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以沛县为例,分析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苏北乡村转型发展与乡村土地利用转型的耦合特征.研究表明:2006~2012年间,沛县乡村土地利用变化以生产用地向生活用地转变为主,具体体现在耕地-农村居民点用地、耕地-城镇用地的转变.计算结果表明,沛县全县乡村性指数较高,为0.06~0.70,其中>0.50的有8个乡镇,<0.20的只有2个.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耕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耦合系数与乡村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等级相关.  相似文献   

2.
构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河南省县域经济与乡村转型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河南省县域经济空间分异明显,中西部地区为经济增长热点区.欠发达农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部分县域由冷点区转化为次冷点区.(2)河南省县域乡村转型空间相关性显著,县域经济和乡村转型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不一致.乡村转型热点区分布在中部农区和豫西南部分县域,县域经济增长中心为乡村转型的次热点区和次冷点区.(3)河南省县域经济和乡村转型发展水平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耦合空间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对两者耦合的制约作用较为明显.(4)结合人均GDP划分出低水平耦合型、拮抗型、磨合型及协调型4种类型,超过80%的县市经济发展与乡村转型处于耦合状态.  相似文献   

3.
划分县域乡村发展类型与乡村性强度,探讨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县域的内部差异,有助于推进乡村转型与城乡协调发展.运用贵州省2000、2005、2010、2018年统计数据,划分乡村发展类型,计算乡村性指数,结果表明:依据产业结构,划分出4种乡村发展类型,各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处在不断变化中;乡村性整体呈减弱趋势,各县域间乡村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甘肃省乡村旅游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不仅符合国家战略,缩小了城乡差距,也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文章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重点研究甘肃省乡村旅游发展类型及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为今后乡村旅游业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科学管理研究》2016,(6):61-64
从稀土需求结构的升级和供给结构的转型两个方面分析了技术创新与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相互促进机理。技术创新引发稀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生产要素的流动,稀土供给结构的调整提升了供给侧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多样化的需求和供给结构的转型能够有效拉动稀土产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7.
长三角地区县域乡村类型划分与乡村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划分出农业主导、工业主导、服务主导和均衡发展4种乡村发展类型;基于区域城乡一体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RI理论公式,对2000~2012年长三角地区乡村性及演变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农业主导、工业主导和服务主导的县域分别占总地域面积的13.79%、18.96%及12.06%,而均衡发展型的县域占到55.19%;农业型乡村分布在苏中、舟台地区,工业型乡村分布在苏锡常地区,而服务型乡村主要分布在宁甬杭地区;长三角县域RI总体上呈减弱趋势,乡村性空间格局与乡村类型划分具有较高关联性,苏中、舟台地区乡村发展农业主导,乡村性总体高值集聚,而苏锡常乡村发展工业主导,乡村性总体低值集聚,并且工业、服务主导型乡村性RI低于农业主导和均衡发展型;最后,提出未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发展相关的重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选择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福建省龙岩市作为研究对象,在定量识别乡村三生空间功能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龙岩市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具体分析,探讨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发展特征及耦合协调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龙岩市乡村三生空间功能呈“高耦合,低协调”状态,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发展不均衡,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影响耦合协调关系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森林覆盖率和农作物播种比例;随着时间的演变,区域的生态因素对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度的影响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2020年我国彻底解决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但脱贫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实现高质量减贫仍面临挑战。2020年后实现高质量减贫具备持续减贫的制度优势、帮扶优势以及减贫基础优势等发展优势,但脆弱性脱贫返贫的风险挑战依然存在,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扶贫举措有待优化,中西部农村的减贫发展环境仍需升级,贫困边缘人口的脱贫致富能力尚需提升等因素制约着2020年后的高质量减贫。为破解2020年后实现高质量减贫的制约因素,需构建以防止致贫返贫为底线的长效防贫机制,注重以标本兼治为原则的持续减贫举措建设,重视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减贫环境建设,增强以志智双扶提能力为核心的脱贫能力建设。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还探讨了实现2020年后高质量减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优势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不仅是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然而,高等教育、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却长期处于“黑箱”状态。通过构建高等教育、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测度2010—2020年我国三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各省份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及各维度重要性。研究发现:在综合发展水平中,三系统均保持了向上增长趋势,共同富裕增长速度较快,高等教育增长速度适中,乡村振兴增长速度较慢;在耦合协调度中,三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稳步增强,2017—2020年上升势头迅猛,地区间增速表现为“西部地区>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其中,贵州、西藏等地增速较快,山西、黑龙江等地增速较慢;在地区差异分析中,组间差异呈“东—西>中—西>东—中”的非均衡态势,西部地区组内差异较大,中部地区组内差异较小,组内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各维度重要性中,共同程度、教育规模等维度较为重要,生活富裕维度重要性逐渐加强,治理有效、产业兴旺等维度重要性较差。据此,要创...  相似文献   

