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利情报     
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按重量计1%~40%精制海鱼油、0.5%~5%紫苏子油、5%~10%麦胚油、20%~40%花生油、20%~53%菜籽油或大豆油或棉籽油或粟米油所成。该产品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前,有多种具有保健作用的新型食用植物油,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主要有: 米糠油 从米糠中制取,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60~80%,远远高于其它植物油,长期食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调节脑功能,在欧美国家很畅销。 麦胚油 从小麦的胚芽中提取,营养价值很高,富含天然维生素E复合体,具有抗癌、防治老年病、健美和延年益寿等特殊作用,是其它食用油不可相比的,走俏国际市场。 王米油 从玉米胚芽中提取,油色金  相似文献   

3.
玉米新品多     
玉米在我国是别称最多的粮食作物,玉米家族正在迅速壮大,新一代玉米家族成员有着自己独特的用途.玉米家族的新成员中,有被统称为“三高”玉米的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和高赖氨酸玉米,还有味道甜美的甜玉米、鲜嫩可口的笋用玉米和专门用于制做玉米花的爆裂玉米等等.高油玉米的含油量比普通玉米高1~2倍,可供提取优质食用油,具有降低胆固醇、增强造血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等作用,享有“健康营养油”的美  相似文献   

4.
高油玉米三个遗传效应的综合利用生产模式是未来高油玉米生产的一种重要方式,而高油玉米雄性不育化研究又是实现三利用生产模式的关键技术环节,采用不育型高油玉米杂交种X超高油玉米杂交种的生产模式,可有效地提高高油玉米的含油量。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油高赖氨酸玉米、高有效磷玉米等新品种玉米对畜禽的营养特性及饲喂效果。新型玉米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浣玉米品质低的问题,尤其是高油玉米集高能和高蛋白质、高赖氨酸于一身,在饲粮配合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6.
高油玉米作为一种高附加值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高油玉米的优点、高油玉米“三利用”生产模式的利用以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方法研究了麦胚油的预防高胆固醇血症及抗衰老营养价值。实验结果表明:1)以麦胚油做为饲料的脂肪来源可以满足实验动物的正常生理需要;2)麦胚油较等量的豆油或棕榈油有利于脂肪成分在动物体内的代谢;3)对实验性致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麦胚油对其具有较显著的预防作用;4)麦胚油能够有效延缓机体器官的老化,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做为一种新型食物资源,麦胚油对于特殊生理状态,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及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油玉米特性的介绍,结合绿洲农区的光、热资源的耦合效应,对高油玉米在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适应性差异做了对比,总结出高油玉米的生态适应性,提出绿洲农区高油玉米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胚为原料,对玉米胚谷胱甘肽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采用水提法提取玉米胚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90℃,提取液pH值为4,提取时间为15min.玉米胚中还原型谷胱甘肽质量分数为0.119%.  相似文献   

10.
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群体结构变化对产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种玉米群体结构变化对产量影响的对比研究表明:高油玉米密度为4500株/667m2时,产量高;而普通玉米密度为55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随着密度的增加,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叶面积和群体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生物产量表现为高油玉米大于普通玉米;经济产量表现为普通玉米大于高油玉米。  相似文献   

11.
挟带剂乙醇在超临界CO2萃取麦胚油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现有超临界CO2萃取麦胚油实验的基础上,以乙醇作挟带剂,对乙醇及其加入量对萃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醇的加入量与萃取率的提高成正比;但随着乙醇加入量的增大,萃取率提高的幅度减小。乙醇的适宜用量为投料量的10%~15%(质量分数)。文中还就挟带剂对超临界CO2萃取麦胚油的作用机理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玉米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温度对8种类型11个玉米品种种子萌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5~35℃,其萌发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表现为优质蛋白玉米、糯玉米、硬粒型、马齿型、甜玉米、爆裂玉米、高油玉米、半马齿型.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在山西省积极推广种植优质蛋白玉米和优质高油玉米的重要意义,同时呼吁应尽快实现高油玉米技术的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4.
生长在Ms和Ne培养基中的玉米胚的耐盐性,随NaCI浓度的不同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一l、沈单7号玉米胚的发芽势比烟单14号强I2、二种玉米胚的发芽率随着NalC浓度的增加而降低;3.沈单7号玉米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种子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了两种不同DNA提取方法(常规法及改进法)从玉米Zea mays种子的胚和胚乳中分别提取基因组。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的提取方法中,改进法比常规法有提取的DNA纯度高、RNA含量少、DNA降解少等优点。无论从胚和胚乳中提取的DNA都可以满足RAPD的要求。为玉米RAPD,分子标记,品质鉴定等研究提供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已合成的甜菜籽油、玉米胚油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衍生物多种新产品的表面活性、泡沫高度、乳化性能、粘度等进行了研究,为产品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套作对不同类型玉米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麦后直播夏玉米为对照,研究了套作对普通、高淀粉、高赖氨酸、高油四种类型玉米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粗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麦后直播的相比,春夏玉米套作明显降低了四种类型玉米籽粒产量,但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9.71%,17.57%,23.63%和11.90%,同时还提高了鲁单206和高油115籽粒粗脂肪的含量,提高了玉米籽粒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8.
玉米油精炼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玉米油精炼新工艺。将玉米油经碱炼、水洗、脱水、脱色、脱臭,获得玉米精炼油,再经冬化得到玉米色拉油。新工艺用活性炭作为脱色剂,将脱水、脱色、脱臭在温度高于170℃的真空设备中一次完成。活性炭在较高温度下脱色效果较好,活性炭也改善了油品的滋味。活性炭用量根据成品油的色泽要求为油重的0.5%~1%。新工艺以3 t/批的规模进行工业化试验,一次试车成功,已在多个厂家实现工业化应用,生产能力为玉米精炼油2 000 t/a,玉米色拉油1000 t/a。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油玉米育种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高油玉米育种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高油玉米育种发展的设想。特别指出:种质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玉米育种和生产的战略资源,国家要制定长期稳定的种质发展政策且进行持续的战略性投资,形成包括普通种质在内的种质创新体系,从而促进原创性资源和技术的发展;这也是保持我国高油玉米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性病害,分布广、危害大,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随着感病品种的大量推广和玉米栽培技术的变化,玉米大斑病流行危害逐年加重,成为玉米生产最严重的危害之一.黑龙江每年平均因玉米大斑病危害损失玉米约6000~9000万千克.严重发生年份,有的地区减产达30%~47%,甚至造成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