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评价和修复技术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和当前喀斯特区植被恢复的目标,贵州喀斯特区植被恢复以生态修复为主,而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过程和演替规律是其重要基础。采用退化群落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3个评价指标对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低一级演替阶段群落向相邻更高一级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的潜力度最高,群落自然恢复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顺序替代过程;早期阶段恢复潜力度较高、恢复度低、速度慢,中期阶段恢复潜力度高、恢复度高等、速度快,后期阶段恢复潜力度低、恢复度高、速度慢。群落整体恢复速度低于群落各特征指标恢复速度。群落结构恢复快于群落功能恢复。群落自然恢复对策的变化是由早期更新对策向中期结构调整对策至后期结构功能协调完善对策更替。退化喀斯特林林自然恢复40-50年可有较为正常的组成、外貌和结构,但要达到功能完全恢复则需时很长。以树种选择、小生境人工改造和利用为主的人工恢复技术,以结构调整、系统管理、抚育为主要措施的人工促进自然恢复技术,可提高退化植被恢复潜力和速度。  相似文献   

2.
河流湖泊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述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脱氮除磷及去除藻类两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分析了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分析表明:与磷资源回收利用相结合的脱氮除磷技术,具有工程造价低、耗能少、处理效果好且能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等特点;超声波除藻技术及生物除藻技术,能有效地去除藻类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3.
系统综述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现状及退化原因,并对其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概括归纳。发现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严重,总体面积逐年缩减,同时组成结构发生改变,自然湿地不断减少而人工湿地逐渐增加,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退化。造成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黄河水沙通量减少、海-陆交互作用增强、土壤盐渍化加剧、气候暖干化、外来物种入侵和人类活动。目前采用的生态修复技术包括生物组分修复、水体修复、土壤改良和综合生境修复。最后针对性地提出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建议,对实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效果的系统评估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淡水恢复工程自2002年开展实施,通过圩堤修筑和引黄补水,补充了重要淡水资源,重塑了湿地水文情势,对关键湿地生态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数据收集和数理统计等手段,从水量补给、沉积物理化性质、大型底栖生物和植被修复等方面分析了三个不同时期启动(2002年、2006年和2010年)的淡水修复区(R2002、R2006和R2010)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补水实施后,三个淡水修复区的土壤水分显著增加;土壤盐分显著降低,且随着恢复时期加长土壤水分和盐分变化更为显著(p<0.05);从底栖生物群落调查结果可以看出,R2002和R2010区域的恢复效果较为理想,R2006区域由于大部分为明水面,底栖生物的物种丰富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均低于对照区的相应水平。R2002和R2006区域芦苇植被株高与对照区相比增幅显著(p<0.05),但从密度上看无显著性差异(p>0.05),R2010恢复区暂时缺乏有效数据。结合现有工程实施效果进一步从恢复近自然的生态流量情势、构建鸟类宜居土壤-水面/水深-植被生境格局、建立长效补水的水资源保障机制以及发展淡水恢复工程的适应性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湿地是大庆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也是大庆赖以存在与发展的重要的生态环境。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大庆湿地受损严重,出现了面积缩小、水位下降、景观破碎、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功能衰退甚至丧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与完整性遭到破坏。对受损湿地进行生态修复使其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是大庆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湿地修复措施包括:湿地补水、污水治理与控制污染物排放、生态移民与退耕还湿、污染湖泡的引排水工程、物理清淤与底泥覆盖、移植和引种水生植物等。  相似文献   

