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什么是癌症。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据统计,现在世界上每年约有千分之一的人患癌症,每年有三百余万人死于癌症,约占世界人口死亡总数的六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目前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癌症的死亡率在各种死亡原因中,均仅次于心血管病,居第二位。有些国家如捷克、挪威等国家,甚至超过心血管病,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病的防治陶寿淇(北京阜外医院名誉院长,教授)当前,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是经济发达国家的首要死亡原因,其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40~50%。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病的死亡率较低,但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估计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其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我国HIV感染呈增长趋势,据中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有HIV感染者约65万人,其中艾滋病(AIDS)患者约7.5万人;人群感染率平均为0.05%.2005年新发生HIV感染约7万人,因AIDS死亡约2.5万人[1].由于它的高病死率和传播的特殊性,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极易产生各种负性心理表现.我院针对11例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分析和心理护理,旨在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积累临床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世界癌症患者约有14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约700万人,每年因癌症死亡约5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95年全世界癌症死亡数已达660万人。我国每年有170万人新患癌症。每年因癌而死亡约130万人。在1957年,癌症是我国第七位死亡原因,到1990年,癌已是第一位死因。 引起癌症的病因,主要是一些微生物和一些化学致癌物质,大约三分之一癌症与饮食有关。最新的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估计,2007年全球新发癌症患者约1 200万.因癌症死亡760万人,每天约有2万人死于癌症.此外,癌症的发病率还在持续上升,预计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患者将达1 500万.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筛查与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和控制子宫颈癌病变的主要手段洧效的筛查与早期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3.15万,死亡约8万,发病与死亡约占世界1/3,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刘军  周嘉伟 《前沿科学》2021,15(2):55-60
过去30年,全球患病人数增长了2.5倍!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已经超过了600万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预计到2030年,我国PD患者将多达500万人,约占全球总数的一半[1]. 虽然科学研究发现中脑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的变性、死亡...  相似文献   

8.
1引言1.1国内外、福建省结核病流行现状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结核菌,活动性结核患者数约1500万,每年新发结核患者达800~1000万,有18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将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1998年,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世界癌症患者计有1400万人,每年因癌症死亡约5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7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95年全世界癌症死亡数已达660万人。我国每年有170万人新患癌症,每年因癌而死亡约130万人。在1957年癌症是我国第七位死亡原因,到1990年癌症已是第一位死因。 癌细胞会沿着血管壁等正常细胞的裂隙转移扩散,侵入其它组织体。癌的转移扩散常常会令到外科治疗徒劳无功。日本大阪成人病中心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研究癌的扩散方式方面有所发现,原来癌  相似文献   

10.
9月18日,经过二十余年苦心研制的抗癌中成药“金龙神清丸”被荣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不仅给研制者带来欣慰,也给广大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癌症,已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举世公认的难治病。全世界现有癌症患者约1400万人,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约600万人。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0万人患癌症,正在超过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而跃居前位,因此,防治癌症的研究是医学工作者的头等大事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assection,AD),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导致的主动脉内膜撕裂,在血流的冲击下逐渐剥离形成夹层[1].AD起病急,进展快,急性期病死率高,是少见的极为凶险的心血管病急症.动脉夹层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动脉破裂导致大出血而突然死亡[2].AD患者均以内科治疗开始[3],因此,主动脉夹层急性期的观察和护理尤其重要.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9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并总结其临床的监护和护理特点.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症,据有关文献报道,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1.5亿: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达300万以上,约占因疾病导致死亡人数的50%。心血管疾病的重点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3.
呼吸道感染是造成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也是儿童住院治疗的首要疾病。迄今,仍约有30%的小儿呼吸道感染原因不明[1]。人类呼吸道病毒种类繁多,小儿呼吸  相似文献   

14.
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全世界癌症患者约有127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高达760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癌症将成为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据了解,约90%的肿瘤病人死亡源于肿瘤转移,而庆幸的是,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生存率的提高。经过不懈努力,科学家们发明了X线、超声、PET-CT、核磁共振成像等检测手段,但遗憾的是,这些检测手段由于准确度、费用等问题在临床应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又称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李宝荣等1986年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90万肿瘤新病人出现,同时,每年死于癌症者约430万人,几乎占全世界每年死亡数的1/10。在致死疾病中按总死亡人数计,恶性肿瘤占第二、三位。我国肿瘤发病和死亡粗略估计为:每年约出现新病人100万,死于肿瘤者80万左右,待治者约150万。许多国家的癌症发病率还在继续增高。 祖国医学对恶性肿瘤的认识渊源久远,早在殷圩甲骨文上就有瘤的病名记载。现存最早的医书  相似文献   

16.
组织和器官的丧失或功能衰竭是人类健康面临的主要危害之一,也是人类疾病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据美国的一份资料显示,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患有各种组织、器官的丧失或功能障碍疾病,每年有800万人次需要修复手术。年耗资超过400亿美元。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因创伤和疾病造成的组织和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病例居世界之首,每年仅因烧伤需进行皮肤移植的患者就达百万之多,每年各种骨、软骨损伤患者达300万人,其中需人工关节置换术者达100万人,国外进口人工关节在国内销售额每年达2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7.
据最近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已高达11.88%,目前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高血压病是脑中风与冠心病的主要“元凶”,全国每年新发生脑中风患者约120~150万人,其中近80万人死亡,即使幸免者也多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前,全球癌症发病率将增加50%,即每年将新增1500万个癌症患者。不仅如此,全球范围内,癌症的死亡人数也在迅猛上升,近年来每年全球约800万人死于癌症,2007年全球共有760万人死于癌症,2030年可能会增至1320万人。值得关注的是,全球有20%的新发癌症病人在中国,24%的癌症死亡病人在中国。目前中国每死亡5人,即有1人是死于癌症;而在0~64岁人口中,每死亡4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癌症呈现年轻化、发病率和死亡率"三线"走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南京地区2005-2008年冬半年(10月-次年3月)逐日气象资料和同期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资料,采用"黄金分割法"计算体感温度,划分舒适度指数的方法,分析冬半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与舒适度(体感温度)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了诱发冬半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的天气类型.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随着平均体感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当冬半年体感温度达12℃和2℃C时,为南京地区呼吸系统疾病的警戒温度,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需注意防范.极端低温的天气条件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的高发期,尤其是舒适度等级为微冷时,微冷日数约占死亡高峰日总数的61.1%;诱发冬半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的天气类型可以分为6种,冷空气活动引起的气温低和气温日较差大是导致冬半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病、病情加重或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金磊 《科技潮》1999,(12):51-53
年来,车祸惨案愈演愈烈,据世界卫生组织1993年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全世界每年因公路交通事故死亡约70万人、伤1000万至1500万人。而发展中国家的交通事故最为严重,每年死亡约50万人,车祸死亡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和中国。进入90年代以来的10年间,中国每年交通死亡人数高达6~7万人。铁路车祸发生的次数和总计损失大大低于公路车祸。我国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国家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的交通事故基本上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呈上升的趋势,据统计资料分析,经过"三年自然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