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2.
3.
试验研究了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砂滤)对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工艺对CODMn去除效果较差,平均去除率为16.7%,且受到进水CODMn含量和水温的影响,水样CODMn含量高和水温高时,CODMn的去除率高;对NPOC的平均去除率为11.6%,效果较差;常规工艺对AOC几乎没有去除作用,多数情况下出厂水AOC浓度在氯的氧化作用下升高,平均增加55.3%;出厂水AOC平均为160.63 μg/L,属于生物不稳定饮用水. 相似文献
4.
常规处理工艺对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砂滤)对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工艺对CODMn去除效果较差,平均去除率为16.7%,且受到进水CODMn含量和水温的影响,水样CODMn含量高和水温高时,CODMn的去除率高;对NPOC的平均去除率为11.6%,效果较差;常规工艺对AOC几乎没有去除作用,多数情况下出厂水AOC浓度在氯的氧化作用下升高,平均增加55.3%;出厂水AOC平均为160.63μg/L,属于生物不稳定饮用水。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探讨了生物过滤对饮用水源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与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饮用水源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滤料介质对生物过滤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加氯水反冲洗对生物过滤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生物滤柱可较大幅度地去除苯酸酯类、脂肪酸酯类和酚类等有机物.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饮用水中微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模型;根据饮用水中微生物、AOC、余氯三者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校核了模型参数,并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前期由于余氯的氧化作用,AOC随时间快速增加,后期AOC作为微生物生长的有机底物,被缓慢消耗;结合模型,可从理论上证明,存在一个最佳的初始余氯投加量,使得终点时刻微生物的浓度恰好满足水质标准要求,这对于水厂运行成本管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处理工艺对可同化有机碳(AOC) 的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水处理工艺出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的测定,分析各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AOC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生物活性滤池能有效去除AOC,并且生物预处理和深度处理都有助于去除AOC,须对不同原水中的有机物成分进行分析,以掌握各工艺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氯系消毒剂对饮用水中隐孢子虫的灭活作用,分别对氯气和二氧化氯的投加量、反应时间、浊度、pH值和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氯系消毒剂对隐孢子虫理想灭活效果的反应条件是氯气投量6.5 mg/L,反应360 min,ClO2投量3.0 mg/L,反应120 min;浊度越高,氯气对隐孢子虫的灭活率越低,ClO2对隐孢子虫灭活率当浊度升高到5.0和10.0 ntu时,影响基本稳定;pH值波动对氯气灭活影响不大,ClO2在pH值6~7范围内灭活效果最佳;5~35℃范围,水温增加,灭活效果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配水系统生物稳定性的控制指标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围绕着配水系统中水的生物稳定性问题,从微生物的营养基质出发,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的研究现状,并分别就BD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AOC(生物可同化有机碳)、MAP(可生物利用磷)和TP(总磷)各自的测定方法及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单一控制指标很难全面地反映配水管网的生物稳定性,必须将上述四项指标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
11.
建立一套流程为进水——混凝/沉淀——砂滤——消毒——出水的饮用水生产系统。通过向系统进水中投加高浓度的病毒指示物MS2噬菌体悬浮液进行实验,分别研究了采用氯和臭氧消毒时系统整体对病毒微生物的去除灭活性能。结果表明:当投氯浓度为0.5 mg/L或臭氧浓度为0.25 mg/L时,系统对MS2的去除率即可达到美国环保总署标准。而当投氯浓度增大至2.0 mg/L或臭氧浓度增大至1.0 mg/L时,可实现系统出水中无MS2检出。综合两种消毒剂的特点,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可采用主臭氧消毒与余氯补充的联合消毒方式,以保障饮用水的化学和微生物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饮水中藻类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定市市民饮用的自来水为样品,分别在20种不同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考察藻类的种类和生长情况.以藻的种类、生长情况和生长周期为评价指标,得出格诺夫-菲茨吉拉德-斯科格培养基、铜绿微囊藻-鱼腥藻培养基、水生104号含氮培养基、基础培养基+葡萄糖和改良的水生104号含氮培养基+葡萄糖5种培养基是实验所用培养基中效果较好的. 相似文献
13.
