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8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量子卫星于2011年12月立项,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其主要科学目标,一是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在空间尺度进行量子  相似文献   

2.
媒体纵览     
正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墨子号"量子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其主要科学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目前唯一已知的无条件安全通信当前,被认为最安全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光纤通讯。光缆能把所有的光能限制在光纤里,外面得不到能量,所以这个传输被认为是安全的。但随着科技发展,只需让光缆泄露哪怕很少一部分能量,外人就能够窃听光缆传递的信号。  相似文献   

4.
媒体纵览     
<正>“墨子号”交付使用2017年1月18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圆满完成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后,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量子卫星“墨子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来源:中国经济网)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单位的科研工作人员合作,利用中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对一类预言引力场导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验检验。目前关于如何融合量子力学和引力理论的讨论尚缺乏实验检验。本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在太空开展引力诱导量子纠缠退相干实验检验,对穿越地球引力场的量子纠缠光子退相干情况  相似文献   

6.
媒体纵览     
正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7月择机发射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今年7月择机发射,这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从根本上永久性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据悉,卫星发射后,我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专项还将研制建设以4个量子通信地面站和1个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实验站为核心的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系统。此外,"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预计2016年下  相似文献   

7.
<正>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导研制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上天,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揭牌,全球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全线贯通……创新,是安徽最宝贵的遗传基因,也是安徽最闪亮的名片。近年来,安徽省高温超导、量子通信两个项目先后夺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重要压力容器研制夺得  相似文献   

8.
正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两项成果于8月10日同时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这是继先前在国际上率先  相似文献   

9.
正"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2017年1月18日完成在轨测试,正式交付开展科学实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和彭承志研究组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等,创新性地突破了包括天地双向高精度光跟瞄、空间高亮度量子纠  相似文献   

10.
2016年8月16日凌晨,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卫星与地面间的量子通信.据悉,当前“墨子号”正在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在轨测试,包括卫星平台测试、有效载荷测试、星地链路测试.预计将于11月中旬完成全部在轨测试,随后交付使用,正式开始科学实验. 刻不容缓 信息安全保护亟待升级 量子通信技术作为一种绝对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应用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 纵观当前市场,信息安全隐忧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窃听手段,包括终端、核心网络、传输线路;二是破译.近两年来全球信息安全事件不断涌现,我国信息安全形势亦日益严峻,急需加大相关领域投入,信息安全保护升级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正>这些年,我们见证了无数科技变革的产生: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 Go连续战胜了人类围棋世界冠军;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通过“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与奥地利科学院院长安东·塞林格进行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视频通话;中国航天员的“天宫课堂”已经在中国载人空间站“天宫”上向全球开讲……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1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地面跨度4600公里的星地一体的大范围、多用户量子密钥分发,验证了构建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该成果已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位于济南高新区的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合作参与了该项目。量子通信是量子科技三大方向之一,经过20多年努力,中国在该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重大转变。2016年,中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2017年,  相似文献   

13.
<正>安徽省是国内量子科研的重镇,近年来先后牵头实施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等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项目。在此基础上,安徽省政府提出进一步夯实量子信息科研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推动量子科技领域创新突破,着力打造承载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重大创新平台,积极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安徽合肥是目前国家批准建设的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拥有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以及认知智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成功构建了世界首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 1 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构建了世界上首个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量子密钥分发主要有光纤和自由空间两种实现方式.科研人员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与"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对接的基础上,构建了世界上首个集成700 多条地面光纤量子密钥分发(QKD)链路和两个卫星对地自由空间高速QKD 链路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实现了星地一体的大范围、多用户量子密钥分发.  相似文献   

15.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发射,进一步吸引了人们对量子通信的关注.自1984年IBM的Bennett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Brassard提出第一个量子密钥随机分配协议以来,量子通信能否进行机密信息的安全直接传输一直是困扰量子通信界的一个难题.2000年,清华大学龙桂鲁等萌芽了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初步思想,随后的几年,我们建立了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完整理论,创建了4个判据,构造了2个最早期完整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代表性方案,为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案设计及其应用提供了物理原理依据,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投入,促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本文首先以第一个量子秘钥随机分配协议为例介绍量子通信如何为经典保密通信服务;随后,以最早期完整的2个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案为基础,阐述了为什么可以进行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并介绍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物理原理.  相似文献   

16.
龚雷 《安徽科技》2021,(6):18-20
近年来,量子科技的发展对传统技术体系产生了冲击和颠覆性的影响,引导量子科技向更高水平发展,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视察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和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对量子信息技术研发工作给予肯定:"很有前途、非常重要",并"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层楼".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认识推动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两个量子产生"纠缠",一个变了,另一个也会瞬变,无论之间相隔多远——借助神奇的量子纠缠现象,人类可实现量子通信,但还面临很多挑战。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多模式复用的量子中继基本链路,如同"鹊桥",可将量子世界里天各一方的"牛郎织女"间的通信速率提升4倍。  相似文献   

18.
 2016年8月16日1:40,世界第1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来自中国西北的火光,震动了世界。尽管中国将发射“墨子号”的消息早已对外公开,但既成事实还是得到了全球科技界、各国军方和其他组织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在北京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总书记报告所提到的科技成就恰恰也是展厅里的焦点。"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复兴号"动车组、量子卫星"墨子号",各项科技成就模型周围,每天无不围着大量的参观者。  相似文献   

20.
入选新闻名称1.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并顺利传回探测数据。2.在多光子纠缠和光学量子计算的实验方面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