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切花月季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不同品种切花月季茎尖及茎段作为外植体,在加有不同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研究激素对切花月季不定芽增殖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切花月季在相同培养基中生长情况的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和种类的激素对切花月季不定芽增殖和生长质量有较大影响,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 6-BA2mg/L NAA3mg/L,长势最好的品种Tineke。  相似文献   

2.
牡丹切花衰老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气相色谱(GC)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常温(18± 2℃)和低温冷藏(4± 2℃)条件下牡丹切花衰老过程中内源激素(乙烯、IAA、ABA、CTK)含量的变化,它们对牡丹切花衰老过程的影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东北红豆杉雌株枝、叶生长过程中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及玉米核苷素(ZR)的含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4种内源激素中ABA,GA含量较高,IAA,ZR含量明显少于前两者;在生长期IAA,ZR含量增加;在休眠期ABA,GA含量明显高于生长期;叶中4种内源激素含量高于枝中内源激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切花月季营养生理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切花月季营养生理特性研究进展,对切花月季施肥管理理论的形成和指导切花月季高产优质栽培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ELISA法测定内源iPA,在新疆紫草细胞大量培养过程中,内源iPA的动态变化与细胞的生长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培养过程中细胞的内源iPA含量变化是明显不同的.基本培养基(不含任何外源激素)中的激素自养型细胞其内源iPA的第二峰值在细胞生长的第10天出现;生长培养基中(基本培养基中含外源IAA和KT)的细胞其内源iPA的第二峰值在细胞生长的第5天出现,比前者约提前5天时间.与之相对应,基本培养基中细胞生长延迟期比生长培养基中细胞生长延迟期长大约5天时间,不论基本培养基还是生长培养基中,培养细胞的内源iPA变化的第二峰值与细胞快速生长密切相关.当细胞生长处于停止期时,细胞内源iPA含量均很低.  相似文献   

6.
光皮桦离体培养形态建成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应用ELISA法测定了光皮桦在芽增殖培养基(改良MS 4.5 mg/L BA 0.01 mg/L NAA)和生根培养基(改良WH 3.0 mg/L IBA 1.5 mg/L NAA)上形态建成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阐明外源激素和内源激素的影响对离体培养形态建成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形态建成过程中,外源激素的添加使光皮桦某些内源激素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芽和根的形态建成起调控作用;内源激素ZR、ABA、IAA、iPA的增加对芽的形成、发育起到促进作用;内源激素IAA、ABAi、PA的增加对根的形成、发育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了盐胁迫下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片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ZR)和脱落酸(ABA)等4种内源激素的质量分数,分析了2种植物的4种内源激素在盐胁迫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48 h盐胁迫下拟南芥中的ABA质量分数增加2~2.7倍,是主要的胁迫响应激素;盐芥中呈积累增加的是IAA、ZR、GA,皆为促进生长的激素.说明盐胁迫下2种植物的激素应答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糖代谢及其酶对月季脱离母体后的生命活动的影响,以月季(Rosa hybrida Hort)切花"黑魔术"(cv.Black Magic flower)和"影星"(cv.Movie Star flower)为试验材料,分析瓶插期间花瓣糖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试验表明:随着月季切花瓶插时间的延长和花瓣开放,花瓣中葡萄糖(G)和果糖(F)含量显著增加,蔗糖含量随之降低,切花"影星"的己糖(G+F)含量、花径的增长和花朵鲜重都明显高于"黑魔术";花瓣中酸性转化酶(AI)活性与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相比具有较高的水平,AI活性与蔗糖降解指数(SDI)成正相关,AI是降解蔗糖并积累己糖的关键酶,而花瓣中己糖积累在月季切花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内源激素动态变化与马尾松优良种源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西桐棉和广西古蓬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种源叶片为材料,应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酶素(GA3)、吲哚乙酸(IAA)、玉米核苷(ZR)含量,分析不同种源苗期的抗寒性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抗寒力的评价指标为内源GA3含量、ABA/GA3(k值)和ZR/ABA值,内源GA3含量越高,抗性越差;k值越大,抗寒力越强;ZR/ABA值越大,抗寒力越强。  相似文献   

10.
抗蒸腾剂Vaporgard对月季切花保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抗蒸腾剂Vaporgard稀释至1∶70浓度后喷洒月季切花表面进行保鲜研究,结果表明,抗蒸腾剂有切花保鲜作用,可延长月季切花的保鲜期.  相似文献   