水氯化消毒处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饮用水的氯化消毒对我们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由氯气氯化形成挥发性卤代烃(VOH)的机理;主要的挥发性卤代烃及其分析方法;氯化反应形成THM的影响因素;主要的非挥发性有机物及其分析方法;水生天然有机物的形态;不同形态天然有机物的卤代活性;DBPs的环境毒理分析方法;氯对健康的影响;氯化消毒副产物(DBPs)的毒理;不同消毒剂处理水的致突变活性差异;新的消毒剂的研究;消毒剂与消毒工艺的改进.这些研究成果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同预氧化工艺对饮用水致突变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Ames实验结果 ,分析对比预臭氧化和预氯化对各工艺过程去除致突变物质效果的影响 .预臭氧化工艺过程处理后水中的致突变性对TA98菌株加活化微粒 (S9)比不加S9更多 .预臭氧化工艺可以降低水的致突变活性 ,预臭氧化工艺水中的致突变物质的量比预氯化工艺总平均下降 2 0 %左右 .要进一步提高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 ,达到致突变实验的结果为阴性 (即致突比 <2 ) ,预臭氧化后还须增加后续处理工艺 .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基质的水分亏缺对大花蕙兰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测定了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um)在不同基质及基质含水量下的基质含水量(MWC),叶片含水量(LWC),叶水势(LWP)气孔导度,蒸腾速度,叶绿素含量,以及SOD,CAT,POD活性,MDA和PRO含量及叶片相对透性,结果表明,水藓(SP)基南的保水力高于花生壳掺沙(VPH:Vs=1:1)基质,SP基质临界水分是基质相对含水量的15.86%-12.32%,PH/S基质临界水分16.42%-12.29%,叶片含水量的阈值为87.41%-80.31%。气孔对水分亏缺反应的水势阈值是-0.70-1.35MPa。叶绿素含量对水分亏缺的反应不敏感,叶绿素的变化滞后于水势和叶片含水量,叶片外渗液相对电导率值在水分亏缺处理的后期急剧增加,SOD,CAT,POD活性和MDA及PRO含量变化与水分亏缺之间的变化复杂不宜作水分亏缺的指标,叶片含水量,叶水势可作为大花蕙兰水分亏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配水管网饮用水微生物学水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配水管网中细菌繁殖是钦用水二次污染的重要方面.为此,对中国南方某市市区配水管网中总余氯、总磷、可同化有机碳(AOC)和细菌总数等饮用水微生物学水质相关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余氯在配水管网的沿程上有明显的衰减过程,而且与细菌总数有很好的相关关系;细菌总数测定时间的研究结果均表现为72h>48h>24h,86.700的水样在培养24h后没有菌落形成,48h后4000的水样没有菌落形成.所有水样在培养48h后未表现超标,但培养72h后有12.500的水样细菌总数超标,即菌落数>100cfu/mL;细菌总数与总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总磷含量较高时细菌总数也较高;AOC在管网中浓度呈上升趋势,并与细菌总数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随管网的延伸AOC浓度的增加有减缓的趋势.总的来说该市饮用水水质较好,基本处于生物稳定性状态. 相似文献
17.
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保障是影响城市供水安全和供水系统处理效能的重要因素,其周边城区的径流污染是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因素之一。为研究城市饮用水源地周边城区不同类型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及对饮用水源地的潜在影响,以常州应急备用水源地德胜河周边城区的城市主路、快速路和建筑小区三处不同类型地表径流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了不同地表径流的典型常规污染物、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主路、快速路、建筑小区的地表径流中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TP(total phosphorus)、Pb、Cr、Zn的事件平均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水标准,地表径流直接排放将严重威胁饮用水源地安全;典型有机污染物石油类、苯酚、苯污染水平总体相对较低,对饮用水源地可能造成的潜在威胁相对有限。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等降雨特征,地表类型、坡度等下垫面特征都会影响径流污染物初期冲刷的程度,且重金属与SS(suspended solids)呈现较为一致的初期冲刷规律。城市主路、快速路和建筑小区径流中常规污染物SS、COD、TN(total nitrogen)、TP的年污染负荷与其他城市同类型下垫面的年污染负荷基本一致,但Pb、Cu、Cr、Zn、Mn的污染负荷较高,将对应急备用饮用水源地德胜河的水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威胁,迫切需要采取径流污染控制工程与管理措施,以保障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和城市供水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18.
6种化学消毒剂对养殖海水中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聚维酮碘、二溴海因、福尔马林、富氯、漂粉精和次氯酸钠等6种化学消毒剂,对蓄水沉淀池养殖海水进行消毒处理,处理前后分别测定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合理的浓度范围内,各种化学消毒剂对浮游生物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质量浓度成正相关变化。含氯消毒剂作用效果最好,有效氯达到10 g·m-3时,漂粉精对浮游动物杀灭率最高,达到97.3%,次氯酸钠次之,为91.4%。本文研究结果对对虾养殖用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部分切断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水平传播途径,减少病害的发生,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6种消毒剂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明确细菌对消毒剂的耐受效果,为实验动物屏障环境科学使用消毒剂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用分离出的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各种消毒剂的抑菌、杀菌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0. 05%古迪安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效果显著高于其他消毒剂(P <0. 05),其次是0. 05%百毒杀和0. 25%戊二醛溶液,0. 2%过氧乙酸、0. 1%二氯异氰脲酸钠粉和0. 25%新洁尔灭抑菌效果较差。结论本实验0. 05%古迪安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最有效,可为今后使用动物屏障环境消毒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8
溴酸盐是用臭氧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时产生的一种副产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级潜在致癌物。研究溴酸盐检测方法对控制该污染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Ion Pac AS19 4 mm×250 mm色谱柱,1.0 mmol/LNa_2CO_3+1.0 mmol/L Na HCO_3淋洗液,CDD-10AVP型电导检测器,外标法定量,并采用F检验法对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方法重复性和再现性良好,满足分析样品要求。经测试溴酸盐在0.1μg/m L~10.0μg/m 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6,平均回收率在96%~100%之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