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色旅游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其快速发展不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因此,红色旅游业往往因其低消耗、污染少等优点成为革命老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优先发展的产业。本文以江西萍乡为例,指出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革命老区萍乡应立足自身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面向市场需求,把红色旅游业作为萍乡市新兴重点产业之一,对区域内安源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逐步发展成为煤炭产业的接续替代产业,使之成为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本地区经济成功转型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
煤炭产业转型问题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系统论和可持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煤炭产业在区域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煤炭产业及其替代产业及其替代产业对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所做贡献的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煤炭产业转型的数学模型及相应的两阶段求解算法,并将该模型法应用到煤矿务局的煤炭产业转型工作中,对其提供的  相似文献   

3.
旅游转型升级是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分析皖南示范区旅游转型升级的动因,分别从旅游经济、旅游产品、旅游形象、旅游市场四个方面探讨皖南示范区旅游转型升级的效应,揭示皖南示范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制约因素,由此,提出理念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升级、市场升级等旅游转型升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特征和优先领域,并指出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的重要组分,山西省旅游业宜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生态旅游服务业。  相似文献   

5.
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长期的掠夺式的煤炭开采造成了矿区严重的环境问题,成为城市经济转型的主要障碍,制约了这些煤炭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各种途径解决由于煤炭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总结我国煤炭城市及煤炭矿区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煤炭矿区环境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以河南省三门峡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范围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旅游业迅速兴起,区域旅游产业的地位基本确立.区域旅游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传统旅游区面临旅游产业转型和升级.以三门峡市为例,在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集群和区域旅游增长及构建的角度,提出"点轴驱动、集群开发、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构建一个重点突出,产业互动、集群开发的产业布局网络,实现区域旅游空间布局由点状分布向点线结合网络互动集群式布局转变.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经济增长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趋势,旅游业的转型与升级成为了当前发展的重点。独特的闽台区域文化和多样的闽台旅游资源,为闽台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条件。该文通过分析闽台独特的区域文化及其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闽台生态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实现机制,以期促进闽台两地旅游业的升级与转型,不断推动闽台两岸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雨平 《科技资讯》2009,(2):224-224
煤炭产业是山西的支柱产业,发展煤炭产业就是发展山西经济,但是煤炭储量丰富的资源优势并没有给山西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反由于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企业市场占有率低,煤炭资源无偿使用,采矿权由政府部门划拨给投资者,资源浪费严重,山西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本文对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影响山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众多因素中,仅通过对煤炭资源的整合和有偿使用分析研究,提出了山西煤炭资源的整合和有偿使用可促进山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资源型城市特别是煤炭资源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我国也具有代表性。本文首先阐述了煤炭资源性城市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广泛借鉴,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煤炭资源城市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任少鹏  高万辉 《河南科学》2014,(9):1915-1921
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基本的空间演变规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逐渐向工业后转型,旅游业已成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国外学术界已对区域旅游的空间发展与绩效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学术界也已逐渐深入到区域旅游的一体化研究.该文以大西安为例,探讨其旅游景区(点)对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动因及其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作为绿色低碳产业,在政策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金融对旅游业发展的牵引作用日益显著。该文通过线上调查问卷与线下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国内旅游消费者在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在线旅游与消费金融"的有机融合发展,促进金融对在线旅游产业的支持,并提出相关具体建议,助推旅游业综合业态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运用SSA理论和方法,计算分析2000~2010年期间,上海旅游产业在第三产业主要部门中的份额-结构比较优势及区县差异.结果表明:上海旅游产业结构优势、竞争优势突出,高于同时期的金融、房地产行业;各区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中心城区产业总值高,业态丰富,都市旅游特色鲜明;对全市旅游经济贡献比重依然高于周边区县,但增速放缓.周边区县旅游业增加值较低,但增速较快,旅游产业收入主要来自旅游景区.各区县均面临自身转型发展问题,需要加强协调合作,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业已进入了重大战略调整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天水旅游产业的需求与供给矛盾问题突出,缺乏特色的旅游产品不能满足大众对旅游多元化的需求。本文立足于天水旅游业,在供给侧改革下结合自身资源特色,推进产业大融合,发展旅游新业态。  相似文献   

14.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科技支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出发,针对产业转型中面临的困境,着重分析了这些城市产业转型的科技需求,并提出了推进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科技对策,以期对全国其它地区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顺利推进产业转型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现已成为首都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北京作为国际一流都市的重要举措,也是带动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首都旅游业正在进入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新常态。近年来,北京市旅游业总体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逐年增长,在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上发挥着独特作用。目前,北京旅游不仅是消费热点,也是投资热点和出口热点,拉动着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市场。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首都旅游  相似文献   

16.
转型升级是西部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西部已具备一定的旅游经济基础,具备了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国家政策的推动、西部旅游资源的潜力、客源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西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西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应达到旅游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旅游相关产业综合发展、旅游效益不断增长的目标。具体路径包括:加快西部城市建设和营销,促进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实施区域合作战略,以旅游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创新旅游市场机制,实现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ECFA等政策机遇,依托大型石化项目和闽台特色项目合作的快速工业化,推进漳浦县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完善和发展等机遇及旅游环境质量下降的潜在风险."十二五"期间,漳浦县快速工业化同时,应进一步明确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支柱作用,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漳浦县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树立起旅游业在漳浦县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产业形象.在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可适时引入美国国家公园国家海岸理念,依托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整合滨海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建立国家火山海岸品牌形象,推进福建省旅游名县建设,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强县,打造海西重要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复合型的产业系统,离开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而实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考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必须找出影响产业发展的主动因素.旅游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保证主动因素的可持续性,但不可忽视辅助因素的可持续性.广东旅游发展是以经济驱动型的城市旅游为主体,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模式.区域经济活力是主动力;景点建设是有效补充;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和城市整体建设的一体化是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了寿光旅游产业的迅速扩张,旅游业的发展反过来对集群整体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文章通过对寿光旅游产业与集群互动发展的定性分析和定最研究,认为旅游产业是农业产业集群网络中重要的节点,旅游产业与集群发展的良性互动是促进县域旅游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为新疆与内地经济快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但是,随着煤炭产业的不断发展,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煤炭资源严重浪费等现象接连出现,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因此,解决新疆当前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亟不可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