6.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湿地,该湿地对改善拉萨市的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前湿地受到严重的破坏,人为干扰强烈,湿地面积大量减少,沙化严重,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低。为此,西藏自治区于2000年建立了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期间作者通过对水文、土壤.沙化、植被、动物等方面的野外调查、测量和实验研究,探讨湿地退化的机制,为该湿地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滨海盐沼湿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结合Cite Space和VOS viewer等信息可视化软件,对国内外滨海盐沼湿地退化及修复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滨海盐沼湿地修复多集中在水、土、生等单一要素层面,主要体现在生境修复和生物种群保育2方面,存在修复效果维持时间有限等问题.近些年来,利用环境与生物间多时空尺度交互作用下系统自组织过程机制,实现生态系统层面的修复理论和实践应用逐步引起重视,在自组织斑图形成的早期阶段通过景观格局调整,实施人工干预可以发挥修复技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优势.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等多重胁迫影响下,探索面向系统稳定性维持的保护、修复、调控及监测体系成为变化环境下滨海盐沼湿地保护与修复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宁武县张家山流域生态修复区为例,介绍了种源补充技术,并对种源补充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湖泊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具有强大的水质净化能力。作为一种典型的湿地,湖泊湿地同样在水质净化方面有强大的生态效益,在维护湖泊生态平衡和水质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对湖泊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展开深入的探讨。在简要概述了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湖泊湿地在湖泊水质净化中的功能,并对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继而对湖泊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植被修复研究、植物修复技术在矿区的应用现状,提出植被修复技术在矿区生态恢复中的应用建议:矿区植被修复应综合采取工程手段以蓄水固沙(或固土),生物治理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微生物及地表植被,农业措施以造林、种果和农作,从而改善矿场土壤结构和质地;再筛选耐性或抗性高的植物(先锋植物),在先锋植物生长的基础上建立次生植物群落(伴生植物、优势种群、亚优势种群),再造生态景观,使矿区逐步恢复为林地、果园和耕地.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能力及其在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样地实测法,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的样地实测数据,测算辽宁省的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量。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可以在全省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1)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辽宁省的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为1 233.92万t,乔木林植被层、其他森林植被层、森林土壤层分别贡献了71.78%、17.94%、10.28%,相当于中和了全省8.76%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2)自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期以来,辽宁省的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呈现增加的趋势(增加了49.71%)。(3)各类林地单位面积固碳量均提升至乔木林水平的情况下,辽宁省森林全口径碳汇量将达到1 692.62万t,届时将抵消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9.69%。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发展建设,中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解析“双碳”目标产生的背景和内涵,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总结了低碳目标下的城市发展策略,从空间环境、绿色交通、低碳产业、能源循环利用、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新时期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变化环境下洪湖湿地生态恢复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概括了洪湖湿地所处环境变化,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江湖(河)关系变化,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等,分析了变化环境对洪湖湿地的影响及洪湖湿地对变化环境的响应,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变化环境下洪湖湿地的生态恢复,提出了相应恢复对策和建议,以便能够为洪湖湿地的生态恢复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相关问题的内涵与科学意义,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和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从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促进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生态碳汇的技术研发与能力建设、推进完善生态系统碳汇交易机制、加强碳中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等方面,提出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的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分析了湿地面积变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现状与原因。分析表明,国家近20年来在青藏高原实施的生态保护、修复及生态工程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今后要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研发项目与工程类项目的衔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高退化湿地的自然恢复能力。同时,要构建适于青藏高原高寒湿地保护效应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完善重大工程项目的系统监测与评价。在黄河、长江上游源区布局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将与三江源区同样重要的黄河首曲湿地、若尔盖湿地纳入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统筹规划,建立健全科技服务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入海河口退化生境阶梯式生态修复策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晚涛  刘正一  秦松 《广西科学》2014,21(6):569-572,586
基于河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结合近年来中国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及含量,提出入海河口生境阶梯式生态修复策略,主要包含:河口"上游段—中游段—下游段"纵向阶梯式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河口各段"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横向阶梯式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污染物在河口从上至下各段(上游段—中游段—下游段)各带(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阶梯式消减技术体系;"污染物源头处理—河口污染物生态修复"阶梯式生态修复技术策略。并对这些策略给予理论论证,为构建入海河口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消减陆源污染物经河口进入海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关闭煤矿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迫切需要国土空间层面的生态恢复规划指导具体的生态恢复工作.综述了关闭煤矿区域生态恢复规划研究的主要特点,包括工作尺度、规划目标以及规划方法类型;总结了前期学者在生态恢复规划方面取得成果;从生态恢复规划方法、学科交叉融合与人才培养、先进技术应用及建立健全生态监测与普查机制等方面展望...  相似文献   

18.
潞安矿区煤矸石山水土流失特征及植被恢复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解决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治理,采用径流小区观测法研究了风化煤矸石山水土流失变化特征及植被恢复,结果表明:裸露或植被稀少的矸石山边坡、林地边坡径流量分别与30 min雨强、45 min雨强最相关;沿坡长方向从上到下土壤抗冲指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植物根系丰富,边坡比裸露边坡土壤抗冲性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成功的关键技术措施是细致整地、改良土壤,选择抗旱耐瘠薄植物种,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研究成果为矿区废弃地有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段河道护岸多使用混凝土等人工建筑材料,其结果导致河岸植物群落丧失,破坏了河岸连接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纽带作用,其生态作用越来越小.因此恢复重建受损河岸生态系统,需要研究适于河岸生态环境、生态作用好的生态修复材料.以恢复重建城市段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为目的,研究了作为受损河岸生态修复材料--芦苇幼苗的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芦苇秆粗细对芦苇秆的发芽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在选取芦苇秆时,尽可能选择休眠芽多的芦苇秆,并且选用细芦苇秆,以便于运输;散状、捆状条件下,芦苇秆的发芽有显著差异,捆状芦苇秆要比散状更易发芽,可培育出优良的芦苇幼苗,因此最好将数个芦苇秆捆成一束浸泡发芽.本研究得出的技术方法,可以减少对芦苇原生地的破坏,并且能够快速、大量繁殖芦苇幼苗,为成功开发植物相容型混凝土河岸生态修复材料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贵州石漠化退化土地及植被恢复模式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本文对贵州石漠化的形成、地质背景以及出现的地貌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对贵州的石漠化划分为喀斯特洼地石漠化区,纯质石灰岩、白云岩组成的峰林、峰丛石漠化区, 纯质石灰岩、白云岩缓坡山地、坟丘石漠化区,白云 岩组成的砂质丘陵石漠化区与碳酸盐类岩层与非碳酸盐岩类岩层互层、间层石漠化5种类型,对这5种类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