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奔星的旧诗具有含蓄与明朗兼容并蓄的风格特征,他的含蓄诗风借助意境的情景交融传达诗性的生命体验,以联想与想象为特征的虚实美学融入浓烈的乡土情结,通过立象尽意演绎中国文化的传统内涵;而他的诗中在自然情怀的抒发和爽朗幽默的个性塑造方面则体现了吴奔星旧诗的明朗诗风.吴奔星的旧诗是他的“诗学是情学观”的诗学理论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2.
王船山诗学的主情观,在论述诗歌言情要婉转曲折、情与景的结合要关注内在统一,以及要以情为“兴观群怨”的纽带等方面.有其独到理解的阐释和别开生面的新意。它是对“诗缘情”说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3.
李小娟 《科技信息》2008,(4):248-249
冯梦龙的“情教观”做为晚明“尊情尚性”的具有个性解放色彩的启蒙思潮的高级阶段,其理论主张的重要特征是对“情”的彰显与强烈的“教”化意识并举。这种思想理论主张的来源如何?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探讨。笔者认为其理论主要受心学思想与晚明实学务实作风两方面的影响,归根究底是对儒家伦理的认同与回归。  相似文献   

4.
陆机《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是与传统“诗言志”相对的诗学理论,它体现了古典诗歌的抒情特质。20世纪以来对“诗缘情而绮靡”的研究主要围绕“缘情”、“绮靡”的含义以及“诗缘情而绮靡”说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诗论中的地位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对一些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于继承中有所创见。但对“诗缘情而绮靡”说尚缺乏系统全面的专题性研究,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与其在诗歌发展史程中的地位颇不相称。  相似文献   

5.
就中国当代文学中以爱情、婚姻及性爱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的情、性“解放”的内涵与实质进行评论。提出该主题的文学表现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线索;从“个人感情空间”和“公共感情空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价值指向;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本质的理论,指出“新时期”文学中对“人性”解放的误读。  相似文献   

6.
在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中,对于明末清初戏曲、小说产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在左派王学影响下,由李贽、汤显祖、冯梦龙、孟称舜等人直接推动而形成的强大的写“情”思潮,它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这一时期的文学史增添了最亮丽的色彩。《牡丹亭》中的主人公杜丽娘形象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  相似文献   

7.
引入现代诗学的“张力论”观照中国古代诗学的“情景论”。认为:诗歌“二原质”——“情”与“景”之间存在张力。情景交融是一种“情”和“景”的紧张关系造成的艺术品的超常特性。情景交融中所体现的“情”与“景”之间张力的最大才是中国诗美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胡适冲破“人的依赖关系”的个性解放,是当时青年的共同追求,也是启蒙运动的中心议题。他认为须使个人有自由意志。须使个人担干系、负责任。胡适通过张扬“个人主义”的话语策略,把女性解放吸纳入个性解放的要求中,明确将个人主义树立为女性解放的指导思想。宣传“努力做一个人”的理想,以超越和替代原先女性解放话语中“贤妻良母”的目标。在他看来,精神的觉醒和自由意志的显现,是女性解放的关键。所以会特别突出女性获得主体性的瞬间,比如“出走”。  相似文献   

9.
弗莱雷"对话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及实施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巴西教育家弗莱雷提出的以“解放教育观”为指导的“对话式教学”,超越了传统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其核心理念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而实现充满人文关怀的“对话式教学”可有以下策略:回归学生主体;实行提问式教育;生成主题;调查思维;将研究引入教学;强调高效率的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力求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兴”与“隐喻”作为中西方诗学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概念,代表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诗学思维。从文学层面看,中国诗学中的“兴”所阐发的是一种“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西方诗学中的“隐喻”则通过“异质远距”的原则给人带来一种新奇陌生的审美效果。从心理层面而言,“兴”是触物起情,强调内心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触发;“隐喻”更重视理性的作用以及客观事物的具体对应。中国诗学中特有的“意境”“意象”等概念,多强调心与物之间的相互感应,追求一种“神与物游”的诗学境界,是由外在走向内在的哲学体现;而西方“绝对隐喻”的出现,使得“隐喻”不仅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更是用已知呈现未知,以有限指向无限,从内在走向外在的思维方式与哲学命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个性解放运动在当前是必要的,而且它是一种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的运动.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和精华,其中蕴涵了丰富的个性因素,如积极的入世精神、尊重个性的教育思想、“和而不同“的个性解放氛围等,这些对于今天开展个性解放运动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诗剧的主流体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即破坏一切、创造一切,追求精神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等,郭沫若的作品是其杰出代表;同时还有一些作品探讨个性与自由、生命与存在主题,其代表作家是鲁迅和俞平伯。  相似文献   

