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2015年高分辨率的航拍影像图为数据源,选取常用的景观指数,利用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s3.4,计算项目区景观格局指数在不同粒度下的指数值,结合景观粒度效应图和信息损失评价法,探索原始信息源和信息在经过空间粒度转换后的效应与变化.分析在不同空间粒度下相同地物特征的差异,从而探讨农村土地流转后"可塑性单元问题",确定项目区最佳景观分析粒度值.研究结果表明:除斑块面积百分比、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对粒度变化的响应不敏感外,其他景观指数均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且相关性低的景观指数变化规律不同.研究结论:最佳分析粒度能够有效反映项目区的景观格局特征,增加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对桐子岩村1︰10000比例尺下的景观类型图进行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为4~5 m.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和RS的技术支持,以土地资源利用数据为主,以宜昌市西陵区2017年GF-1高精度遥感影像为辅,二者相结合并以ArcGIS为技术手段.提出研究该区域景观格局的适宜粒度,分析不同粒度大小对不同类型景观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00~330 m粒度范围内,250 m的粒度大小最适宜该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的研究.研究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对粒度效应的响应,结果表明:类型水平景观指数中聚合指数等5个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变化曲线随粒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类型水平景观指数中平均形状指数等7个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变化曲线随粒度的增加差异较大,无可循规律;整体景观水平景观指数中凝聚度指数等8个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变化曲线随粒度的增加无巨大波动起伏,而指示不同地类斑块形状的景观形状指数粒度效应变化曲线随粒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从粒度效应曲线总体分析可得,同一景观指数的不同景观类型的粒度效应曲线变化趋势表现基本一致,除了细微的差异之外,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反方向的变化趋势.从折点来看,不同类型景观下的景观指数,临界粒度基本相同,粒度240 m为主要临界粒度.本研究确定了研究区域适宜的研究粒度阈值,表明了所选景观格局指数对粒度变化的响应程度大小.  相似文献   

3.
以佛山市禅城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利用GIS软件、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rats3.3)和Excel软件,从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上分析了粒度变化对禅城区、老城区和南庄镇3类景观格局的影响,并对比分析南庄镇和老城区在不同粒度下的尺度效应,寻找不同景观的适宜分析粒度,从而为选择适宜粒度进行景观指数的计算和尺度转换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景观指数具有粒度效应:在景观水平上,禅城区的适宜粒度为5、20~40和120~140m,老城区的适宜粒度为10、20~40和120~140m,南庄镇的适宜粒度为5、70、110m;在斑块类型水平上,禅城区和老城区的适宜粒度均为10或120~140m,南庄镇的适宜粒度大致为10、20或120~150m。  相似文献   

4.
以佛山市禅城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土地利用分类基础上,利用GIS软件、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rats3.3)和Excel软件,从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上分析了粒度变化对禅城区、老城区和南庄镇3类景观格局的影响,并对比分析南庄镇和老城区在不同粒度下的尺度效应,寻找不同景观的适宜分析粒度,从而为选择适宜粒度进行景观指数的计算和尺度转换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景观指数具有粒度效应:在景观水平上,禅城区的适宜尺度为5、20~40和120~140 m区间,老城区的适宜尺度为10、20~40和120~140 m区间,南庄镇的适宜粒度为5、70、110 m;在斑块类型水平上,禅城区和老城区的适宜粒度均为10或120~140 m区间,南庄镇的适宜粒度大致是粒度为10、20或120~150 m区间。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粒度效应研究,对数字制图、土地利用调查、生态景观格局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进一步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作用机理,为科学土地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本文以扬州市广陵区为例,以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景观格局指数和GIS空间分析为手段,对10种空间尺度下的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粒度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斑块类型水平:随粒度增加,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呈现2种粒度效应:单调下降、无规则变化,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耕地3种地类的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受粒度变化影响较大,随时间变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差异不大;(2)景观水平: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的粒度效应随粒度增大而出现2种态势:单调下降、波动状下降,聚集指数对粒度变化较敏感,随时间变化表现出相似规律.研究区景观格局的破碎度总体减小,斑块形状愈趋规则,景观各组分分配趋于均匀,景观的斑块多度和异质性也微弱增强,整体的景观格局稳定性得到改善.研究还发现,60 m的空间尺度是研究区范围内最适宜分析粒度.该研究为平原地区的快速城镇化区域精细合理土地利用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彦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6):6725-6730,6742
以英罗港红树林保护区为例,选用2005年TM影像,应用3S技术,采用Fragstats3.3软件在不同尺度上对11种常用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斑块密度、周长面积比分维数、斑块结合度和景观蔓延度随粒度的增加呈现逐渐上升或下降,并有明显的尺度转折点;(2)边界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和聚合度随粒度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无明显的尺度转折点;(3)最大斑块指数、丰富度、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性指数随粒度的增加呈现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4)对于适宜研究粒度的选择,应当在第一尺度域内选择中等偏大的粒度,此研究中景观格局研究的最适宜研究粒度域为90 m—110 m。  相似文献   