11.
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关于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湘西州)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湘西州乡村旅游扶贫绩效处于良好等级,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地区年旅游就业人数、森林覆盖率等指标的实际得分与标准得分之间差距较大,影响了湘西州乡村旅游扶贫的绩效。为此,提出了加强湘西州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开展乡村旅游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乡村居民旅游就业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创新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不够,存在有效供给不足、推广方式与新型经营主体不相适宜、科技服务组织不健全、科技人才匮乏、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方面问题。建议从创新、推广、服务、人才、政策5个子体系,建立需求导向型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3.
 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是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通过梳理国家层面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以制度改革为核心、以经济开发为核心、以贫困区域为核心、以精准为核心的贫困帮扶以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融合5个发展演变历程,在深入探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一致性和继起性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构建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立足凉山彝族自治州实际情况和已有文献研究的区域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河坝聚落区、山坡聚落区、二半山聚落区、高半山聚落区4个区域,根据区域特性提出乡村振兴差异化推进路径。从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夯实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分区分类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完善乡村振兴与其他发展战略的衔接路径4个方面探讨了配套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小城镇发展这一链式反应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然而对欠发达地区而言,这一链式反应存在着许多障碍因素,研究表明,在甘肃省酒泉市域,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结构同向转化,但二者存在着明显的相位差,在实现产业结构转化的同时并没有促成劳动力在空间上聚集,致使小城镇发展普遍不足,城乡一体化受阻,为了实现这一链式反应,必须加大乡镇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改革现有户籍制度,加强现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走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云南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及扶贫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最典型区域可持续发展 .云南是我国自然保护区最多的省份 ,也是全国贫困省份之一 ,而全省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与自然保护区息息相关 .据此 ,提出云南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特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意义及其扶贫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李亮 《长春大学学报》2008,18(1):100-102
经济困难,就业难,是特困生心理上沉重的包袱,形成了他们心中难以消解的心理负担,有些特困生甚至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笔者采用90项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校毕业年级101名特困生进行了调查,并对特困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1,2]。  相似文献   

17.
交通在扶贫脱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扶贫进入了新阶段,交通+产业扶贫成为重要方向。通过阐述交通+产业扶贫模式,说明该模式充分融合了交通扶贫和产业扶贫的经验做法,推进了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管理等全要素发展,注重与贫困地区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交通支撑产业、产业促进交通的良性互动。提出了"十四五"交通+产业的发展思路,即"十四五"时期需要从服务支撑贫困地区脱贫,转向服务支撑乡村全面振兴,转到持续培育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上来。"十四五"时期欠发达地区需关注交通+农村物流、交通+休闲旅游、交通+资源开发、交通+互联网、交通"新基建"+产业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陕北绥德县可持续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总结出贫困地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受生态脆弱、环境闭塞、产业低级、经济基础差,以及人口数量多且素质低下等因素的制约,通常具有不可持续性,根据对影响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要素的阶段性与动态性分析,并以绥德县为例,建立了贫困地区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SARD)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通过对绥德县SARD的综合评价与态势分析,提出该县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到2010年后将进入弱可持续发展阶段,而且具有长期性与不稳定性,这一结论可为该县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期刊退出机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市场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期刊退出机制的挑战,高职院校学报欲在不进则退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做大做强,迫切需要通过适时地研究市场变化,做市场细分来确立自身发展的价值,并将编辑的市场能力培养内化为自身强烈的生存竞争意识和谋生的条件.而对于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市场能力的培养途径离不开对市场需求的判断、内容的判断、与作者的互动和沟通以及对市场资源的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