11.
南方红豆杉抗寒性的变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其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脱落酸(ABA)含量和ABA/GA增加,赤霉素(GA)、生长素(IAA)含量下降,它们与其抗寒力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玉米素核甘(ZR)含量先降后升,与冬芽萌发有关。可见植物激素通过某种平衡状态启动抗寒基因表达和维持膜结构功能的稳定在植物抗寒性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外源吲哚丁酸(IBA)对月季鲜切花的保鲜效应,采用蔗糖+水杨酸(SA)为基础保鲜液,分别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IBA,对月季‘黑魔术’鲜切花进行瓶插保鲜处理,观察分析鲜切花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保鲜处理12 d后,不同浓度IBA对鲜切花的生长和品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IBA质量浓度为250 mg·L~(-1)的保鲜液处理组,鲜切花完全萎蔫,丧失观赏价值.IBA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保鲜液处理组中,鲜切花能维持较好的花瓣形态,花朵于第6 d进入盛花期,绽放冠幅达8 cm,且最终花瓣萎蔫率仅为24.3%.同时,该处理组较其他组生理状态更佳,水分平衡值和鲜重维持在较好的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提高,花瓣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进一步分析影响花瓣脱落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RcSUC2,RcARF7因外源施加了蔗糖和生长素,导致体内基因表达相对于对照组显著降低,而乙烯与生长素的拮抗作用也使得RcETR1的表达显著降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筛选获得对月季‘黑魔术’鲜切花保鲜效果最佳的保鲜液配方.研究结果为月季切花保鲜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机械损伤对不同繁殖方式杉木无性系萌蘖能力的影响,并从内源激素代谢角度阐述其萌蘖机理。【方法】以具有不同萌蘖能力的杉木020扦插苗和020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分析基部损伤和去顶处理对杉木无性系萌蘖能力影响的基础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一步测定了杉木无性系萌蘖高峰期枝叶、基部韧皮部、根尖等不同器官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及细胞分裂素(CTK)含量差异,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萌蘖能力与内源激素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杉木萌蘖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去顶和基部损伤处理杉木020扦插苗和020组培苗无性系萌蘖高峰期均为7月,去顶处理杉木无性系萌蘖能力显著高于基部损伤处理,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 0.05);随着幼苗的生长,杉木无性系枝叶IAA含量增加,GA3含量下降;去顶处理有利于杉木幼苗枝叶及根尖ABA的积累,基部损伤处理有利于韧皮部及根尖CTK的积累。【结论】机械损伤条件下,杉木根尖和枝叶中的IAA、ABA和GA3内源激素含量较高。杉木无性系萌蘖数与机械损伤不同处理呈显著正相关;萌蘖数与GA3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IAA、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6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赤霉素(GA3)处理对果实商品性状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源GA3处理增加了葡萄果实内源激素含量。经测定,在果实发育前期和中期,果实内IAA、ZR含量均高于CK,果实成熟时,以上2种激素含量均与CK趋于一致,表明GA3处理对果实早期膨大有重要作用。结果还表明,从盛花后23d到果实成熟阶段,果实中ABA和GA3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外源GA3处理后,处理果和对照果ABA含量在盛花后23d达到1个峰值,但50mg/kg GA3处理的果实在盛花后30d达到最高峰,随后快速下降,果实发育后期,各处理ABA含量又有所上升。果实中总GA3含量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出现2次明显峰值,均高于对照组。外源GA3处理可促进果实生长发育,增大果粒,增加果实的含糖量,其中50mg/kg GA3处理效果较显著,平均单粒重达到11.53g,较对照组提高18.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8.99%,较对照组提高7.5%。  相似文献   

15.
转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ensis)杀虫蛋白基因棉花(下称Bt棉)在不同生长期及不同器官上对棉铃虫杀虫活性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生物测试法检测Bt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但无法定量检测Bt棉中杀虫蛋白的表达量。本实验室建立的酶联免疫学测定方法(ELISA),可定量检测棉器官内杀虫蛋白的含量。它具有检测周期短,操作简便的优点。用ELISA方法检测Bt棉杀虫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棉叶和花瓣杀虫蛋白含量最高,铃和蕾次之。在棉株生长的后期,各器官杀虫蛋白的含量则有大幅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离体培养西葫芦子叶花芽分化最佳龄期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花芽分化的机理,选择西葫芦种苗在一定真叶期时的子叶为外植体,培养于附加KT1.0mg/L MS培养基中,其花芽分化率可达60%;分析葫芦种苗在一片真叶期时子叶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发现子叶内源GA1/3含量偏低,而ZRs含量剧增,同时ZRs/GA1/3、ABA/GA1/3、Spd/Put、Spm/Put比值较高,这些内源因素有利于西葫芦子叶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分胁迫对大麦籽粒内源激素及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缺水是植物生存环境中遇到的主要逆境因子之一。本文就正常水分处理和干旱胁迫条件下,大麦籽粒内源激素和籽粒灌浆方面的某些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导致大麦籽粒灌浆速率降低,灌浆期缩短,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调运效率减弱与干旱导致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在籽粒发育和粒重形成期间,土壤水分胁迫使籽粒内源激素水平发生剧烈变化,籽粒生长发育也受到相应影响,土壤水分胁迫下较高的DHZR含量在籽粒建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并同时伴有较高的DHZR/GA4比值;在灌浆过程中,土壤水分胁迫下灌浆速率降低与此期各种内源激素含量较低有关;干旱胁迫下,灌浆前期较高的ABA含量对籽粒灌浆速率表现为正效应,后期较高的ABA含量则表现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