7.
利用Landsat TM遥感影像资料和相关土地利用基数据库等资料,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不同拉度景现格局的特征.指出对东宝区进行景观格局分析时,精尺度研究的分辨率适宜拉度区间为10~40m,粗尺度研究的分辨率适宜粒度区间160~320m.认为研究区的景观结构随着分辨率的不断降低出现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组分的斑块构成简化,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基于最佳尺度的武汉市土地覆盖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RS、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软件分析景观指数随粒度的变化效应,确定景观最佳观察尺度,对武汉市的土地覆盖景观格局进行量化分析.对16个不同粒度的栅格图分别进行18个相关指数的运算,根据14个敏感指数确定最佳分析尺度为90m;选取了空间组成和空间构型两方面的指数,在最佳尺度下进行指数计算和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是以水田、旱地和坑塘水面为主要景观类型的复合景观结构,优势景观明显,3种主体景观类型集中连片、分布广泛;建设用地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设用地和旱地的斑块密度大,平均斑块面积小,景观破碎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珠江三角洲东部一块324km2区域的6个时段的景观遥感类型图,进行机助景观格局空间分辨率效应的实验研究,设计了30,60,120,240,480和960m共6种实验条件。结果显示:(1)工作区内景观格局随分辨率的不断降低出现了显著的变化;(2)斑块数量、周长、景观整体破碎度指数FN1以及斑块形状指数S1和S2为分辨率敏感指数,斑块面积比例、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和组分碎裂化指数FN2为分辨率弱敏感指数;(3)工作区内精尺度景观格局研究的分辨率应低于60m,粗尺度研究分辨率应高于240m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5年安宁区SPOT 5遥感影像和正射航空影像数据,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分形维数指数、聚集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指数,在确定出研究区的适宜研究粒度为10 m的基础上,从斑块格局、区域景观格局等方面进行景观生态分析,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现状进行研究.采用200 m×200 m的正方形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切分成规则格网,计算每个格网的多样性指数,通过半方差分析研究多样性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农业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较高,人工景观类型斑块形状规则,自然景观的分维数较高.各街道的景观指数分异特征明显.多样性分布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属于中等强度空间相关,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安宁区中部.  相似文献   

11.
从内蒙古实际出发,选取8个自然指标和4个经济指标建立分类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各盟市生态环境脆弱度和经济发展状况,将全区12个盟市划分为7级综合生态区:第1级呼和浩特市,第2级包头市,第3级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第4级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第5级巴彦淖尔市,第6级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第7级阿拉善盟.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0年以来的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牲畜头数数据,采用图形代数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两大草原退化状况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草原目前已经发生了整体性的全面退化,中重度退化草原面积超过40 %,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为54.36 %,以轻度退化类型为主;草原退化主要受气候旱化和放牧活动的影响,草原植被覆盖度的降低与降雨量减少及干旱程度提高之间存在高度一致的对应关系;而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程度显著高于呼伦贝尔草原,这与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高强度放牧利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近15年来呼伦贝尔沙地土地沙漠化发展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001—2015年MODIS NDVI遥感数据反演了呼伦贝尔沙地近15年来植被覆盖度和沙漠化土地的空间格局与变化.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呼伦贝尔沙地土地沙漠化总体有所减弱,但年际变化显著.其中:2001—2007年沙漠化土地以扩张为主;2007—2013年随植被覆盖缓慢恢复,沙漠化逐渐逆转;2013—2015年沙漠化有所加剧.降水量年际变化是该区沙漠化逆转或加剧最重要的驱动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几十年内该区沙漠化具有正过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景观边缘带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新领域。本讨论了景观边缘带的类型、性质和边缘效应,研究了绿洲边缘带的特征功能;指出绿洲边缘带动态对绿洲生态变化具有指示意义,认为合理调控和稳定边缘带是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地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代表性地区,按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育出两性成虫,制片、鉴定;并据此对内蒙古蚋类名表进行更新和作相关讨论。结果:记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蚋科3属(原蚋属、后克蚋属和蚋属)22种,其中含5个新种及10个内蒙古新记录种。内蒙古蚋类更新至4属35种。结论:内蒙古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古北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选取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为研究区,分析呼盟沿边开放的优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层次分析方法,对呼盟的环境条件进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资源,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社会条件等影响因素,提出呼盟以边境口岸为开放前沿,以滨洲线为开发轴线的边境贸易与口岸持续发展的“T”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小型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实践,探讨了小型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思想及方法,以期为相似生态功能区划提供参考。文章提出把连接水陆异质景观生态系统的特殊单元的生态交错带,作为保护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功能区域。在生态交错带内进行生态恢复,保护景观多样性,并使之成为连接核心区斑块的廊道。通过生境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及景观连接度的提高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同时,通过设立保护性经营区缓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索岳尔济山为大兴安岭主峰,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喀尔喀蒙古之界山,战略位置十分特殊。清代,索岳尔济山的军事功能尤为突出,在清军与噶尔丹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清廷将索岳尔济山设为围场保护起来,其生态功能得到加强。乾隆晚年,废除围场,将山根地分给周围蒙旗,并谕令祭祀该山,自此索岳尔济山的文化功能日益显现。首次比较系统地考述了索岳尔济山的人文地理变迁。  相似文献   

19.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高尔夫球场进行景观生态分析并指导规划将有助于提高球场的生态效益,降低环境负面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高尔夫球场包含人工、自然以及人工管理三大景观要素,依据形态的不同又可分别归属于廊道、斑块和本底,并且以特定的空间关系构成高尔夫球场特有的景观格局;土壤污染物运移和动植物流是有关球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景观生态流类型,分别呈现特定的规律;高草区是高尔夫球场的生态交错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控制土壤污染物扩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以上分析,认为进行高尔夫球场规划时,应合理配置景观要素,构建高连通性和异质性的景观格局;重视自然廊道的建设和引入,多保留带状廊道,形成人工廊道、自然廊道和管理廊道镶嵌分布的格局;重视高草区建设,提高物种多样性,降低污染;依据基地情况选择合适的球场格局,加强球道环内外大型自然斑块的保护,引进适合物种,最大限度减少球道的隔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