13.
石涛在哲学的高度上,赋予“一画”艺术本体论的意义,使之囊括了中国传统哲学中“道”、“气”、“心”等三个重要的本体范畴所蕴含的积极的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并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融入了明清之际启蒙主义美学思潮追求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思想,为其理论的建构和变革创新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唐代文学中最震撼人心的是一种千古犹存、戛然独造的风姿神韵,这种风韵的核心特质是活泼泼的生命力,富于自由品质与浪漫气息,饶具风骨精神与雄强之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一种生命美学。唐代文学作品充溢着勃勃生机的飞动气势,张扬着炽热的生命脉动,在一定意义上讲,生命美学揭橥唐代文学之灵魂。  相似文献   

15.
宋夏战争是北宋边患的主要矛盾,是北宋政治改革与文学变革的主要动因。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使得文人士大夫自我砥砺的人格精神重新确立,士人人格精神的变化导致文化心态发生转变,文学创作注重现实社会,改变晚唐五代柔弱绮靡文风。民族格局的变化,导致士人精神发生变化,相应的士人心态的变化在文学创作上表现为文学思想、审美情趣、表达技巧的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文学鉴赏或解读,是鉴赏主体和客体对话交流的审美活动,是读者寻找个性和时代精神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主客体之间互动互渗,主体充分发挥审美能动性和创造力,在对作品复杂深潜无限的整体意蕴的解读中,寻找和提升个性,努力挖掘作品的时代精神和审美价值,构建一个充满艺术美感和创造力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7.
路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鲁迅等先驱们从进化和时代要求的意义上呼唤个性的自由、解放,路翎则试图从生命的原始本能上寻找动因,这就是渗透在路翎作品中的那种独特的原始强力精神。但路翎深刻地认识到:原始强力精神不过是人们要求个性解放的一种生命的诉求。这种野性的奔突并不能帮助人类实现个性的自由、解放。人类要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解放,需要从理性和智慧中开辟出可行的路。这也是路翎作品提供给我们的可贵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游”作为一种生命动势和审美的节律呈现,体现着中国古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执着追求.中国美学之“游”带有身体之游和精神之游的双重体验特征,既是精神的,更是身心共融的.生态思想关注人的生存,直指当代境遇下生命的存在关系,它与“游”性体验共同体现着生命的自由构建.同时,“游”性体验所蕴含的本性解放与整体观念,以及它所塑造的理想人格和呈现的大爱之境都体现着深层的生态意蕴.  相似文献   

19.
清代嘉道时期处在历史巨变的前夜,绵延两千年的传统学术发生着裂变重组,诗学思想也随之悄然变化。与学术精神的经世致用相联系,嘉道诗学突出诗歌的社会现实性;同学术的兼容、开放相一致,嘉道诗学不仅是对古代诗学思想的多元继承和总结,而且为诗学的近代化打开了疆界;和追求独立自由的学术精神相一致,嘉道诗学在士人人格崛起的基础上,强调“诗与人为一”的本质论;和创新的学术追求相一致,嘉道诗学倡导求变开新。  相似文献   

20.
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阿Q正传》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作品,作品里塑造的阿Q形象深入人心,对于这个形象的解读和阐释学术界也从来没有中断过。阿Q无疑是一个落后愚昧的小人物,而他生活的地方———未庄,本质上是封建传统社会的缩影,阿Q作为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典型,既有其个性也有其社会共性,他身上的精神弱点必然也反映在未庄人身上。通过对阿Q及其他未庄人身上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的揭示,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阿Q这一人物形象以及当时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