(Hidrudinea),除少数肉食性外,大多数以吸食无脊椎动物的体液和脊椎动物的血液为生,营暂时的外寄生生活,对人畜等有危害,蛭类能分泌蛭素,有抗凝血及扩张血管的作用。利用蛭类的吸血习性,医治某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灰树花子实体多糖硫酸酯化的工艺条件,探讨其硫酸酯化多糖的抗凝血活性。方法:灰树花子实体经过醇沉、碱提得到水不溶性多糖组分(Polysaccharide of Grifola frondosa, GF)。对硫酸酯化工艺中的反应温度、时间、原料比例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活性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硫酸酯化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 of Grifola frondosa, S-GF)的抗凝血活性。溶栓活性采用纤维蛋白板法测定。结果:最终确定硫酸酯化温度为60℃,时间3 h, GF∶氯磺酸=200 mg∶20 mL为最佳工艺条件。硫酸酯化多糖S-GF的取代度为2.01。经过Sephadex G50柱层析证明S-GF为均一组分。不同浓度的S-GF均能有效延长APTT和TT,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大,APTT和TT延长的时间越长,而对PT未见明显延长。结论:S-GF具有一定的抗凝血特性,并且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来实现抗凝血的,但是比肝素钠的抗凝血能力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步溶液法合成了侧链带有羧基的聚氨酯(PU),成膜后其表面羧基经1-乙基-3-(二甲基丙胺)碳二亚胺(EDC)活化后与1,3-丙二胺反应,合成了氨基化聚氨酯材料。透明质酸(HA)经EDC活化后共价接枝到氨基化的聚氨酯膜表面。通过衰减全反射光谱法(ATR-FTIR),静态水接触角测试和扫描电镜(SEM)对聚氨酯接枝前后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并通过凝血实验和内皮细胞培养实验,测试材料的抗凝血性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透明质酸成功地接枝到聚氨酯膜表面,接枝透明质酸后的聚氨酯膜亲水性提高,凝血时间大幅延长,且能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和生长,体现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枝管藻多糖的提取及其抗凝血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枝管藻多糖的提取方法,并对枝管藻多糖的抗凝血活性进行研究。采用酶解-热水浸提法提取的枝管藻多糖能够显延长小鼠全血凝血时间、大鼠体外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提示枝管藻多糖具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选取血液检验科不合格的血液标本168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原因,并探究其相应措施。导致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有抗凝不全、样本量少、凝血、溶血、输液同侧采血、受检者准备不足、送检不及时、容器不当等多种原因,其中抗凝不全、样本量少、凝血、溶血为主要原因。医院可通过加强医护人员专业素养培训,指导患者做好血液采集准备,并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等相关措施来防止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用抗凝血酶(antithrombin-Ⅲ,AT-Ⅲ)和肝素对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抗凝血性能.以低浓度肝素丝素共混蛋白膜为基质,利用等离子体处理辅助的共价交联方法对AT-Ⅲ进行固定化.用过剩法对固定化效果进行评价,固定化后的活性采用体外凝血时间进行检测,人血管内皮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用MTT法测定.结果显示,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将蛋白固定化,低浓度肝素丝素共混膜固定化AT-Ⅲ后,不仅其抗凝血性能有了一定的改善,而且与普通的肝素共混膜相比,细胞毒性也有所降低.该研究结果拓展了AT-Ⅲ蛋白的应用范围,同时为抗凝血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